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萍 尹江勇
3月8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我省基礎研究領域再傳佳績:2月底,河南農業大學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湯繼華研究團隊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研所李文學團隊合作,在植物生物類國際權威期刊《新植物學家》上,發表了題為“玉米基因Urb2通過影響核糖體前體加工調控籽粒發育和植株生長”的研究論文。
這是我省科學家在玉米研究領域首次在該期刊上發表文章,也是我省近年來在基礎研究領域連續取得的又一碩果。
湯繼華團隊此次的成果,被專家稱為在生物育種方面的重大突破,標誌著我省在玉米領域的基礎研究已經走在國際前沿。“這個研究成果揭示了Urb2基因在玉米籽粒發育中的關鍵作用及其調控機制。通俗來講,這個基因可以讓玉米籽粒更大。這項研究成果是後期實現分子設計育種的重要基礎,將對玉米產量提升、新品種的選育起到關鍵作用。”湯繼華介紹說。
ADVERTISEMENT
據瞭解,該項目已開展5年時間,下一步,團隊將繼續致力於尋找同這個基因相互協作的其他基因及網路,為我省玉米育種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1月,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主任常俊標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植物油菜素內酯等受體激酶的結構及功能研究”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我國對原始創新成果的最高獎勵,最能體現基礎研究領域的原始創新水平。”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基礎研究是形成持續強大創新能力的關鍵,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支援力度補齊這一短板,不斷提升我省原始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省通過統籌人才、項目與基地建設等,多管齊下,基礎研究工作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得到顯著加強。”該負責人說。
在培養人才方面,我省大力實施“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目前我省共擁有“兩院”院士28人、中原學者59人、入選國家科技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9人,創新驅動發展的智庫不斷擴充。
在加大投入方面,我省持續做好河南聯合基金工作,2016年至2020年基金規模增至每年1億元,明確了五個重點資助領域。2016年設立了省自然科學基金,資金規模4000萬元,有力調動了科研人員開展基礎研究工作及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積極性。
在搭建平臺方面,近三年我省投入6100萬元專項資金,新建了9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84家,成為不斷結出基礎研究創新碩果的沃土。
責編:張遠 惠曉晗
覺得好就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