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舒虹
大疆備受矚目的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臨近終局。
全天候科技獨家獲悉, 目前,大疆CEO汪滔已與投資方簽訂TS ,並將於下周正式簽訂SPA 。
大疆最終從近100家競價機構中敲定了5~6家領投方,他們各自出資額均超過一億美元,同時,不排除有少量份額被少數中小機構瓜分。
此輪D類/B類配套競價融資,大疆最終選定的D/B股認購比例為1.5:1。 據參投方透露,“沒協商,都是和大疆CFO直線溝通”。
融資結束後,大疆最新估值為160億美元。 由於D類股攤薄權益,據參與此輪融資的機構測算,若含資金成本,新股投資人的加權等價估值約為192億美元。
大疆方面及參與競價的投資人均對全天候科技表示,本次大疆競價融資並不能稱作Pre-IPO融資。 有投資者指出:“大疆是家好公司,增長快、技術壁壘高,但是真沒打算IPO”。 而在退出方面,大疆明確表示會組織回購和舊股轉讓。 這也是大疆第一批允許股權轉讓的融資。
上述投資者說:“大疆估值5年時間從3億漲到150億,再有5年時間從150億漲到1500億,這是有確切數據推算的。在高額收益面前,退出的 一點點麻煩,可以忍了。”
儘管競價形式飽受爭議,且上市預期不明,仍有不少機構爭搶入場,希望獲得大疆的股權份額。
而大疆新一輪融資臨近結束之際,仍有中介機構在推介其舊股份額,有推介材料對大疆整體估值達220億美元,但這並非大疆官方的估值數據。
最後擠進大疆新一輪股東名單的“幸運者”甚少。 10億美元份額的瘋狂競逐之後,資本究竟買下了大疆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未來5年營收漲10倍
2017年,大疆營業收入為175.7億元人民幣。 根據大疆董事會預計,2022年大疆營收可達1700億元。
該預期獲得投資者Eric的認可:“用5年時間漲10倍,合理。就算只做無人機和影像,大疆到2022年也能達到900億元人民幣營收。”
全天候科技獲得的大疆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大疆營收分別為59.8億元、97.8億元、175.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則從14.2億元躍升至19.3億元和43億 元人民幣。
大疆也在此輪的融資文件中披露過,2012年至2021年,其營收復合增長率預計超過90%,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預期超過70%。
據一份大疆分發給投資機構的融資材料,大疆預測, 未來5年其營收結構中,約50%來源於無人機,25%來源於影像板塊,剩下25%來源於新業務 。
在現有兩大業務板塊中,無人機板塊2017年~2021年累計市場規模880億美元以上,影像板塊年市場規模150億美元以上。
大疆認為,2020年之後消費無人機市場將達到飽和,增速或不到10%,而行業級無人機、行業級影像設備仍能實現100%的增速。
這與各大調研機構對無人機市場規模的預測基本吻合。 據IDC報告,目前全球消費者和企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為9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率約為30%。 這意味著,到2023年,整個無人機市場的規模僅約為334.1億美元。
目前大疆佔據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是,市場份額不能代表技術優勢。
一位未入選的投資者認為:“大疆一直以來不過多倚賴資本,是腳踏實地做技術和產品的公司,能成為消費級市場的龍頭老大難能可貴。 不過也要看到這種趨勢背後的危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達到份額的極限後突破增長的天花板 。 ”
新業務營收預期佔比25%
據大疆此輪融資文件,大疆要拓展的三大新方向包括:一是醫療影像AI市場,年市場規模50億美元以上;二是教育方面,“3歲+科技”課程,年市場規模 100億美元以上;三是新興產業,包括圍繞視覺、算法、影像處理、集成芯片技術為一體的人工智能及先進製造、機器人等相關市場。 這三個方向被視為大疆營收與估值的新增長點。
上述資料中,大疆將醫療影像市場和教育市場視為兩個明確的新方向。 第三個方向則以“新興產業”一筆帶過。
據接近大疆人士透露, 教育方面面向“3歲+科技課程”,大疆大概率會發展自動化服務型機器人(AI);而“新興產業”則很有可能是無人駕駛。 大疆希望在無人駕駛領域複製無人機的路線,定位不僅於“視覺方案提供商”或“方案提供商”,而是“All In”整條賽道,從方案到產品,甚至可能自己 造車 。
據Eric分析,大疆在該領域的優勢是:大疆的自動避障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專利,視覺深度感知和自然語言學習是比英特爾和亞馬遜更先進的,而大疆和英特爾、微軟、 蘋果的技術合作,給予其很大的生態空間,可以把軟件服務做好。
5月8日,大疆宣布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 大疆發布面向Windows的軟件開發工具包,將允許開發者打造原生的Windows應用來遙控大疆無人機。 同時,大疆還宣布選定Microsoft Azure智能雲平台作為優先雲計算合作夥伴之一。
而AI方面,除了需要視覺深度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學習技術之外,還有一個技術——SLAM,主要用於解決機器人在未知環境運動時的定位和地圖構建問題。 類似於在機器人的大腦裡構建一個地圖,給機器人賦予空間技術。 據該領域的專家介紹,大疆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是全球一流的。
上述人士透露, 無人駕駛將佔據大疆30%的研發投入,而新興產業加上醫療影像、教育三項業務到2022年預計將貢獻大疆25%的營收。 目前,三項新業務都在研發階段,後兩項將很快變現 。
不過,大疆研發無人駕駛的說法並未得到大疆方面證實。
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對全天候科技指出, 大疆目前沒有與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應用項目 。 大疆從不炒作人工智能的概念,但確實在機器視覺領域有深厚的積累,並且在持續深化技術。
“一直以來,大疆都是先深化技術,得到技術突破後再轉化為落地量產的產品。把大疆描述為’為了無人駕駛或者為了別的具體應用而做研發’,是把大疆 的工程師文化本末倒置了。”謝闐地說。
2017年8月,曾有媒體爆出過大疆測試無人車的消息。 對此大疆表示,此前流傳的“大疆無人車”照片有誤,並非大疆的試驗車,關於無人駕駛的佈局也只是媒體猜測。
2022年實現千億美元估值?
根據大疆董事會提供的營收數據,按照市場規模推算營收,然後減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有投資機構測算: 若含新業務,大疆估值在2022年可達到1500億美元;若不含新業務,2020年可達到600億美元估值,2022年可超過1000億美元 。
Eric稱:“2013年大疆估值是3億美元,2017年是150億美元,5年漲了50倍,而且是實打實、有利潤的漲。因此再用5年漲10倍,合理。”
目前,大疆投後估值160億美元,2017年淨利潤約43億元,據此測算,此輪融資P/E約為24倍。
根據大疆融資材料,目前Parrot(派諾特,法國上市)、舜宇光學(02382.HK)、海康威視(002415)三家已上市可比公司的平均P/E為57.7倍,而大疆 本輪估值所對應之市盈率不到該均值的50%,“後續增長空間巨大”。 而與Uber、小米、滴滴出行、今日頭條等未上市的獨角獸公司相比,大疆認為其市盈率亦明顯處於低位。
長期從事公司研究的分析師方讓對全天候科技表示,大疆估值有兩項關鍵假設: 一是產品毛利率水平接近50%,這需要持續的技術壁壘來支持;二是營收增速,這個是行業研究的結果。 兩項都能達到的話,2020年600億美金的估值,對應的18倍P/E,2022年1000億美金對應的18~20倍P/E是合理的 。
方讓分析稱:“大疆的靜態數據絕對牛逼,返回去要看技術壁壘和行業增速,這兩項是基本面研究,是財務解決不了的”。
那麼,大疆要實現上述兩項假設的難度有多大? 方讓認為,“ 那就是(要達到)蘋果的技術實力,硬件企業要做到如此毛利水平,絕對是持續的一流公司, 當市場上競爭對手覺得技術上無法競爭,轉而重新定位自己的市場時,龍頭就牛了。 但中國公司要進化到這種技術壁壘的程度,不容易。 ”
過去幾年,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大疆鮮有對手。 IDC數據顯示,2014和2015年,全球122筆無人機融資,而到2016年投資規模縮水近半成,行業死傷一片。 據福布斯報導,2016年,3D Robotics公司裁員超過150人,並花掉了近1億美元的風投資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疆彼時估值高達80億美元,同時掌控了消費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
同時無人機還有行業應用的空間,比如植物噴灑,農業部有個“2020年農藥零增長”計劃,基本要靠無人機實現。 據農業部數據,2014年大疆還沒有農業無人機,到2016年已經有75%的市場佔有率。
因此,“沒理由懷疑大疆做不好事情。”Eric表示。
截至目前,大疆並未承認存在這麼一次10億美元的融資。 但是,“ 大疆從創業到基本有一定技術壁壘,花了六年時間,超過了大部分五年基金的周期 。 ”謝闐地表示,大疆未來也會投資一些大疆系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公司,但會按照大疆所理解的技術優先原則和技術突破的規律,去培養和孵化生態。
而對於IPO退出,投資者似乎已經不那麼糾結了。 “Spotify可以不經過投行就掛牌上市,說不定以後大疆可以不經過上市就組織融資,自己用公允估值組織股權轉讓、製造流動性。說實話,這比造無人機簡單多了。” Eric說。
本文由 全天候科技©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