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橫空出世了。
去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公佈,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今天,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將以封面文章形式線上釋出該成果。
啥叫體細胞克隆?
簡單來說,就是將體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內,構建一個克隆胚胎,人工啟用後送入代孕者的肚子裡然後生出來。
1996年,著名的克隆羊多利就是這麼誕生的。
在多利出生後,研究人員改進方法,在其他物種身上進行了克隆實驗。目前,已經有23種哺乳動物被克隆成功,包括牛、貓、鹿、狗、馬、兔、鼠等。
但是,這套克隆方法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實驗屢屢受挫。
根據2007年的一份報告,俄勒岡衛生與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曾運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了初步的實驗。
ADVERTISEMENT
他和同事從一隻9歲的獼猴身上取下了面板細胞,並將它注入到被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中,構建出一個早期的克隆胚胎。
而此次中科院的研究團隊在前人的基礎上,成功克隆出首例靈長類動物。
實驗成功後立刻引發轟動,海外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大西洋月刊》援引得克薩斯聖安東尼奧分校的生物學家克裡斯託弗·納瓦拉的表述,稱克隆猴可能對某些疾病的研究非常有用,可以立即在幼猴身上研究兒童疾病。
不過,對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病等的研究恐怕還得等上幾十年。中中和華華所屬的獼猴種類通常可以活到25到30歲。
海外網友們也不甘寂寞地紛紛前來圍觀。
哲學問題:如果克隆奧巴馬,克隆體可以去競選美國總統嗎?
準備迎接《猩球崛起》。
誰曾知道從克隆羊到克隆猴要花22年?克隆真的很難。
特朗普願意捐獻他自己的細胞。
看來,不少人對克隆總統都饒有興趣。或者說,不少人會問:
克隆猴都成功了,克隆人還遠嗎?
對此,《紐約時報》給出的回答稱大家杞人憂天了。
《是的,中國克隆了猴子,但這不代表你就是下一個》
首先,克隆靈長類動物是一個效率低下的活兒,成功率並不高。
此次孫強團隊將雌性猴子的胎兒細胞作為體細胞,構建出了109個早期胚胎,其中79個胚胎在實驗室中存活下來,並被轉移到21只雌性猴子的子宮裡。
其中6只代孕猴媽媽懷孕,但最後只有兩隻順利出生,技術成功率大約為30%,靈長類的繁殖成功率為5%左右。
其次,成年細胞的克隆並不容易。
科學家曾試圖克隆成年細胞,但是這些嘗試都失敗了。年齡越大的細胞,克隆越困難,並且代孕者出現流產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科學家想要克隆出一隻成年的猴子,那麼這種方法目前恐怕難以成功。
而克隆物種會不會有健康問題也是待解之謎,這讓一些研究人員態度謹慎。巴斯大學的佩裡(Anthony Perry)說:
“在一切都是未知數的情況下,你不會使用這種方法。如果你想建立一個疾病的遺傳模型,你最不想要的就是使用一個你現在不太熟悉的模型。”
此外,老生常談的倫理問題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高牆。
目前,許多國家都出臺相關法律,禁止克隆人類。同時,由於預算的縮減和政策的收緊,對動物的相關研究也日漸衰敗。
美國黑猩猩生物醫學研究有近100年的歷史,而如今,他們的研究時代已經遠去。
201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宣佈,國立衛生研究院不會使用黑猩猩進行新的生物醫學研究,他說:
“我們在動物界最親近的親屬值得特別的關注和尊重。”
人類和黑猩猩共享98%的DNA,不少靈長類動物向世界展示了他們超群的智力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由此,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機構一直強調研究的重要性。
而柯林斯博士的決定則反映了科學家對倫理問題的思考。
但實際上,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黑猩猩的護理成本很高,一些機構在長期的投入後發現,這並不一定是研究人類疾病的最佳模式。
201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退還所有的黑猩猩,當時該機構大約擁有220只黑猩猩。
同年,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將所有黑猩猩列為瀕危物種,禁止個人和機構為了生物醫學實驗而圈養黑猩猩。
此後,政府所擁有的黑猩猩們都被陸續送往黑猩猩避難所,在那裡,他們將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廣闊的戶外空間。
因此,想把克隆技術應用到人類身上,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