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R17 的螢幕指紋也沒有什麼問題OPPO 之所以可以把 R17 的螢幕指紋體驗做得如此之快
對 OPPO 來說,2018 的上下半年完全是兩個樣子。
上半年的 OPPO 依然是我們印象裡最熟悉的那個 OPPO,R 系列(R15 和 R15 夢境版)主打時尚潮品,明星代言人要兩隻手才能數過來,A 系列則繼續在 1000-2000 元的中低端市場用配置不那麼高但外觀同樣時尚的產品收割使用者。
不過到了下半年,隨著 Find X 的釋出,OPPO 畫風突變。在這款被 OPPO 定義為「未來旗艦」的產品上,OPPO 拿出來了當前智慧手機中最具突破性的設計,安卓陣營中第一個量產的 3D 結構光模組,以及可以在 35 分鐘充滿一部手機的 SuperVOOC 超級閃充。可能更特別的是,OPPO 並沒有為 Find X 請任何的國內明星代言人,而是把營銷的重點完全集中在產品上。
OPPO 這種「迴歸產品」的思路也延續在了 R 系列上,在剛剛結束的 R17 新品發佈會上,沒有出現任何一位明顯,產品成爲了絕對的主角。
「水滴屏」,進一步收窄的「下巴」
由於 OPPO 選擇在發佈會之前早早放出 R17 幾乎所有的產品資訊,所以 R17 產品本身已經沒有多少祕密可言,不過 R17 上依然有不少地方值得細說一番。
螢幕可能是 R17 在外觀上最直觀的變化。
OPPO R15
上一代的 R15 採用的是「超視野全面屏」,其實就是今年國產機裡最常見的「小劉海」異性全面屏,R17 的螢幕依然做了異形切割,不過切割掉的螢幕區域明顯小了很多,從「小劉海」變成了一條類似水滴形狀的連貫弧線,OPPO 把 R17 的螢幕叫做「水滴屏」(頂部曲線類似水滴即將落下的一瞬間)。
至於這種「水滴屏」設計好不好看,又是一個主觀的審美問題了。從 OPPO 公佈 R17 後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反饋上看,至少相比起常規的「劉海」,更多的網友會更加傾向於面積更小、曲線更連貫的「水滴」。
iPhone X 和 OPPO R17
堅果 R1 和 OPPO R17
除了切割區域的變化,R17 的螢幕尺寸也有所調整,從 R15 的 6.28 英寸小幅提升到了 6.4 英寸,解析度為 2340X1080,螢幕材質依然為三星 AMOLED。
顯示效果上,R17 延續了 OPPO 手機一貫的偏冷偏豔風格,雖然我個人一直希望 OPPO 可以在系統中提供一個調教更加接近標準 sRGB 的顯示模式,不過 R17 的這種螢幕顯示風格的確更加討好眼球,也是目前多數中高階安卓機選擇的調教思路。
至於螢幕的素質,R17 也不用擔心,FHD+ 解析度的三星 AMOLED 雖然在細膩度上距離最頂級的柔性 2K AMOLED 有差距,但也足以提供優於絕大多數 LCD 和其他品牌 OLED 螢幕的顯示品質,通透性、亮度、可視角表現都沒什麼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R17 正面的玻璃蓋板(背面不是)還首發了康寧剛剛釋出的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相比之前多數中高階手機(包括 R15)採用的第五代,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抗跌落能力有了明顯的改進,康寧官方的說法是「從 1 米的高度跌落到堅硬的表面上 15 次依然保持完好」。當然了,再結實的玻璃也無法保證日常使用中每一次跌落都不會摔碎,不過有了第六代大猩猩,至少碎屏的機率會比之前低不少。
此外,在螢幕邊框的控制上,R17 也有了明顯的改進。
相比 R15,R17 螢幕下方邊框(俗稱「下巴」)的寬度有了明顯的收窄,已經非常接近採用 COP 封裝的 Find X(大概只寬了 1 毫米),應該是目前所有采用 COF 封裝的手機中做得最窄的,相當了不起。
得益於稍大的螢幕和更窄的「下巴」,按照「螢幕顯示區域/正面玻璃蓋板」這個行業最常用的計算屏佔比方式,R17 的屏佔比達到了 91.5%,這個資料應該僅次於 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兩部採用升降式攝像頭設計的手機。
可能是目前最快的螢幕指紋
從今年年初 vivo 首發螢幕指紋開始,經過了半年的發展,螢幕指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高階手機的標配,螢幕指紋的識別速度和成功率也有了明顯的進步。不過和「一碰就能解鎖」的傳統電容式指紋相比,螢幕指紋在體驗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什麼時候螢幕指紋的體驗可以媲美傳統電容指紋?OPPO R17 就是目前最接近的答案。
在點亮螢幕的情況下,OPPO R17 的螢幕指紋在識別速度上已經非常接近電容指紋,幾乎可以做到「一碰就能解鎖」,這是我使用過的所有螢幕指紋手機裡第一個可以穩定做到這一點的。
不過由於螢幕指紋位於螢幕當中(廢話…),螢幕指紋不像電容式指紋那樣有一個明顯的識別區域可以定位,所以使用中難免會出現因為手指按壓指紋的位置有偏差導致解鎖失敗的情況。解決辦法是在錄入指紋時,讓指面和指紋識別區域儘可能充分地接觸,然後在解鎖時儘可能讓整個指面接觸指紋識別位置,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包括 R17 在內的指紋識別的成功率。
在螢幕完全熄滅或者 Always On Display 介面下,R17 的螢幕指紋識別速度會一定的下降(不過依然普遍比其他螢幕指紋手機快),需要讓手指在螢幕上稍微停留一下下。不知道後期 OPPO 能否通過軟體優化,進一步提升 R17 的螢幕指紋體驗。
OPPO 之所以可以把 R17 的螢幕指紋體驗做得如此之快,除了演算法上的打磨,核心的原因應該是採用了新一代的硬體。根據 OPPO 官方的說法,R17 的光感螢幕指紋採用了屏下鏡頭方案,螢幕下方的 CMOS 感光元件尺寸達到了 4 平方毫米,在鏡頭等硬體上也做了很多定製。
在功能適配上,R17 的螢幕指紋也沒有什麼問題,微信和支付寶兩大 app 的支付均已經適配。
漸變升級:霓光紫,流光藍,霧光漸變色
R17 的設計延續了 R15 上採用的金屬中框+前後雙面玻璃設計,中框部分為亮面處理,後蓋依然為 2.5D 玻璃(R17 Pro 為 3D 熱彎玻璃)。
中框部分,R17 也做了一些調整。
包括 R15 在內,之前幾代 OPPO 產品一直採用的是「懸浮屏」設計,螢幕周圍有一圈塑料包邊,整個螢幕模組稍微高出中框一些,實現「懸浮」的視覺效果。這種處理有助於在視覺上減薄,不過對手感有一定的副作用。
在 R17 上,OPPO 去掉了螢幕周圍的塑料包邊,玻璃蓋板直接貼在了經過兩次倒角處理的金屬中框上,這種處理一方面可以讓螢幕左右黑邊更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握持手感。
對了,如果你買了 R17 之後感覺手感不好,可以考慮把出廠時貼的膜撕掉。R17 出廠時貼的膜是針對螢幕指紋專門定製的,觸感手感也不錯,不過畢竟是一層塑料膜,對握持手感多少會有點影響。
後蓋部分,R17 依然沿用了 R15 上首發的流光點彩工藝,所有的版本都是漸變色。
不過在漸變的處理上,R17 從 R15 上簡單的兩種顏色上下漸變改爲了多種顏色的混合漸變,並且加入了豎向的紋理,在不同光線下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視覺效果更加豐富了一些。
此外,除了流光藍、霓光紫兩種亮面的漸變,R17 還提供了一個非常特別的霧光漸變色。這個版本在流光點彩工藝的基礎上,在表面做了蝕刻處理,從而做出來磨砂質感的視覺效果。
驍龍 670,8GB + 128GB
SoC 上,R17 終於換掉了 R11、R11s、R15 上連續用了三代的驍龍 660,換成了全新的驍龍 670(R17 Pro 是驍龍 710)。
雖然從命名上看,驍龍 670 很接近驍龍 660,不過驍龍 670 在設計上和驍龍 660 有很大區別,反而更像是驍龍 710 的「青春版」。
CPU 部分,驍龍 670 採用了「2 大 + 6 小」設計,兩個 Kryo 360「大核」最高主頻 2.0GHz,6 個低功耗「小核」最高主頻為 1.7GHz,GPU 為全新的 Adreno 615,ISP 為 Spectra 250,DSP 為 Hexagon 685,X12 LTE 基帶,臺積電 10 納米工藝製程。
和驍龍 660 相比,驍龍 670 的 CPU 單核效能略有提升,多核基本持平,GPU 和 AI 效能有明顯的進步,同時功耗和發熱均略有下降。
得意於相對精簡的產品線和穩定的迭代週期,OPPO 的 R 系列在效能優化上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R17 也是如此。
系統方面的流暢度就不多說了,app 啟動、多工切換、滑動的幀率和跟手度都沒什麼問題,相比採用驍龍 845 的 Find X 並沒有遜色多少。
遊戲優化上,R17 還針對 10 幾款熱門遊戲進行專屬優化,其中就包括了大家熟悉的《王者榮耀》、《刺激戰場》、《全軍出擊》、《荒野行動》、《QQ 飛車》,其中《刺激戰場》在超高幀模式可以做到滿幀執行,《王者榮耀》的 vulkan 版也正在適配當中。
另外,R17 的電池容量達到了較大的 3500 毫安時(典型值),配合本身能耗比就很優秀的驍龍 670,R17 的續航表現相當不錯,重度使用堅持一天也沒多少問題。
充電方面,R17 配備的是常規的 20W(5V 4A)VOOC 閃充(R17 Pro 是 SuperVOOC 超級閃充),半小時可以充到 50% 以上。
啊對了,繼 Find X 之後,R17 也終於用上 USB Type-C 了,而且 R17 的 Type-C 還支援 USB 3.1,可以通過 DP 輸出視訊。
1600 後置 + 2500 萬前置,AI 演算法加持
拍照上,R17 的方案比較常規,其中前置為 2500 萬畫素,之前產品上採用的 AI 美顏自然也得保留,瘦臉、補妝等功能一應俱全。
後置方面,R17 的主攝依然是索尼 IMX519,f/1.7 光圈,支援 AI 場景識別,可以識別出 21 個獨立場景、800 種場景組合。
雖然硬體上相比 R15 沒太多區別,不過 R17 的演算法應該是做了不少改進,特別是在夜景下。
高畫素小畫素的索尼 IMX519 本身並不太適合對進光量要求高的夜拍,不過 OPPO 在 R17 上採用了更加激進的合成演算法(弱光下會提示保持手機穩定以獲得更好的夜拍效果),讓 R17 在搭載 IMX519 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實現相當不錯的夜拍品質。
以下照片均使用 OPPO R17 在自動模式下拍攝,無任何後期。
ColorOS 5.2 和 AR 實景導航
系統方面,OPPO R17 搭載了基於 Android 8.1 的 ColorOS 5.2 作業系統。
新版的 ColorOS 在 UI 上做了小幅度的調整,加入了智慧側邊欄、自由收藏、遊戲空間等新功能,比較有意思的是基於 OPPO 和高德合作的、基於 ARUnit 打造的實景導航功能。
開啟這個功能後,使用者在手機除了可以看到真實的身邊環境,還可以看到 OPPO 的智慧助手小歐智慧地道路引導。在轉向、偏離方向、到達目的地時,小歐會通過語音、動畫等方式進行反饋和糾正。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功能並不是簡單的基於 GPS,而是用到了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可以在路口等複雜場景結合地理座標系,更加精準地做出判斷。
「黑科技」加持的 R17 Pro
除了 R17,OPPO 今天還發布了一款不太「R 系列」R17 Pro。
在 R17 的基礎上,R17 Pro 加入了很多堪稱「黑科技」的功能,其中最特別的應該就是後置 TOF 模組,可以在 5 米以內的範圍內實現高精度的 3D 建模,發佈會上公佈的應用場景有 3D 建模、AR 試裝以及體感類的應用。
R17 Pro 的後置相機相比 R17 還有明顯的升級,主攝採用了單畫素尺寸更大、支援全畫素對焦的索尼 IMX362(OPPO 表示,不用 IMX363、IMX380 的原因是 OPPO 的研發週期較長,對 IMX362 的優化做得更好),鏡頭採用了類似 Galaxy S9、Note9 的可變光圈,弱光下使用超大的 f/1.5 光圈來提高進光量,光線良好時使用 f/2.4 光圈實現更好的解析力。
此外,R17 Pro 的 SoC 升級到了效能略好的驍龍 710,後蓋採用了手感更好的 3D 熱彎玻璃,並且搭載了 50W 功率的 SuperVOOC 超級閃充。
一個全新的 R 系列
在 OPPO 的產品序列中,R 系列的定位是「時尚潮品」。憑藉着時尚的設計、出色的營銷、強大的渠道以及 R9 等超級爆款,R 系列在過去幾年一直維持著優秀的市場表現。
不過隨著 Find X 的推出,OPPO 在 R 系列上的產品思路也做了一些調整:在保持傳統時尚之外,OPPO 為 R 系列加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
從這次釋出的兩款產品上看,R17 可以看做是傳統 R 系列的延續,而 R17 Pro 則承擔了更多「探索」的使命。不過有些遺憾的是,R17 Pro 的上市時間要比 R17 晚了不少,我們需要等到 10 月中旬才能看到。
在發佈會後的採訪中,我們也向 OPPO 的產品經理諮詢了這個問題,得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爲了產品的節奏考慮,類似 R 系列之前的 Plus 版本,R17 Pro 的上市時間本來就是要和 R17 錯開;第二是 R17 Pro 率先採用的後置 TOF 模組標定難度較大,量產上有一定難度。
最後,售價方面,OPPO R17 的 6GB + 128GB 版為 3199 元,8GB + 128GB 為 3499 元,霧光漸變色為 3599 元,發售時間是 9 月 7 日,而 R17 Pro 的 8GB + 128GB 版售價爲 4299 元,預計上市時間為 10 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