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寶寶生病,去看醫生,好多醫生都會說:
什麼是積食?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食物是什麼?食物就是能量、熱量。寶寶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就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小兒脾胃功能較差,又不知饑飽,餵食過多是積食的主要原因。
另外過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動過少、食后很快入睡也可能導致積食。所以,積食一般多發生於嬰幼兒。
寶寶積食的癥狀
小兒積食是兒科常見疾病,家長可以從以下5個癥狀,判斷孩子是否積食,及早進行干預。
第一、看食慾
1、孩子食慾很差
有的孩子沒有胃口,一點東西都不想吃,這往往是食物積在胃部,胃不能受納了。此時往往處於積滯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藥,餓兩頓,空空肚子就好了。但是很少可以做到。
2、孩子食慾很旺盛
經常吵著餓,可是吃一點就飽了而且胃脹不消化,這也就是說如果病人的得了
3、孩子食慾超強,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
這類孩子往往由於經常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導致積滯的時間長了化熱,不僅有食積而且多伴有胃熱,所以就餓得特別快,但是孩子本來就「脾常不足」,就是說脾臟的運化功能本來就弱,再加上積滯在脾胃,脾臟又無力運化,身體吸收不到營養,最終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吃越積,越積越吃,直到積熱達到一定程度,或突發高燒,或
這類小孩往往比較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而家長往往也認為是孩子抵抗力低,亂用補藥希望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這都是錯誤的。
第二、看舌苔
這個很簡單,很多家長也都知道,積食的寶寶舌苔中間會變的很厚(尤其是舌頭的中間和後邊)——有的甚至會全部變厚,有的寶寶只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樣的黃苔而周圍沒有舌苔,這種情況雖然也有積食但往往不是單純的積食通常還伴有脾胃陰傷。
第三、從孩子嘴裡的氣味來看
積食的寶寶通常口腔會有異味,這是因為
堆積在體內的食物會造成腸胃失控,食物不能較好地消化,就會發酸,產生難聞的酸腐味兒。這時如果媽媽靠近孩子的嘴巴和鼻子,就能明顯聞到異味。孩子的舌頭如果不紅潤,呈白色,也是積食的癥狀。
第四、看手掌心溫度
積食的寶寶,往往容易手心發熱,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熱,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這種寶寶往往不是單純的積食,通常還伴有胃熱。
第五、總喊肚子疼
有的孩子經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並且還沒餵食時,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脹脹的,這樣多半是積食了。
第六、從睡眠看
積食的寶寶,睡覺的時候往往喜歡趴著睡,而且多伴有夜裡睡覺不踏實的情況。
如果孩子飲食規律、身體
第七、看眼袋
近年來發現很多小孩子也開始有了眼袋。尤其是平時喜歡吃肉食的孩子,食肉過量導致肉積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紅色。此類小孩往往積滯日久已經傷了脾胃陰液了,此時治療應該在消食的同時兼養脾胃正氣。但是有些寶寶會出現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別臭,甚至有酸腐味,這些情況家長都應該注意
1:摩腹法
從中醫上講,經過肚子的是脾經、肝經和腎經,通過摩腹可以達到調節肝、脾、腎三臟功能的作用,讓身體里的「痰、水、濕、淤」的集聚自行散開。
具體操作:把四個手指併攏,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後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揉上30分鐘即可,對孩子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了腸鳴音,或者孩子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常現象。
2:捏脊法
先讓孩子趴在治療床上,然後從大椎穴(正坐低頭,脖子正中最高椎突處)開始,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脊柱兩旁皮膚捏起,兩手不放鬆(即捏住皮膚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動,一直推到孩子臀溝的長強穴。一般沿著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5天後可以開始下一個療程
注意:捏脊法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方法沒有副作用,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膚嬌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
3:揉捏四指穴
四縫穴每隻手只有4個,因它位於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第二個關節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揉搓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著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個穴位揉40次左右。
食療方法
1:熬山楂水
將新鮮山楂洗凈,切成小塊,用小火燉煮3~4個小時,煮出湯色后,把山楂過濾掉,在湯中加
2:
將薏米、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