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理性疾病,他(她)們總是在外人面前刻意地掩飾自己內心的苦楚,即便出現情緒低落也常常被周圍人誤認為是“思想問題”而被忽視,只有當病情發展到非常嚴重、出現自殘、自殺傾向時,才會引起人們的警覺。
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某某明星、某某名人或企業家患抑鬱症的訊息,其實,糖尿病人也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抑鬱症糖尿病合併抑鬱症的危害比單獨糖尿病,或單獨抑鬱症的危害要大的多,這兩種疾病可以相互作用,彼此加重。
去年於第52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年會上公佈的國際流行病和治療研究(INTERPRET-DD)資料顯示,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抑鬱症發生率為10.8%[1-2]。
(不同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鬱症發病率)
所以,抑鬱症在糖尿病人群中並不少見,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今天,我們就從一個身邊的病例說起,談談糖尿病和抑鬱的那些事兒。
張大爺性格開朗、為人豪爽,是街道上出了名的熱心腸,街坊鄰居不管誰家有事事,他都願意幫上一把。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張大爺去年查出糖尿病,每月光醫藥費就要花去七、八百元,而自己每月退休金不足兩千元,老伴沒有工作,子女們又都下崗,這讓原本經濟就比較拮据的張大爺一家更是雪上加霜。
漸漸地,原來那個聲若洪鐘、快言快語張大爺變得話少了,人蔫了,不願出門,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街坊鄰居都說張大爺象變了個人似的。家人帶他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他做了一系列心理測試,最後診斷張大爺患了“老年抑鬱症”。
一
什麼是抑鬱症?它有哪些臨床表現?
簡單地說,抑鬱症是一組以情感持續低落為基本特徵的精神障礙,常伴有思維遲鈍、行為遲滯以及各種軀體化症狀。糖尿病併發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有:
1.情緒低落,佔100%,有晨重夕輕的特點;
2.思維遲緩,即記憶力減退,大腦反應慢等,佔86%;
3.興趣寡然,生活空虛,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常個人獨處,佔85%;
4.伴有焦慮,佔82%;
5.睡眠障礙,早醒為其典型表現,佔80%;
6.性慾減退,66%;
7.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祕等軀體症狀者,佔61%。
二、為什麼糖尿病人容易產生抑鬱症?
抑鬱症的產生是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糖尿病產生抑鬱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治癒的方法,患者必須時刻注意飲食管理,經常監測血糖,長期服藥,有些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的患者認為,使用胰島素預示著病情嚴重,因此心理壓力更大,悲觀情緒更重。
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內可能出現併發症,這時刻威脅著患者,必然使人產生恐懼、悲觀和焦慮的情緒。
再次,長期治療產生大量的醫療費用,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心理壓力會劇增。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鬱時,皮質醇分泌亢進,大量的皮質醇會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並拮抗胰島素,使血糖升高,發生惡性迴圈。
三、糖尿病合併抑鬱症有何危害?
糖尿病併發抑鬱症危害很大,因為抑鬱症與糖尿病可以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形成惡性迴圈。糖尿病會給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發展的最終結局多會引起其他重要臟器(如眼睛、腎臟、心腦血管等)的併發症,使不少患者由此揹負沉重的精神壓力。
這種負性情緒不僅可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還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並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加速併發症的發生。反過來,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會使病人更加悲觀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鬱狀態。嚴重抑鬱除了可導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還可能導致自殺等嚴重後果。
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衛生問題,尤其是抑鬱症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四、糖尿病合併抑鬱症應如何治療?
臨床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多集中於糖尿病本身,而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則往往被忽視。目前認為,糖尿病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其發生、發展、療效、預後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對於糖尿病合併抑鬱症的患者,在降糖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給予心理治療。
通過實施糖尿病教育,糾正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認識,告知糖尿病並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悲觀情緒和精神壓力,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積極配合治療。
另外,全社會要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奉獻愛心,減輕其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對於症狀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抗抑鬱藥物治療。
作者丨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參考文獻:
[1]Global Study Examines Depression With Diabetes. Medscape. Sep 15,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