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今天青年君收到了在日華人的重要投稿。
通過這名在日華人的描述得知,
她接到了謊稱來自「中國大使館」的騙子的電話。
具體採訪的對話內容如下:
讀者:「喂。」
青年君:「喂,您好。」
讀者:「您好。」
青年君:「因為有接到您的有關於電話詐騙的投稿的事。」
「所以就這件事想要採訪你一下,這整件事的發生過程。」
讀者:「好的。」
「大概是這樣的,就是今天早上12點鐘左右,
我接到一個非通知設定的電話的來電。」
「非通知設定的電話其實前幾天有打了好幾遍,
但是我都沒有接到。」
「然後今天早上就正好接到了。」
「然後接通知後呢,先是一個語音留言。」
「她說中國大使館收到了一封郵件。」
「馬上要過期了,請您馬上查收一下,
要按數字1接通到人工服務。」
「大概是這樣一個內容。」
騙子通過電話錄音暗示自己是大使館工作人員。
「然後我就按了1 然後就接通了人工。」
「接電話的是一個南方口音的女生。」
「首先她先表明說,她是中國駐日大使館的工作人員。」
青年君:「所以是以使館的名義打過來的。」
讀者:「對」
「然後就提出想要跟我核對一下信息。」
「就是想問我名字。」
青年君:「所以說,她打過來的時候並不知道你的個人信息,
是以大使館的名義,想要騙取你的個人信息。」
讀者:「對,是的。」
「當時我有一點蒙,然後我也告訴了她我的名字。」
「然後接下來她就問,你這個名字和你護照名字是一致的嗎?」
「然後又問了一句,請問你有沒有日本名?」
對方有強調問有沒有日本名這件事。
讀者:「然後我說沒有。」
「那您的電話號碼是這個這個這個嗎?」
「就把我的電話號碼報了一遍告訴我。」
「然後電話號碼是對的。」
對方知道這是在日華人的電話號碼,
但是說對於更詳盡的個人信息,其實她並不知道。
讀者:「接下來,她就說了。」
「跟我講說,大使館接到一個郵件。
這個郵件是上海浦東警察局給他們發的郵件。」
「內容大概就是,我現在用的這個電話號碼,
給中國上海的好幾個人,發了小廣告,
或者說是發/打了騷擾信息和電話。」
「就是說是以我這個電話的名義做的事。」
「然後這些收到信息接到電話的人,舉報給了上海浦東警察局」
「應該是上海普陀區吧」(*讀者不是上海人不太清楚)
騙子說以上海警方的名義,
通知到了這邊的駐日大使館。
再假借大使館的名義聯絡對方。
讀者:「我當時聽到這個內容的時候就覺得太扯了。」
「我就有聯想到這就是一個詐騙的電話。」
所以讀者在這個節點就已經反應過來,
這並不是真正的駐日中國大使館的人。
對方是通過核實信息的手段騙取個人信息。
讀者:「其實當時接通到人工的時候我就有一些懷疑了。」
「正常情況下,大使館的員工平日就上午有接聽。」
「周六周日好像都是休息的。」
「所以我就有點懷疑,但是半信半疑的聽她講。」
「聽到後面的時候我就確定這是騙人的。」
「大概是這樣。」
「就還問了我一些奇怪的問題,
我就反問道說,你說這些是希望我去到上海接受審問嗎?」
「扯了一些別的話題之後她就接不下去了。」
「然後就掛掉了。」
此時機智的讀者早已識破了騙子們的套路。
青年君:「還有很想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您有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電話號碼,
是通過那邊泄露出去的。
是辦會員卡還是在哪裡填寫信息的部分。」
讀者:「有懷疑,但是可能性太多了。」
「沒辦法確定是哪一方面出的問題。」
除了讀者之外還有她的朋友有過類似經歷。
讀者:「是類似的。」
「同樣是通過留言的方式,
有聽到說大使館那邊有一個郵件,
但是朋友並沒有搭理,因為很扯。」
說起來前幾天有看到大使館發布的提醒公告,最近此類詐騙活動活躍。從在日華人的朋友圈也已經看到很多人已經接到過這類電話了。
而且從大使館官網處查到在5月和7月的時候,先後兩次發布提醒在日華人多加小心。
其實小編覺得,接到類似信息的話第一時間多方核實一下。騙子通常會故意煽動受害者開始著急,再通過一步一步把受害人巧妙地騙進自己設好的陷阱里。
針對以上情況,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再次鄭重提示如下:
1、駐外使領館依據法律嚴密保守公民隱私信息,不會通過電話通知當事人涉案,也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提供個人信息或者轉賬、匯款。
2、妥善保管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各類信息,無論對方要求如何,請記住「不要透露個人信息,不要進行轉賬支付」。
4、如不幸被騙,應及時向當地警方報案,並同時向國內公安機關報警。受害人無法直接向國內公安機關報案的,可通過國內近親屬及時報案,並向報案地反電信網路詐騙中心請求幫助。
除了日本之外,這些年針對海外華人的電話詐騙呈「全球化」的趨勢。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華人多的國家和地區,常有電話詐騙的新聞。其中在美國的單筆涉案金額,都曾高達數百萬美元。
接到奇怪的電話請冷靜,需要多方核實後再行動。
這邊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不要透露給陌生人個人信息,
而且涉及金錢的事情需要多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