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什麼日本就盯上中國東北了?
日本的大陸情節古已有之,在二戰時期發展到巔峰,他們不但武力佔領亞洲大陸沿海的諸多地方,甚至憑空捏造出一個“ 偽滿洲國 ”。在日本的擴張體系裡,“偽滿洲國”一直處於“生命線”的地位,在日本聯合艦隊所能夠觸及的眾多土地和島嶼中,為什麼日本唯獨對中國的東北情有獨鍾呢?
日本投降 後,在 東京審判 當中有一個被認為是日軍大本營裡,唯一一個尚可稱得上是“戰略家”的人, 石原莞爾 。 就是這個石原莞爾把控制中國東北上升到了日本征服世界所必須走的第一步。
石原是陸大精英,在其理論體系裡認為以後的戰爭一定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對決。 日本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在與歐美未來的決斗里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可惜日本沒有歐美國家那麼遼闊的戰略後方作為支撐,如果要把戰爭繼續下去只能在日本本土之外尋找突破口, 而石原把突破口選在了中國東北。
日本在佔領朝鮮之後已經獲得了很大一部分資源,但半島狹窄的土地決定了這裡支撐不起未來戰爭所需的龐大消耗。 再往內陸看,緊鄰朝鮮半島的便是中國東北,這里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是作為大後方的理想之所。
此時盤踞在東北的是 張作霖 ,日方原打算把張作霖控制為一個傀儡,作為日本利益的代言人,可惜民族主義情緒濃重的張作霖始終不肯上套。 屢次失手的 關東軍 決定除掉這隻老狐狸,於是在河本大作高級參謀的策劃下 皇姑屯事件 爆發,張作霖被炸死。 按照關東軍事前的估計,人稱 少帥 的 張學良 只會抽抽大煙,根本沒有閒心去管正事。 但事情的發展很快就偏離了關東軍的預期,張學良 東北易幟 ”,這下日本人徹底傻眼了。
大本營不得已調走了河本大作等參與皇姑屯事件的高級將領,改派石原莞爾和板垣徵十郎接替關東軍的指揮權。 而看到了河本大作的結果,石原他們很快便吸取了前任的經驗教訓。 所謂經驗,便是無論關東軍如何胡作非為,大本營都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所謂教訓,便是要乾就干大的,像河本那樣炸死一兩個人成不了氣候,在這種背景下, “ 九一八事變 ”進入了倒計時。
此時奉軍有50萬,最精銳的17萬人裡駐紮在平津一帶的有11萬,瀋陽留有6萬,但即便只有6萬人對陣關東軍也有絕對優勢,因為此時東北的日軍只有 1萬人。
這場豪賭實在太大,紙裡根本包不住火,大本營派出作戰部長建川美次到東北阻止石原他們胡作非為,但建川有意偏向關東軍,他不坐飛機做輪船,登岸之後橫穿整個朝鮮 來到東北,等到下了車黃花菜都涼了。
看著關東軍繳獲的飛機、坦克和無數槍械,身為欽差大臣的建川自知無法交差,於是佯裝與石原大吵一架返回日本。 而事先日本最擔心會橫插一槓的蘇聯、美國竟連吭也沒吭一聲。 東北就此落入日寇之手,再次回歸已是十四年之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