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揭祕華為P20系列:徠卡三攝、極光色如何煉成的?

文章摘要: 華為P20系列手機的極光色也無比震撼極光色的華為P20系列手機

原標題:揭祕華為P20系列:徠卡三攝、極光色如何煉成的?

最近,華為釋出的P20系列手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也成為消費者追捧的物件。後置徠卡三攝和AI攝影大師帶來一場手機攝影革命,解決了手機無法在暗光和遠距拍攝出高水準照片的難題。此外,極光色的華為P20系列手機,從紫色到藍綠的漸變宛如一道忽明忽暗、流轉明動的北極光,堪稱掀起了一場手機圈的「顏色革命」。

令本人好奇的是,這樣一件科技和藝術的跨界融合產品到底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背後一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最近,本人有幸來到華為上海研究所進行了實地採訪,和華為P20系列的設計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終於挖掘到很多背後的設計故事。

1、底大一級壓死人,其實背後很不簡單

攝影界有個說法,「底大一級壓死人」,P20Pro採用徠卡三攝,影象感測器的尺寸達到了1/1.7英寸,比iPhoneX高出170%。這麼大尺寸的影象感測器放到手機裡,帶來了好的成像效果,但是也給手機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華為的研發團隊透露,在產品設計早期,相機部門和ID部門有很激烈的PK,但是經過不懈嘗試,終於實現了把這麼大一個底放在手機裏面,同時有非常好的ID外觀效果。

據瞭解,華為在研發上做了很多努力,一方面,在鏡頭設計上,從光源設計一直到模組設計,儘量將模組的厚度和尺寸大小進行壓縮,把器件做到極致;另一方面,挑戰還在於三攝對於ID的衝擊,後面的開孔越多,對ID的破壞越大,所以研發團隊要做的,就是怎麼讓後面洞儘量少。最終,開發團隊和ID團隊一起想辦法,把鐳射感測器、色溫感測器藏到兩個攝像頭之間,因為相機的玻璃罩是黑的,相當於隱藏起來。此外,ID團隊把色溫感測器藏在閃光燈裡,這樣又省去了一個開孔。本來一個技術、硬體上的問題,華為的設計師卻用他們堪稱完美的產品設計能力實現了!

後置徠卡三攝如何設計才能最美,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前的雙攝,相對簡單很多,要麼橫著,要麼豎著,但是三攝是前無古人的事情,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方式。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感嘆號」的設計,即兩個連在一起,第三個攝像頭單獨放置,連起來看就像一個感嘆號,再往下是閃光燈,從大到小,也讓整個手機背部空間看著更舒服。現在看這種「感嘆號」的設計,不僅簡潔美觀,更寓意了震撼的攝像效果,一箭雙鵰。

光學變焦是另一個設計的難點,因為光學變焦就意味著有非常高的突起,爲了既保留這個功能,同時做到美觀,華為研發團隊也花了很多心思。最終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P20Pro的攝像頭仔細看的話,裏面分為兩層,有一層是黑圈。這個在視覺上叫三明治的感覺,就是把很高的攝像頭通過視覺上的優化,兩層顏色看上去感覺挺矮,但是細細端詳,高度還是有的,這樣就既保證了光學變焦效能,又讓視覺上美觀。」華為研發團隊負責人這樣解釋道。

2、極光色的藝術很震撼,但用技術實現的過程卻很痛苦

除了徠卡三攝,華為P20系列手機的極光色也無比震撼。華為研發團隊的負責人透露,最近三代P系列手機都是採用金屬材質,P20是迴歸玻璃後的第一代,當時設計的時候,就希望一定要充分利用玻璃的特性,打造一種玄妙的顏色,從而打造一種和金屬材質手機截然不同的感覺。

華為的設計師從各種事物中尋找靈感:自然界中和光有關的現象,比如極光、暮光;很多藝術家通過描繪光線而產生的作品,比如莫奈的《睡蓮》、《日出》;甚至是英國古典派搖滾樂隊PinkFloyd的《月之暗面》專輯封面……最終才決定設計出這種漸變的極光色。

華為相關人士透露,極光色的藝術效果很震撼,但用技術實現的過程卻非常痛苦。「我們和國內最頂尖的玻璃供應商進行深度合作,在生產線上嘗試了很多不同的工藝。」

最終,華為和玻璃供應商實現了工藝方面的創新:在鍍爐裡的圓形空間內,用超高速度的電子轟擊某些特定的核心靶材,然後在玻璃表面或者背面形成一層極致薄的納米塗層。這還不是最難的地方,華為P20系列的極光色工藝是用某種特定的遮罩,將一部分離子云遮住,只讓另一部分的離子云附著在玻璃表面,因此會在玻璃表面形成納米級的厚度差別。形成這種差別以後,再噴上底色,就實現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霧光色的感覺。

華為研發人員介紹,這個原理其實和從自然界擷取光線的理念是一樣的,就像彩虹。彩虹的本質是什麼?是大氣裏面的水珠,對光線進行不同的折射,最終形成了五彩的感覺。P20系列手機的極光色也是類似,從不同角度看上去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似太空般神祕,又像海底之無垠。有意思的是,這種極光色正在成為新的時尚潮流,有的時尚博主甚至模仿,將頭髮染成了極光色……

3、0.06毫米的故事背後,是華為研發團隊的精益求精、追求極致

在訪談中,我聽說了一個有關P20手機設計中的「0.06毫米的故事」。

在設計過程中,產品部門和設計部門有了很大的分歧,起因是產品部門希望用一種新技術實現省電的訴求,但代價是手機會增厚0.06毫米。設計團隊對於產品部的這個需求看法是:雖然只是0.06毫米但會影響手機的體驗,而且這個口子一旦開了,這裏增加0.06毫米、那裏增加0.06毫米,勢必會影響手機的最終厚度。

「兩邊不停的PK、討論,你們說0.06毫米不重要,我們說0.06毫米很重要。省電、功耗很重要,但是設計體驗感也很重要。在討論了半個月後,研發團隊找到了一種新材料,可以既省電,又不用犧牲厚度。」

0.06毫米的故事是一個縮影,顯示出華為研發團隊在手機的每一個環節上的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完美的產品和不完美的產品有什麼差異?差異有可能就是0.06毫米。

實際上,P20系列手機的成功,正是華為研發團隊堅持這種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而且持續努力的結果。華為P20系列設計團隊負責人透露,一款手機的設計投入是很大的,在沒有真機之前是需要做手板模型的,一隻模型的價格能買一個普通小汽車。最終呈現在大家眼前的P20系列背後大概是四、五輪的設計過程,每輪幾十隻手板的投入。

這種投入,只是華為鉅額技術投入的一個側面。根據華為2017年報顯示,去年華為在研發上投入的費用高達897億元,最近十年這個數字更是高達3940億人民幣。而且,華為的研發是全球優勢資源的整合,比如一部華為P20系列手機的背後,是華為遍佈全球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這背後除了上海研究所,還有以演算法見長的俄羅斯研究所、法國數學研究中心、巴黎美學所、印度軟體研究中心、美國射頻研究所……的功勞。

與華為上海研究所的P20手機主創團隊聊了很長時間,讓我倍受觸動。華為P20系列手機不僅僅是一部手機,而是華為這麼多年鉅額研發投入和無數研發人員努力的結晶,是他們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回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揭祕華為P20系列:徠卡三攝、極光色如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