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作為“地球二號”的首選,一直都是科學家重點觀察的物件。隨著觀察的不斷深入,科學家的心情可謂是起起伏伏,時而開心,時而沮喪。
最初,剛發現火星的時候,科學家感到非常興奮,終於找到了一顆有很大可能適合人類未來宜居的星球。漸漸地,隨著科研的深入,科學家發現火星上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星球溫度極低,約為零下63攝氏度。再例如,星球上嚴重缺氧,二氧化碳濃度高達95%,而氧氣的濃度卻還不到1%,如此環境下,人類難以生存。再接著,有科學家大膽提出,火星上的環境完全可以通過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加以改變,火星還是具有成為人類家園的潛力。
近期,科學家發現,火星在若幹年前或許並不是如今的模樣。NASA在對火星表面進行勘察時發現,火星在數億年前曾經歷過潮溼時代,潮溼時代開始後約10億年,火星上便出現了河流湖泊。科學家推測,那時,火星上或許誕生了生命。
ADVERTISEMENT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火星潮溼時代開啟後約10億年,火星上所出現的湖泊與地球上的湖泊十分相似。且火星上湖泊的水流量十分巨大。由此,可推測,數億年前,火星上的環境或許與地球十分相似,有著較為充足的液態水資源,有著河流湖泊,或許也有森林植被以及初級生態系統。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火星成瞭如今的模樣呢? 科學家猜測,導致火星變為如今面目的主要原因是外來小行星或者隕石的撞擊。通過衛星拍攝返回的圖片,科學家看到火星表面坑窪不平,多處都有隕石坑與撞擊坑,這些都是多年前隕石和小行星撞擊火星時留下的。
倘若沒有這些外來小行星與隕石的襲擊,火星如今的模樣或許與地球是差不多的,火星上或許也孕育了生命,發展了一定等級的星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