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已經到來
頗具戲劇性的是,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和谷歌I/O開發者大會今年撞車了,開幕時間只差一天。 微軟在西雅圖,本月7日到9日;谷歌在山景城,本月8日到10日。 開發者群體或許各有側重,但科技媒體就不得不兵分兩路。 今年我留在了矽谷參加谷歌大會。
這兩大科技巨頭存在著不少業務重合與競爭,正好也是PC時代和後PC時代的兩大代表性公司,目前則分別擁有全球最大的桌面和移動操作系統。 在PC時代,微軟和英特爾的Wintel組合橫掃市場;而在後PC時代,谷歌和蘋果分割統治了移動平台。
無論是昨天的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抑或是今天的谷歌I/O大會,有著一個共同的關鍵詞——AI。 AI幾乎無處不在,貫穿著兩大巨頭諸多紛繁複雜的新產品,重新定義了軟件服務的體驗。 毫無疑問,科技行業正在邁進了全新的AI時代。
實際上,谷歌和微軟去年就已將AI定義為自己的未來戰略。 無論是微軟CEO所說的“AI重新定義一切”,還是谷歌CEO提出的“移動優先轉向AI優先”,兩位印度裔CEO的戰略實際上同出一源: AI會成為貫穿兩位巨人的血液,滲透和提升微軟與穀歌的所有產品和業務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微軟和谷歌I/O大會並沒有太多全新的產品,而是原有產品在AI時代的更新換代,煥發出全新的體驗和魅力。 換句話說,今年的兩大開發者大會,是去年的大會延續,是兩大巨頭根據去年確定的AI戰略交出的成績單,是無所不在的AI的應用體現。
AI貫穿所有產品
昨天微軟發布的Azure AI、IoT、Microsoft 365和Brainwave,今天谷歌更新的全家桶系列軟件——Android P、Gmail、Google Photos、Google Assistant、Google News、Google Maps、Google Lens、自動駕駛,無一不是 展示AI帶來的更為人性化的體驗,也是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行為預測、自然語義理解這些深度學習相關技術在產品端的體現。
以今天的谷歌大會產品舉例,Gmail可以預測性幫助用戶寫郵件,用戶不需要一個詞一個詞的輸入;Google Photos會自動識別面孔,給用戶修圖和自動文本轉化;Google Assistant可以同時處理用戶的 兩個指令,甚至直接後台給商家打電話預定;Google News可以自動搭建新聞專題,幫助用戶了解熱門事件的來龍去脈;Waymo的自動駕駛可以預判那些突發的意外情況,提前減速避開闖紅燈突然橫 穿馬路的行人車輛。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產品需要用戶數據。 你只有完全相信谷歌,將自己的個人數據託付給谷歌,才能享受到Google Assitant、Gmail等所有AI相關產品的便利人性。 獲取用戶數據的前提是隱私和安全;這也是微軟和谷歌在兩大主題演講中高度強調的內容。
作為媒體從業者,我一直期待著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解放媒體的工作效率。 未來的新聞媒體工作,突發快訊、處理新聞稿、搭建專題這種繁瑣耗時、低創造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來完成。 媒體人應該把寶貴的資源和精力,專注到原創內容和深度分析這些高創造性的工作上。
有一點需要向兩大巨頭致敬。 谷歌和微軟在推進前沿技術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的關懷。 昨天微軟推出了2500萬美元的五年計劃”AI for Accessibility”,聯合開發者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殘疾人改善生活體驗;今天谷歌也專門推出了摩爾斯電碼輸入法,用機器學習技術幫助無法正常 表達的殘疾人與外界溝通。
微軟每年都會在主題演講抽出五分鐘,專門介紹科技幫助殘疾人的溫情故事,前年是人工智能和智能眼鏡幫助盲人“看到”世界,去年是智能手環幫助帕金森患者重新生活,今年則是 人工智能幫助盲人學生跨越語言障礙。 這些科技與人性的溫情小故事不僅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也是對科技巨頭最好的品牌廣告。
側重2B與2C市場
話題回到兩大巨頭。 微軟和谷歌的兩大開發者大會,實際上就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兩大平台的開發者大會。 但兩大巨頭的人工智能發力重點領域略有不同,微軟主要瞄準的是2B的企業市場,而谷歌主導的則是2C的消費市場。
微軟的AI產品,是深度整合到自己的Azure雲平台和Windows平台上,包括了Azure AI和Windows ML。 此次Build開發者大會重點強調的Azure AI,是意在向企業用戶領域推廣自己的“雲+生產力+AI”的全套服務,主題演講中的華為小米內嵌的智能翻譯、大疆無人機 為代表的升級版IoT都是微軟AI在企業市場具體使用場景的體現。 看得出來,微軟迫切地希望打造一個基於自己雲AI技術的企業市場生態圈。
在企業市場,微軟AI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亞馬遜AWS和IBM的沃森。 雖然在雲服務領域,微軟Azure市場份額依然落後於亞馬遜的AWS,但微軟也有自己拓展AI服務的獨有優勢—— 原先的生產力客戶。 微軟的Windows和Office在全球大企業市場佔據著主導地位。 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95%都在使用微軟的雲服務;Office 365的企業月活用戶在去年10月就已經超過了1.2億。
而谷歌的AI產品,也是完全融匯到自己的全套互聯網服務和Android平台上。 這些少則數億、多則數十億的海量用戶基數,是谷歌發展AI最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也是可以直接轉化的消費市場用戶。
每一款經過AI“開光”的谷歌軟件產品,比如穀歌今天發布的幾乎全部應用,都能給谷歌帶來更多的用戶數據,滿足深度學習的訓練需求。 正因為如此,谷歌才從來不吝嗇自己的平台,向iOS平台同步開放幾乎每款AI軟件產品。 比起移動平台之爭,谷歌更看重的是海量的iOS用戶數據,甚至支付巨額費用向蘋果iOS購買用戶流量;Bernstein分析師預計,去年這部分流量購買費用高達30億美元。
谷歌在消費市場的AI競爭對手,主要有亞馬遜和Facebook。 雖然在互聯網服務用戶基數上遠不如穀歌,但亞馬遜和Facebook各自在電商和社交領域佔據無可撼動的主導優勢。 亞馬遜的Alexa在智能家居和互動娛樂領域甚至還有自己的生態優勢,這也是微軟在消費AI領域選擇讓Cortana與亞馬遜Alexa攜手的重要原因。 雙方雖然在企業市場存在競爭,但在消費市場都面臨著谷歌這個巨無霸一般的對手。
背後運算平台較量
AI戰略之爭,除了生態平台和用戶數據之外,還有背後支撐AI運算和訓練的雲運算平台。 這也是微軟與穀歌開發者大會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昨天微軟發布了深度學習加速平台Project Brainwave,今天谷歌發布的第三代TensorFlow芯片TPU 3.0。
值得一提的是,TPU 3.0處理器採用了液冷技術,運算能力比前一代產品提升了八倍。 而微軟的Brinwave的基石則是英特爾的Straix FPGA芯片。 去年8月微軟官方表示,使用英特爾Straitx 10 FPGA芯片,Brainwave不需要批處理就可以支持每秒39.5萬億次的運算。
微軟從2012年開始,就已經將雲與AI的芯片戰略押注在更為靈活的FPGA芯片上。 而這也是促使英特爾在2015年斥資167億美元收購FPGA芯片巨頭Altera的重要原因。 過去幾年,英特爾憑藉著一系列數百億美元的重大收購,為自己在AI時代卡住了一個重要身位。
微軟在雲端的深度學習平台是基於英特爾的FPGA芯片,在移動端的Windows ML平台也是基於英特爾的Movidius VPU芯片。 雖然英特爾也曾宣布與Facebook合作打造AI芯片,但近期的系列跡象顯示,Facebook正在組建自己的AI處理器研發團隊。
相比之下,微軟與英特爾在AI時代的利益綁定得更加緊密。 微軟在AI領域的拓展,也意味著英特爾AI芯片的拓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微軟與英特爾這對PC時代的黃金搭檔,在AI時代又再度攜手,共榮共進。
今年的三大開發者大會,還剩下6月份的蘋果WWDC。 蘋果的AI戰略基石顯然是超過13億的iOS用戶以及相關的海量用戶數據。 去年蘋果在WWDC上發布了Core ML機器學習框架,首次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規劃。 由於蘋果DNA高度強調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的,使得蘋果把自己的AI平台鎖定在了移動設備本身,Core ML的機器學習都在iOS設備本地完成。 這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保證了數據安全,但也是一種運算能力的限制, 對移動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雖然微軟和谷歌也有自己移動端的Windows ML和TensorFlow Light框架,但這並不是兩大巨頭的AI戰略核心;他們的機器學習框架是和自己的雲平台深度綁定。 面對微軟和谷歌的雲AI戰略,蘋果是否還會繼續堅持機器學習的本地化? 下個月也許就會見分曉。
本文由 新浪科技©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