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非高峰論壇有很多看點,它一個很大的看點在於,
整個非洲54個國家來了53個
,
除了一個尚未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台灣友邦」史瓦濟蘭之外,整個非洲的所有國家全來了。
一個大洲的所有國家全部來參加某一國所舉行的外交活動,這是不可思議的。
今天另一個刷屏的字眼就是中國對非援助的「
五不政策
」, 即:
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如果初一看看,覺得也很平常,但如果你往深層想想,
這實際上是中國已為世界在對非合作上制定了
道德標準
。
記得編者曾經說過,中國在非洲修建了大量基建,以鐵路為例子,中國做得早、做得好、修的多,那麼外國再來,它就必須遵守中國標準,否則就接不上軌。如今,我們又為世界在非洲問題上制定了道德標準。
正因為中非發展的如此好,所以對它的負面聲音一直沒斷過。這些負面聲音既有外國的攻擊與詆毀,也有我們自身內部一些人的不理解。
外國攻擊中國在非洲是搞「
債務陷阱
」、是「
新殖民主義
」、是「
資源掠奪
」;我們內部不理解的聲音主要表現為是「
撒錢
」掙面子,是
賠本賺吆喝
。
外國的那些詆毀聲音,我們懶得去反駁,要進行這種反駁,我們可以列舉一火車的例證來說明它們的錯誤;而我們讀者在看這些時,也會看得雲里霧裡。
只說三個非洲政要的發言
,
最具代表性
:
第一個是獅子山總統朱利葉斯·馬達·比奧在本月2日向媒體表示:「中國一直是我們可靠的朋友和兄弟」。
第二個是非盟輪值主席、盧安達總統卡加梅表示,與其老是把中國的投資看成「債務陷阱」,其他國家更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中國一樣,給非洲那麼多的幫助。
第三個是吉布地總統伊斯梅爾.蓋萊去年11月訪華時曾感嘆地說,「西方人來了100多年,我們的國家還是這麼窮,中國人才來了3年,就讓我們國家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在於
,
如果中國真的對非洲進行了不合理的所謂殖民掠奪
,
整個非洲不可能都是傻蛋
,
中國開個會
,
54個跑來53個,全都心甘情願的來讓中國佔便宜,這說得通嗎?
對內來說,我們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我們的錢是白拿出去了,是在撒錢賺吆喝,這裡需要說幾點:
一是國家之間如同個人交際
,
你平時不為人
,
真當你有事時
,
誰來幫你
?
我們要看到,當年中國進聯合國,正是這非洲朋友將中國抬進的聯合國,讓我們成為五常之一。這些年來,正是因為我們在聯合國擁有一票否決權,才讓我們的外交與國際環境大為順利。
還有南海仲裁發生時,公開支持中國立場的國家中,非洲基本上佔了一半。
西方那幫國家不樂意好好帶我們玩,如果我們自己又高傲的甩掉這幫昔日的難朋友,這就是在自廢武功。
當然,這些不是我們對非投資的主要原因。
我們向非投資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中非合作能讓雙方受益
,不但非洲能受益,我們自身也能獲得巨大利益。
中國曾經也一窮二白,後來進行改革開放,我們用巨大的市場換得外國的資本與技術,外國當然賺得盆滿缽盈,但我們自身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
今天的中國對非洲也是一樣,只不過變換了位置,我們變成了投資人。
在這個投資過程中
,
很多時候為了好聽
,
用了一個非常友好的辭彙
,
叫
「
援建
」。
▲
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 圖源:Africa Daily
須知,「援建」不是無償捐款,並不等於白送。
舉一個例子,當我們中國鋼鐵產能過剩,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一是堅持肥水不流外人田也要把中國鋼鐵放在國內,用不完沒關係,那就縮小產量,該關閉的關閉,該失業的失業;
第二種選擇是保持甚至擴大鋼鐵產能,這樣可以讓工人不失業,讓企業多賺錢,讓國家有更多稅收,讓中國經濟更好發展。這些多餘的鋼鐵怎麼辦?我們完全可以弄到別處去搞「援建」,比如弄到非洲去修鐵路。
但是,這種鐵路不是白修的,我們得與該國政府達成協議,鐵路我們來修,資金鋼鐵一類的我們來出,但建成之後,我們要進行利益分成,甚至在前面多少年由中國來運營,以回收成本。
這樣做的好處是,被援建國的交通得到大大改善,創造了周邊大量就業,盤活了經濟;對於我們中國來說,不但消化了國內過剩產能,提高了就業,還從國外賺到了大量資本,
何樂而不為?
這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非洲有巨大的市場,有大量勞動力,有豐富資源,這正是我們需要的;非洲需要的是資金與技術,這正是我們有的。
非洲可以利用我們的資本與技術,來發展本國經濟,實現工業化;
我們也可以利用非洲的市場及資源來幫助我們完成產業升級,進一步實現現代
化
。
當然,在對非交往中,我們也有可能會向非洲提供一些無償援助,比如免費幫他們建一些學校、醫院之類的。但是,我們不能太小氣,家庭之間交往,還偶爾相互送點禮,國家間又豈能錙銖必較?
曾經的日本恰如現在的中國,產品充斥全世界,資本在全球擴張。然後美國發現不對勁,就進行壓制,無奈日本是一個政治不獨立國家,它在政治上受美國控制,最後只好作罷,否則今天GDP第一的交椅,肯定沒美國什麼事。
也正因為今天的中國像極了曾經的日本,所以美國才對我們悍然發動貿易戰。
所以,
本次
中非峰會,
還有第二個特殊意義
,
那就是向美國也向世界傳遞了一個堅定的信號
:
中國的經濟不止有美國
,
還有其它廣闊窗口
,
比如
「
一帶一路
」,
比如非洲市場
。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智慧的高瞻遠矚。也許我們早就知道美國決不可能放過中國,所以我們早就預料到會有今天的貿易戰,於是早就開闢了「一帶一路」戰線,早就大大的發展了對非合作。
▲
周總理來在萬隆會議上
不管這種猜測是不是成立,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於,「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額已經達到了對美貿易額的2倍有餘,並且還在呈2位數的高速增長;對非洲貿易雖然目前還不及對美貿易,但也在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長。
它的一個直接結果
,
就是當中美貿易戰真真實實發生時
,
它們也真真實實的緩衝
、
對沖了中美貿易戰中美國給中國帶來的震蕩與衝擊
。
除此外,
讓西方焦慮的更深層原因在於
「
中國模式
」
的成功
。
你要知道,一個大洲的所有國家幾乎悉數到場,這種罕見的場景並非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得到,但它真實的發生在了中非之間。
為什麼本次峰會54個國家來了53個
?這並非人人地都看中了中國的援建機會。如果真的是為了資金,它們完全可以去同美國談,美國目前比中國有錢。
但為什麼它們沒有去美國,而是來到了中國?
中國吸引這些國家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中國模式」的成功。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有一些基本事實是不可辯駁的,那就是中國30多年前還一窮二白,跟當時的馬拉維一樣窮。
30多年過去了,馬拉維還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有無數個光環與頭銜在我們頭上。
為什麼馬拉維依然貧窮?為什麼大多數非洲國家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依舊貧窮落後?為什麼中國就能取得這樣的成功……這裡面有太多的為什麼!
如果你仔細去想,就會發現,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其研究的結果有可能一本厚厚的書都寫不下。
在編者看來,這期間的關鍵原因,還是「中國模式」的成功。那麼這種模式,自然會受到很多外國的關注。
西方模式與中國完全不同。
西方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創造了西式神話。從18世紀直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多數發達到國家,基本都是西方國家。六十年代後,亞洲雖然有「四小龍」的崛起,但都用的是西方模式,有的諸如日本、韓國,甚至就是由美國等西方國家直接扶持起來的。
所以,西方模式成為了很多國家眼裡的完美模式,以至於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到如今,西式制度國家從60多個增加到目前的150多個,很多國家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社會制度與經濟制度,轉而追求西方制度。
只不過,這裡面的很多國家,依然很窮、很落後,還出現了像伊拉克、菲律賓、海地這類的失敗案例。
關鍵原因在於,西式制度雖然在一段時間裡創造了神話,但並不適合所有國家。
縱觀現在的世界各國,真正發達的國家就那麼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其它的比較發達的也有,比如日本、韓國這類,它們雖不是老牌,但也是受美國這類國家直接或間接的扶持。
而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基本上是靠對別國的屠殺與強盜式的搶奪來完成原始的資本積累
,
然後再利用廣闊的殖民地來實現自己的產業升級與工業化
,
最終實現了如今的現代化
。
但不是所有國家都可以像那幫西方強盜一樣到處去殺人、到處去搶奪並建立殖民地,如今這個世界更是不行;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像日本、韓國這類國家那樣,有幸被美國或其老牌國家扶持。
大多數國家
,
只能像中國一樣
,
停靠自己的勤奮讓自己從一窮二白變得強大起來
。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模式」必然具有非凡的吸引力,54個非洲國家到中國來了53個,也就不足為奇了。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說「中國模式」里的一些經驗值得非洲借鑒。
▲
比爾·蓋茨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但這背後,正是西方的巨大焦慮,假如中國模式的巨大成功,讓別國紛紛吸引借鑒甚至是效仿,很容易引發「西式神話」的破滅以及「西方體系」的坍塌
。
這並非自說自話,像衣索比亞、迦納正是學習、借鑒了很多中國經驗,其經濟多年來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預計高達8%以上。
只不過,我們玩得高興了,西方可就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