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文/碳纖維聖鬥士

儘管博世的蓄電池是江森自控代工的,而博世的剎車片則有可能是菲羅多貼牌的……但不得不承認,在所有的技術供應商當中,博世應該是最具C端思維和品牌意識的廠商。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曾幾何時,車企都以配備了博世的技術而為榮。在不少新車釋出會上,諸如“配備了博世9.1版ESP”的說辭並不鮮見。讓自己的品牌成為他人的賣點,業內惟博世而已。

不過如果博世還繼續沉浸在“9.1版ESP”上,那麼未來就不屬於博世了。關於這一點,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兼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儘管過去的一年全球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但博世的華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依然創造了829億人民幣(約合109億歐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5%。憑藉中國市場的表現,整個2017年,博世的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的全球業務實現了474億歐元的銷售額,在全球實現7.8%的增長。

ADVERTISEMENT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Rolf Bulander博士表示,互聯化、電氣化以及自動化將是博世在華業務的三大發展方向。

電氣化其實就是提供更先進的電動車技術配套,對於博世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畢竟博世百年來沿用的商標就是一對電機磁極。

去年,博世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銷售額相比2016年增長約80%。面向混合動力車的48V電池今年也將投入生產——畢竟在中國的新能源政策中,“電池國產化”是一個硬指標,博世必須在此領域刷足存在感。與此同時,博世將和濰柴合作,開發用於卡車的氫燃料電池。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在北京車展上,博世還展示了在電氣化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電橋,該系統創新性地將電機、電子電力控制器和傳動部件整合為一個緊湊型單元,直接驅動車軸,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設計安裝靈活,拓展性強的優點。

至於“自動化”,其實頗值得玩味。“自動化”這個詞範圍太廣,而博世其實想說的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其實就是感知、規劃、決策和控制,裡面有硬體需求,更需要人工智慧的軟體支援。目前,博世已在感知、規劃、決策和控制四大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實現自動駕駛另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高清地圖。去年12月,博世和國內領先的地圖供應商合作完成了對於博世道路特徵的驗證,高速路況下的測試和驗證則在今年開始進行。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此外,博世已經開始與國內主機廠在L2級自動駕駛上進行合作……目前從全球範圍內自動駕駛專利的申請數量上看,博世排名第一,豐田和大眾分列二、三位;至於大家熟知的的特斯拉,排名居然還在谷歌之後,和博世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那麼,為什麼博世不直接說“自動駕駛”呢?其實自動駕駛只是未來的技術方向,實際一點,想辦法提升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的普及率才是王道!如吉利、長城、WEY和長安等國內24個自主品牌為其車型匹配了博世的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但目前這個市場遠遠沒有飽和。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說白了,博世就是“吃著碗裡的(ADAS),看著鍋裡的(自動駕駛)”,只用一個“自動化”便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點到為止。

最後,要說的就是博世的互聯化了。

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擁有超過4.7億輛互聯汽車行駛在道路上。未來四年內,智慧出行務和相關數字服務的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400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的增長尤為顯著。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雲服務、電子商務及共享服務的最大市場之一,而這一趨勢正迅速地向汽車行業滲透。

博世瞄上了更貼近消費者的智慧出行服務領域。為此,博世成立了全新的智慧網聯事業部,這一新的部門將擁有超過600名員工,專注於開發並銷售數字化出行服務,涵蓋共享車輛、共享駕乘,以及為駕駛員打造的一系列互聯服務。博世在未來還試圖利用全新的智慧車內人機互動技術和移動服務,實現車輛和駕駛員之間的個性化互聯。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目前博世收購了美國初創企業SPLT,正式進入共享駕乘業務領域。同時,博世將SPLT與另外20多項交通出行服務一同併入了其新成立的智慧網聯事業部——其中包括兩輪電動車共享服務平臺COUP,該項服務將於今年拓展至西班牙馬德裡。未來,博世希望能憑藉這些創新的解決方案在出行服務領域實現10%以上的業務增長。

博世智慧網聯事業部將中國作為重點拓展的四大戰略市場之一,鑑於此,博世智慧網聯事業部將“中國分舵”設立在上海。未來該事業部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包括自動代客泊車,無線雲刷寫和車隊管理在內的交通出行服務……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不得不說,博世在互聯化方面還缺乏本土化優勢以及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畢竟大資料不是博世的強項,博世進入得有點晚了。中國的互聯化市場向來就是快節奏的野蠻競爭,早一天進入就能當王,晚一天進入可能連湯都喝不上。

在B端做技術和做服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對於電氣化和自動化願景,博世是否在互聯化上做好準備,從而轉型成為B端服務公司?這或許才是博世未來最大的看點——沒有“之一”。

問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未來博世的互聯化願景能實現嗎?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