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在畫畫這件事上,人類藝術家幹不過AI?

首先來提個問題:下面的12幅畫作中,有幾幅是AI畫的,有幾幅是人類藝術家畫的?

去年谷歌的一個AI製作了一幅畫,最後賣出8500美元的價格,自那以後,有關“AI攻占人類最後的一塊淨土”的討伐聲不絕於耳。

尤其當美國羅格斯大學AI藝術實驗室研發的算法成功欺騙了大多數觀眾的眼睛,53%的觀眾將AI繪畫算法生成的畫作誤認為是人類畫家製作的。

藝術家們似乎對這些代碼和數據堆積起來的“AI畫家”頗有微詞,在他們眼裡,藝術是靈感和直覺創作的,怎麼能由冷冰冰的數據和代碼組成?

但在如今的AI時代,對藝術的定義也不拘一格。

矽兔君了解到,就有一批研究計算機科學但又熱愛藝術的人,在尋找藝術和AI之間的橋樑,他們用機器學習的成果賦能藝術創作,在畫板和字節中尋找新的靈感 。

矽兔君今天就帶來兩個小姐姐的故事——他們一個在西岸舊金山,一個在東岸紐約。 他們都是藝術創作的“俘虜”,但又都痴迷於代碼,他們所以創造的藝術品或許你無法理解,但正在啟發著藝術家們。

Cynthia Hua:AI讓手繪蝴蝶起飛

千萬隻彩蝶翩翩起舞,這只是動畫效果? No, No, No。

這個“蝶飛若舞”的動圖是一個叫做“蝴蝶房間”的藝術品。 實際上,它是由“交互藝術”裝置製作的藝術作品。 一個繪圖站、一個攝像機、和一個投影,就可以讓手繪的蝴蝶在投影下飛舞。

參觀者先繪製出一個蝴蝶,然後拍攝它的照片。 這個裝置會使用邊緣檢測、神經網絡等算法生成出一隻只會揮動翅膀飛舞的蝴蝶。

隨後,蝴蝶群會在投影上出現,所有參觀者的蝴蝶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這個效果。 即使參觀者一開始畫的是黑白蝴蝶,該裝置最後也自動補上了顏色,最後完成這一幅五彩斑斕的“萬蝶飛舞”。

這個項目的原創者是Cynthia Hua,是一名現居舊金山的華裔藝術極客。 她曾經在耶魯大學學習媒體理論,同時她也熱衷於研究算法如何影響網絡媒體生態系統,也為包括Showtime、Hulu、BuzzFeed Motion Pictures和Facebook Video等公司做大眾傳媒的研究和戰略調整。

她所創作過的藝術品都類似於“蝴蝶房間”這樣“藝術+機器學習”的項目。 比如,你可曾想過利用每個人Instagram賬號顯示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構成一幅藝術作品?

這個叫做粒子群地圖,是一個結合了數字製圖和參與式地圖、利用社交媒體數據再現公共空間的抽象動畫地圖。

這個藝術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不基於地理位置再現城市的輪廓,而是追踪Instagram位置標籤的移動重現城市在一段時間裡的推移“地圖”。

最後,猜一下是什麼城市?

倫敦。

這幅圖是一個叫MACHINE MIXOLOGY的互動藝術裝置,在德國柏林的ACUD MACHT NEU展出。 參觀者可以要求一個基於高斯混合模型的計算機調酒師自動生成雞尾酒配方,然後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

Cynthia目前在Gray Area Foundation for the Arts工作,這是一家位於舊金山的非盈利科技藝術孵化器,主要培養並且展示各種由科技和藝術結合的前衛藝術項目,其中就包括了在2016年展示了由Google DeepDream生成的藝術作品。

許多研究員可能純粹是用AI來模仿作畫風格,但是Cynthia卻認為,藝術家使用機器學習的方式並不純粹是為了提高效率。

在Venturebeat的一次採訪中,Cynthia說,在科技界最激動人心的藝術類型不僅僅是試圖通過藝術來複製創作過程。 藝術家試圖探索是否可以使用機器學習等更先進的方式,讓人們從繪畫作品中感受到啟發和興奮。

Cynthia最新的一個藝術項目則是叫做A World We Made Up,在一幅類似於世界地圖的畫作上,堆積了各式各樣富有地區特色的建築。

如果你仔細看,會看到迪拜的帆船酒店;菲律賓的漁船;南京的辦公大樓;還有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築。

南京的辦公大樓

這是一個眾包項目:Cynthia製作了一個網站,任何人都能在這網站上畫出你附近住處的樣子。 隨後,這些建築會基於他們的地理位置然後自動地堆疊到一張世界地圖上。

這件藝術最終會收集10000多件來自世界各地用戶的作品,然後在今年6月展示。

Sougwen Chung:與機器人的繪畫二重奏

在AI電影《機器管家》裡有這樣一幕:機器人Andrew坐在二小姐Amanda身邊,一起彈奏鋼琴曲。

而在華裔藝術家Sougwen Chung 的身邊也有著這樣一個機器人。 當Sougwen每次拿起馬克筆在白色紙張上作圖時,這台機器人就會和她一起在同一塊畫板上進行“繪畫二重奏”。

這台機器是一個繪畫機械臂,名叫DOUG,由Sougwen和一位叫Yotam Mann的開發者共同創作,目的是為了研究藝術家和機械臂之間可以進行的合作形式,包括如何協調自動化、自主性 和協作行為等。

2015年,第一代D.O.U.G誕生。 第一代並不算特別智能,它通過安裝在天花板的攝像頭來觀察和模仿畫家的動作,主要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技術,創作出一種實時同步作畫的“人機互動藝術”。

第一代的畫作看上去並不太理想,也沒有什麼藝術感,更像是小孩子在圖紙上的線條塗鴉。 在研究過程中,Sougwen花了不少時間在糾正機械臂模仿的動作上。

但在當時,這個想法很快引起了業內的矚目,D.O.U.G也在許多藝術展以及美國最大的藝術科技盛會西南偏南展示。 D.O.U.G也因此獲得了不少獎項,其中包括2016年日本媒體藝術節展示卓越獎。

兩年後,D.O.U.G 2.0問世。 這一次,機械臂內部加入了神經網絡的算法,這讓機器臂不單單是通過視覺模擬,而是可以學習Sougwen的圖畫視覺風格學習,並在“繪畫二重奏”期間呈現出機器的表達。

儘管機械臂主要是模仿Sougwen的動作和繪畫,但由於機械臂的線條棱角更加清晰,加上Sougwen的即時創作,D.O.U.G 2.0已經可以和Sougwen完成非常有藝術感的作品。

Sougwen是一位出生於中國、在加拿大長大的華裔藝術家,目前居住在紐約。 她的藝術創作主要圍繞人機互動藝術,而她的設計也涵蓋了裝置、雕塑、靜態圖像、繪畫和表演等不同領域。

她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前研究員,目前則是一家公司的創始成員。

AI和藝術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人認為,AI複製藝術。 即使是毫無感情和認知的算法,也能從數據中找到人類藝術家創作背後的規律,然後學習、模仿,畫出像畢加索或者梵高這樣的超現實主義大作。

也有人認為,AI可以輔助藝術創作。 只要人類藝術家在畫板上“稍作揮毫”,AI就能立即幫助他們完成接下來的作品,提高效率,省卻時間和精力。

但像Cynthia和Sougwen這樣的藝術極客,他們既不認為AI是臨摹藝術的畫筆,也不認為是AI是提高畫家效率的工具。 他們從“筆墨紙硯”和“神經網絡”中找到了第三條路——一種從未有過的、AI+人類創造的獨一無二的藝術。

類似的情況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科技進步不是複制人類過去的發展路徑,而是創造一種全新的格局。

當AI與藝術碰撞時,同樣​​如此。

P.S.文首問題答案:12幅藝術作品全部由AI創作。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矽兔賽跑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39305.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在畫畫這件事上,人類藝術家幹不過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