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回家,有親戚說看你黑眼圈重的跟要不行了似的,髮際線也快到後腦勺了——
“在北京累的要死要活的,嘎哈?回家找個工作湊合幹唄!”
其實我對在北京工作挺滿意的,接觸到了行業很多優秀的人,學習到了很多也很珍惜。
即便去年冬天辭職之後找不到工作;股票大跌,大筆資金套牢;租房子又由於被十幾個物業拿著小錘子凶神惡煞的攆出來,在寒冬裡滾出了自己在北京曾經狹小、漏風 又充滿回憶與不捨的窩……在北京漂著的多多少少都經歷過這些心酸事。
離不開的北京,回不去的家。
正如多數北漂的心聲,作為一個東北人我更深感如此。 我的家在沈水之陽,那個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城市。 瀋陽雖說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是我想找一份類似我現在的——研究新經濟公司、研究醫療健康行業——的工作,在瀋陽也是根本找不到。
中國互聯網20年和東北的隱身
選題會上老闆跟我說,看看東北的互聯網創業發展形勢,挑出來幾家好的公司白活幾句。 “重工業燒烤,輕工業喊麥”,這年頭罵東北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我作為東北人不能這麼不地道,我得藉這個機會為家鄉說說好話,誇誇家鄉優秀的創業公司。
但是實在是不好意思,思聰爹那種企業就不算了,翻遍數據庫也找不出來什麼有名的創業公司。
這是IT桔子記錄的這五年東北地區互聯網創業公司數量分佈圖,2018數據不太完整就沒放在圖中。
從數據趨勢上看,東北也算響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4、15 年互聯創業“也熱情高漲”過,這個走勢分佈跟全國的一樣。
但一看具體數值,東北三個省份加一起即使在創業頂峰的2015年新成立公司總數也就不到200家,不用說北上廣具體數量也知道這個數跟人家比零頭都比不過。
這個數據更糟心——東三省從2012年到2017年其新成立的公司佔全國總量的比重一般只有1%左右,中間最差時到2014年甚至下滑到了0.8%以下——東三省好歹 一共佔全國9% 的人口呢。
說起人口來,也是完犢子——都知道留不住年輕人,都知道老齡化,鼓勵創新創業政策再多也是沒什麼辦法,遼寧被逼的急眼使出了奇招:年輕人不夠,老年人 來湊。
2018 年6 月,遼寧出來了一份人口發展規劃文件,上面提到“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宣布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逐步完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有效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大力發展 老年教育培訓,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
一幫地域黑趁機笑掉大牙。
1995年是我國互聯網時代的開端,然而跟東北基本沒什麼關係——
只看近五年的數據實在有點太慘淡,我們把時間再拉長一點到互聯網在中國萌芽的時期吧。
軟件,也許還值得一說。 整個東北只有大連這個入海口軟件產業當時發展的比較不錯,大連也因為軟件業被稱為外包城市。
從近二十年的東北創業方向來看,東北整體除了軟件業之外,東北人最喜歡利用自己原有的技能和資源特點用來創業——比如說製造業,東北20 年來創業公司帶有 製造概念的共100 多家,但是仔細挖掘一下,可以看到其實大多都是傳統製造為主。
要么是“家裝、做木門”之類依託於林業資源、同時技術性不強的製造型企業,要么像食品加工這種依托自己農產品資源衍生出的行業,知名企業也不多。
農業的確是東北一大優勢,東北作為國家的後備糧倉,其農業地位幾乎不可顛覆,畜牧、化肥、以及類似於種植疫苗這種農業技術創新公司在東北創業中佔據極高的地位,這在全國 範圍內都是極為少見的。
上圖其實也有著一些亮點,比如說電子商務,公司數量雖說跟全國比起來九牛一毛,但是對東北來說有這麼多已經很不容易。
不過我很好奇的去統計了下這些電商平台的成立時間,發現其中 85% 成立於 2014 年之後。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電商平台在 2012~2016 幾年間已經有 13 家公司上市了,可這個時候的東北電商卻是剛剛起步……
其實其他的東北互聯網創業公司也是如此,好像跟後知後覺一樣,總是慢了好幾拍——光這點,資本願意過山海關就怪了。
翻了一眼東北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融資記錄,果然如此——
如果上面的創業公司數量還算湊合的話,那融資數量與金額上簡直慘不忍睹。 近5年差不多500 家創業公司,一共拿到了約100輪次的融資,且滿屏幕都是天使輪和A輪,拿到B輪、C輪的也就6%,再往上的輪次就 看不到了……
說說C輪這根獨苗吧,這麼些年在東北唯一拿到C輪融資的這家公司叫銀多網。 銀多網是2014年 10月上線的一家互聯網金融平台。 2017年1月銀多網與江西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成為監管浪潮下首批與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存管系”平台。
這一模式也獲得其合作夥伴的認可,今年6月銀多網也得到了買單俠和小黑魚科技的8000萬人民幣注資。 而這輪融資距上一輪還不到一個月,算得上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一個黑馬。
除此之外,能說的感覺真沒什麼了。 不得不承認,東北真沒啥互聯網基因。
其實回頭看一下,軟件產業在當年可能是一個大的突破口,畢竟跟計算機技術掛的上鉤,即便沒什麼好公司也算培養了一些互聯網技術人才。
但是人才留不住,自身產品技術迭代慢,加上東北遺留的官僚風氣,原本還算不錯的大連、瀋陽的軟件產業現在已被山東超過。 東軟集團這樣的公司,在醫療領域其實佔據了極高的份額。
據 IDC《2016 中國醫療 IT 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東軟集團在 2016 年時其醫療 IT 業務位列我國首位,但是同年這一數量開始下滑。
2016年上半年,東軟集團醫療系統業務實現收入6.65億元,同比下降2.90%,占公司業務收入的19.65%,其中出口實現收入1432萬美元,同比下降57.91%。 尤其是在醫療雲端化、AI化時代的競爭中東軟的壓力越來越大。
東北會不會錯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國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那麼錯失了互聯網紅利的東北是不是能利用人工智能扳回一盤?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三者是層層遞進的,互聯網促進了大數據的積累與發展,大數據的量變帶來了人工智能的質變,三者相互促進。
從東北產業結構來看,互聯網是與時代脫節的,這方面沒有過深的數據積累,發展潛力極為有限。 而且東北也沒有什麼好的大數據公司,雖說創業公司也有一些,但是還是技術產品和模式都發展滯後。 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著實令人憂心。
不過具有工業、航空、船舶等工業基礎的東北,機器人產業讓人看到了一線光明。
據悉東北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新松智慧產業園,這也是中國首個工業4.0 生產示範實踐廠區,利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可以實現年產規模萬台套以上的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裝備 產品生產能力。
東北的機器人產業也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近幾年湧現出醫療、教育、工業等多個行業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其中一些也獲得了深創投、寬帶資本、英諾天使基金等多家 優秀投資機構的注資。
劉強東也不光盯上了東北的農業,京東集團還與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展開了無人機相關合作。
嗯……我們東北還是有希望的。
如果能留得住人才,政府提供一個好的經商環境,未來東北應該會比現在好很多,屆時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回到東北發展家鄉吧。
雖說一切都是如果,但我著實期望那樣的一天能夠到來。
本文由 IT桔子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0322.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