華為被拒進入美國事件依然歷歷在目! 而早在兩年前川普上台之前,其就揚言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為此聲稱給來自中國和墨西哥的商品徵稅,最高可達到45%。 如果真的如此的話,那麼,無疑會對手機產業、半導體等產業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 以蘋果為例,其供應商遍布全球28個不同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地區更是佔據了一半! 而在半導體領域,更是有諸如英特爾等半導體巨頭在國內設廠!
其實早在2017年中,就有消息稱川普政府計劃對中國進口的鋁製品進行調查並限制進口。 並且近期其宣布對進口鋼材以及鋁材徵收關稅,已經使得投資人擔心貿易戰爭或恐一觸即發! 而在3月7日,據海外媒體報導稱,川普政府正計劃限制中國資本在美國投資,並將對來自中國的鞋類、服裝、消費類電子產品進行徵收關稅! 一旦該政策實施的話,那麼,對於電子產業無疑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包括蘋果、華為、小米、聯想等手機廠商都會受到影響,此外,中國半導體發展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1、限制中國在美投資:提供針對性方案限制中國投資
3月7日,據彭博社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中國在美投資,並對中國出口產品廣泛徵收關稅,同時,美國貿易署代表去年開始根據《1974貿易法301 條款》來調查中國知識產權行為,調查結果將在未來幾週內完成,根據該條款,川普有權事實貿易限制政策,以保證美國商業免受來外不公平貿易行為!
此外,知情人士表示,隨著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展開,美國官員也正考慮以更針對性的方法限制中國投資,並正研究如何強化與中國在對外投資上的對等關係,而美國官員還 在研究更重選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預計將在下個月公佈其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而在3月初,美國不但對中國的鋼材和鋁製品加關稅,同時對加拿大也加了關稅,對此,加拿大外交部對外回應,加拿大將會對此進行報復,其表示 :“如果加拿大鋼材和鋁製品受到限制,加拿大將會採取相應措施保護本國的貿易利益和公認,任何貿易限制措施’絕對不能接受’”。
2、對中國消費類電子產品徵收關稅:小米、聯想、華為備受衝擊
川普政府考慮對包括電子消費品在內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引起了全球科技行業一片嘩然。 據因事未公開而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正在考慮中的最壞情境,是美國決定對從服裝鞋類到高科技產品的廣泛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蘋果、亞馬遜和其他在中國組裝產品的美國科技公司可能會受到此類政策的傷害。 小米和聯想等寄望於進軍美國市場的中國電子消費品生產商可能也將因此面臨新的阻力。 而華為在前不久已經被美國拒絕!
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將關稅與限制中國在美投資結合起來,中國在美投資需通過國家安全風險評估。 受此影響,具有戰略重要意義的半導體行業的整合眼下正在經受的打擊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在川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證實了他辭職的消息、進而引發市場對美國關稅和潛在全球貿易大戰的憂慮後,蘋果公司股票在周二盤後交易中與其他股票同步下挫。 身為前高盛集團總裁的科恩反對實施懲罰性關稅,一向被投資者認為是當前這屆難以捉摸的政府中的一位沉穩人物。
如果川普的關稅政策將中國進口產品定義為所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無論是否由美國公司設計)的話,那麼蘋果蒙受的損失將會最大。 從英特爾到戴爾,一些美國頂級硬體生產商也嚴重依賴中國的製造業。
3、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與海外收購,開啟知識產權大戰
從過去的幾年中來看,國內對半導體的重視程度空前,並且採取了一系列的併購措施,但事實上,明顯的可以看出,到了2017年以後步伐緩慢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 原因則在於美國政府在背後拒絕!
早在兩年前,川普宣布美國製造之際,就導緻美國半導體上市公司集體暴跌,當時AMD、CEVA、意法半導體、博通、微芯科技、英飛凌、應用材料、英偉達股票下跌超過了 3%,高通、ASML、Skyworks、Qorvo、MACOM、安森美、賽靈思、先進半導體、美信、德州儀器、Vishay、美光、ADI、科磊、凌特、Crypress、Lattice等股票同樣都出現了下跌 的情況!
而在前文已經提及,美國貿易署代表去年開始根據《1974貿易法301條款》來調查中國知識產權行為,並且在此之前已經限制了中國半導體對海外的併購與投資! 其實早在2017年初,當時美國政府就計劃對中國在美國半導體部門的投資做出限制,其目的無疑是限制中國半導體的發展!
當時奧巴馬總統的首席客戶顧問建議美國政府對關乎國家安全的行業進行保護,而這也成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理由,使得其對外國收購美國資產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 據其指出,CFIUS處理中國資本試圖在半導體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戰略嘗試,而奧巴馬的該觀點與川普的觀點則保持一致!
為促進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早在2014年中國就成立了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而在前不久,大基金的二期也成立,擬募集資金1500億元-2000億元! 而在此之前,2018年初,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也籌備接近完成!
據了解,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是國內第一家聚焦半導體裝備材料領域的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通過市場化運作,運用併購整合方式,推動中國半導體裝備材料實現跨越發展。 有人說半導體是現代產業體系的皇冠,裝備和材料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首期規模50.5億元人民幣。 基金出資人(LP)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上海市、臨港管委會、南京銀行和萬業企業。 基金管理公司為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P”)。 該GP由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科投資”)和國家大基金方面組成並由浦科投資控股。
在國家大基金一期運作進入尾期二期開始之際,決策層還是決定向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出資10億元,這一投資舉動顯得非同尋常,凸顯了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在中國半導體產業鏈 中的重要性。
據了解,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是500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金將立足上海裝備材料產業的基礎優勢,面向海內外開展併購投資,利用市場化平台致力於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裝備材料集團。 而在近期播放的《大國重器》節目中,中微半導體的半導體設備也名氣其中!
美國的“移動”、“聯通”,全面禁售中國華為!
最近,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退出了面向美國消費者銷售華為Mate 10智能手機的協議。 華為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合作的破裂代表著華為全面進軍美國市場的腳步不得不放緩。
一個月內,美國已對華為三次出手!
1、1月初,與華為一切協議都簽好了的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突然宣布,取消在美銷售華為手機。
2、1月15日,美國國會兩位重量級議員發起一項議案,擬禁止政府機構採購華為、大唐及中興的產品和服務。
Verizon是美國最大的無線電通訊公司,AT&T是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這兩家企業相當於中國的移動和聯通。 與移動運營商合作,是中國手機進入美國市場的關鍵一步。 因為美國手機一般都是通訊運營商來銷售。
如果這兩大運營商如期合作,直接銷售華為手機,無疑能吸引更多的美國用戶。 但如今因為接二連三的打擊,華為原本想在今年二季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僅次於三星的手機廠商的計劃,估計要後延。
而就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退出與華為合作的一周前,因為沒有得到美國一個審查外資收購的委員會的批准,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放棄了12億美元(約合80億元人民幣)收購速 匯金的計劃。
2017年10月,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在慕尼黑暫時最新的Mate 10手機。 如今,Mate10手機將無法在美國由美國運營商發售
像華為和阿里巴巴這樣在行業具有領導地位的明星企業,在美國拓展之路紛紛受阻,被視為標誌性的事件,很多中國媒體都將其視為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歧視,並批評了 特朗普的保守主義策略。 而在螞蟻金服收購失敗後,中國外交部的每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也表示,中國政府希望美國能為中國公司創造公平環境。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月3日外交部新聞發布會呼籲美國為中國創造公平環境
把一個複雜問題簡單化很容易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國際貿易中,由於涉及到差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製度背景的差異,簡單將其歸咎為市場競爭的不公,會更加背離對現實情況的 理解,中國企業在美國連續受阻不只是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所謂“偏見。”這個觀點過於簡單了。
而如果中國企業希望繼續他們在美國這一世界上最大市場的征戰,實現他們國際化的目標,那麼,理解當下的中美商業現實中的政治環境變化和復雜性,以及爭取被美國社會更多 的了解,才是中國企業應該做的事情。
變化了的地緣政治
華為和阿里巴巴等事件,確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貿易投資不斷收緊,其移民政策也是。
特朗普政府有幾個方面特點:
1它從政治上不再相信全球化會帶來價值觀念的趨同;2它不相信政治和經濟上有雙贏的這種概念;3儘管美國前幾屆政府也將中國視為一個潛在的長期戰略 對手,但是,他們還是相信,如果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會緩解中美戰略上的衝突。 而特朗普政府是完全不接受這一觀點的。
在剛剛當選之際,特朗普專門在特朗普大廈會見了馬雲。 然而,他對於中國企業的看法並沒有表面上那麼歡迎
上月,一批國會議員致信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對華為可能會與一家美國電信公司達成協議,在美國銷售華為產品的事件表示擔憂,顧慮主要來自長期以來對他們所擔心華為與中國政府之 間的關係。 信中稱,國會“歷來擔心中國總體上的間諜活動,尤其是華為在這些間諜活動中的角色”。 同樣,在螞蟻金服的匯金收購案中,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收購速匯金(MoneyGram)等大型轉賬公司,螞蟻金服將可獲取美國境內資金流動的大量資料,儘管螞蟻金服保證 會採取措施,增加數據的安全性,但交易最終還是沒有通過美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文章評述說,交易的失敗也說明了中美兩國對敏感性個人數據的擔憂日漸加劇。
所以說,一方面是特朗普不歡迎來自中國的海外投資,但另一方面是美國社會對中國企業不透明的背景有深刻的擔憂,造成了中國企業出海美國擱淺。 儘管華為、阿里巴巴都是私人企業,在中國可能大家會認為他們在美國市場的拓展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但是美國社會卻顧慮其中是否有政府行為的影子,這也是美國社會對中國企業的一個 普遍認識。
美國社會一直擔心的問題是,這些企業到底多大程度上是受政府控制的或者受政府影響? 我們參觀中國公司時,常看到牆上貼著的都是跟政府官員的照片,即使是私人企業,也經常看到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標誌。 這裡就有一個悖論。 你在國內時經常強調甚至炫耀自己和政府的關係多麼鐵,多麼硬,然後在國外卻又宣稱和政府沒有關係。 可信度有多少?
這是一個深層的問題,國際社會上不相信中國企業和中國政府是一個相互獨立的關係。 有些人就會認為這是美國對中國不了解,或者是敵對中國。 但現在中國企業不是在美國才碰到這樣的問題。 在澳大利亞和歐洲,中國企業某種程度上也都碰到這些問題。 這是一個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之間達到一定的規模必然要產生的一個矛盾。
從這一點上來講,某種程度上也不是說中國企業單方面可以改變的。 所以華為和阿里巴巴的案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大局前提,就是地緣政治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某種意義上來講,現在中國政府要做下來改變的這種狀況,這種籌碼已經不多 了。 有一個籌碼事限制外國公司進入中國,但這個籌碼的價值在縮水,因為現在有大量的外國公司都在撤資了。
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中國就收緊了對外資的政策。 外資進入中國的總量雖然在提高,但是有一個結構性的根本變化:西方跨國公司投資比例,實際上現在是在下降的,湧入中國的更多的是港資,而且很多都是房地產的 ,甚至現在西方國家在中國的投資都出現了大面積的撤資。
所以在討論海外投資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只看到別人對中國設置的一些壁壘,往往看不到我們國家自己政府做出的很多很多的限制,強迫外國企業要跟中國的企業共享知識產權、 本地採購等等。
事實上,即使在特朗普政策收緊的背景下,中資的企業到美國的投資比美國的企業到中國的投資要多好幾倍。 所以,對於美國在吸引海外投資上變得不開放了的指責是正確的但是至少是不全面的。 退全球化早在特朗普時代前在中國已經開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