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形成之初是一片氣體塵埃雲!46億年前這一片分子雲發生引力坍縮。大多坍縮的質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其餘部分攤平並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繼而形成了行星、衛星、隕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陽系天體系統。
地球核心部分部分達到到360萬個大氣壓,地核中的鐵中的晶格會逐漸受到破壞,其原子結構呈現出不規則排列狀態,即非晶體狀態!
地球結構圖
太陽的核心達到了3300億個大氣壓 太陽的中心都是高密度的等離子體 ,電子雖然自由度極大,但是原子依然沒有發生坍塌!
太陽結構圖
太陽末期轉化的白矮星,它表面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0億倍,內部壓力巨大!屬於簡併態物質!電子簡併壓阻止了進一步坍塌!原子結構發生坍塌,電子被壓到原子核附近,原子內部空間基本全壓沒了!
白矮星
中子星的體積不過二三十公裡,可以說比地球要小得多,但是中子星的質量卻幾乎都比太陽大,有的甚至可能比太陽大出十幾倍。壓力比白矮星大得多!電子被壓進原子核,和質子結合,成為中子!中子簡併壓阻止了進一步坍塌!
ADVERTISEMENT
黑洞看上去比中子星更小,但質量卻比中子星更大,是宇宙間同質量天體中,相對體積最小的天體!我們的銀河系中心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可以想象一下黑洞的引力有多大!內部的壓力該有多大!
如果把我們的地球壓成一個黑洞,它的體積也不過是1.8立方釐米,所以黑洞的緻密程度已經不只是深入到擠壓到中子的份上了,它幾乎是把物質壓到了最小的形態!
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認為黑洞很可能把物質直接壓到了中微子的層面上,或者說誇克的層面上,或者希格斯玻色子(科學家苦苦尋找的上帝粒子)層面上,中心附近甚至完全壓縮成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