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嚴厲懲罰還是明知故犯,怎麼管教會更好?下面提供實用又貼心的解方。
當孩子每次好好說都不聽,就算大聲說不能動,他還是依然如故。當家長使用time-out,要求孩子不淮動,倒數計時,孩子卻邊哭邊動,繼續更嚴格的處罰?或是乾脆算了?這個狀況讓爸媽陷入兩難。
首先,使用time-out的前置作業要做好:Leave(離開)、Ask(詢問)、Time-out(冷靜)、
第一件我們要優先做的事情是Leave,離開現場。
第二個步驟是Ask,先問問孩子哪裡委屈,或者確認約定好的規則。
舉例來說,之前有跟孩子提醒過,如果他打妹妹,我們就要進行time-out罰站,但是在罰站之前,先跟孩子確認是不是有說過這件事情?
在ask的過程當中,也要先傾聽孩子說,讓他好好的說個夠,你可以問他這次犯規的原因,他說是妹妹先搶了他的東西,妹妹先掐他……好,聽孩子說完,我們了解了他犯規的理由,理解他的情緒,原來你是因為這樣才生氣啊!要是我應該也會生氣吧。
雖然他很委屈,但他還是犯規了,知道他的難過,但是已經講好了,生氣可以跺腳,可以找媽媽告狀,但是如果打妹妹就要time-out罰站。
當孩子有機會好好說,抒發他的感受,這時候他會比較願意接受適當的處罰。接著就進入到T,也就是time-out,請千萬不要把time-out當成處罰的手段,time-out的目的是讓孩子有一個自我制約的行為,當實行time-out時,只要他肯站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請他自己決定站幾秒鐘,不需要因為他亂動就重來,搞得親子關係很緊繃。
很多爸媽平常工作忙碌,在家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其實很短,如果一天相處只有兩個小時,其中有一個半小時都用在處罰,還因為孩子一直亂動不好好站而一直重來,最後沒有達成管教的目的,更破壞了親子關係,何苦呢?
我們處罰他站的目的不是要讓他感到恐懼或害怕,只是暫時制約他的不當行為,所以也不需要大聲讓他因害怕而就範,而是因為我們說好了,所以就站吧!有人認為兩歲站兩分鐘,三歲站三分鐘,不過這沒有什麼標淮答案,就算只站三十秒,當然也是可以的,因為
Time-out之後,就進入embrace以及review這最後兩個步驟。抱抱(
這個管教的過程,並不容易,是一個文化的改變,懲罰永遠不是為了要讓孩子感到恐懼,這句話真的太重要了,我們都應謹記在心。
在愛里,是不應該有懼怕的。你的愛不該帶著讓孩子懼怕的成分,愛就是愛,在恐懼當中的教養是無法持久的,我們大家都經歷過恐懼的教養文化,真的有用嗎?答案是沒有用!過去,有些孩子因為不會讀書被安排到差班,在不斷被處罰被打罵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讓他感到恐懼,他一樣不會讀書!不會讀書的原因很多,然而,只是嚴格的處罰,並無法真正幫助這些孩子克服學習的難題。
所以,不要用恐懼當做教養的手段和目的,覺得已經這麼凶了,孩子都不怕我,管不住!孩子不怕父母很好啊,表示他很愛你!管教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制約,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曾有個實驗,研究員,準備了一個機器人,提醒孩子們,誰若碰機器人,就會受到懲罰!當天所有的小孩都不敢碰,因為大家很怕被懲罰。但經過幾天之後,所有的小孩都來碰,因為上次是你恐嚇我不能碰,會被懲罰,所以你不在時,我就要碰碰看!
研究者換另一種方式,一開始他跟孩子說這個機器人是我們接下來要送給生病住院的孩子,我們希望它是完完整整,大家收到禮物都希望是新的嘛!不希望有人摸過或是玩過,所以我希望它是能夠完完整整送給那個孩子,所以大家待會可以不要碰好不好?經過說明之後,當天沒有人碰。經過幾天之後,那個
這個研究證實了,恐懼式的教養只有當天有效,之後就沒效了,因為只要恐嚇的人不在,我就可以犯規,但如果是讓孩子明白前因後果,進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教養,這個效果可以持續一段時間,還有七成的孩子願意遵守約定,你要選擇哪一種教養方式呢?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