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又迎來重大突破,通過處理海量知識而不斷自我進步的深度學習系統,僅用10分鐘就診斷出一名60歲女性患有罕見的急性骨髄性白血病,並且找到了 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即使如此,目前人工智能係統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仍面臨不少挑戰。 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是一個“大胃王”,需要接受大量信息進行學習,但國內醫療數據質量不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係統的發展在數據來源上面臨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的挑戰,如對基因的分析就涉及家族、個人遺傳信息保護,需要在加密狀態下進行機器學習。
人工智能係統的計算和理解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比如,人工智能係統能夠成功識別一張電影海報,但無法判讀電影是悲劇還是喜劇。 此外,還需要通過政策引導、保險支持等提高醫生採納新技術的願望,更積極地推動醫學與最新信息技術的結合。
人工智能發展已有60年曆史,從最初的用藥警示發展到輔助臨床診療提高醫療安全和醫療效率,以及更高效開展科技研究等眾多領域。 比如,微軟亞洲研究院正在研究的病理診斷、腦部惡性腫瘤診斷等項目都有很好的結果。
另外,美國現在還有基於人工智能研發的醫生訓練模擬器,醫生通過短期的模擬訓練,可集中看到各種病症。 全球每年有幾十萬篇醫學論文發表,人工智能係統可以“閱讀”海量信息,從中為研究者提取研究最相關的內容,尤其對於罕見疾病的診斷,更易於尋找線索,及早確診治療。
在國內,智能醫療也在大力發展中。 掌上醫院、智能導診、手術機器人等等,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進入到了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中。 在所有的智能醫療產品中,智能醫療機器人無疑是最具使用價值和市場前景的一款,例如棠寶機器人,就已經在國內多家三甲醫院中落地,輔助醫務人員工作,減緩患者的求醫 難問題。
人工智能+醫療的熱門,一方面來自越來越成熟的AI技術,另一方面來自越來越緊迫的醫療需求。 對於人工智能是否會對醫務人員的職業產生不利影響,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AI技術的目的是幫助醫生簡化工作內容,消除很多重複性工作,傳遞更快更準確的醫療報告,並且需要醫生的授權來執行,因此不會取代醫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