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跟拍不同身份的哺乳媽媽,我們發現……

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親喂時,和媽媽百分百依戀以及被寵愛的感覺,是每個孩子生命之初,最溫暖的回憶。

就像喝奶是孩子的本能一樣,社會認知里,哺乳就是媽媽的天職,然而這份天職履行得並不輕鬆。

我們採訪了不同身份的哺乳媽媽,有創業公司CEO、中層管理二胎媽媽、全職二胎媽媽,也有母乳餵養失敗的白領媽媽、自由職業媽媽。我們看看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母乳媽媽各自處在什麼樣的境遇。

▲ 觀看視頻,聆聽她們的母乳餵養故事

May是一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CEO,在公司剛剛縷順、大寶不到三歲的時候,意外懷孕生了二胎。兩個孩子都是純母乳喂到13個月,之後自然離乳。想起這段經歷,尤其是二寶的母乳餵養經歷,May感慨萬千。

除了頻繁出差、行程緊密增加了背奶的困難,焦慮和壓力也讓那段背奶經歷更加艱難。

作為公司的領隊人,她承受著公司初創期的極大壓力,作為一名新生寶寶的媽媽,她為不能全情投入且出色地扮演好媽媽的角色而焦慮。如果說普通職場媽媽面臨「時間貧困」和「雙重焦慮」,那她就是時間極度貧困,雙重重度焦慮。

要強的May很不喜歡自己當時的狀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以前在職場上再難的關鍵人物都能搞定,再緊迫的項目也按時上馬,現在怎麼這點兒事兒就崩潰了?

她的宣洩方法就是等老公孩子睡著后,把自己關在衛生間哭。哭一會,趕緊收,對著鏡子擠出一個笑容,告訴自己,情緒宣洩到此截止。

怕影響母乳,連崩潰都要剋制

把她從情緒的孤島拯救出來的,是一個清晨的哺乳時刻。

那個清晨,大概4、5點鐘吧,May給孩子餵奶。周圍特別安靜,軟糯的小寶寶喝完奶,躺在May身上,閉著眼睛,露出了充滿安全感、滿足的微笑。老公迷迷糊糊中捏了捏她的肩膀說:「老婆,辛苦了,不要一個人撐著,我們都在。」

May覺得這是老公這些年說的最動聽的情話。

孩子和老公給了May信心,讓她有勇氣擁抱自己內心的脆弱。May坦然地承認了自己暫時無法應付目前的狀況,然後跟公司的小夥伴請求支援,把一部分決策權力給了他們,自己也調整了行程表。慢慢地,公司走上了正軌,母乳媽媽的角色也扮演的更從容了。

像May一樣,「完美媽媽「 像一個魔咒,把很多媽媽帶進情緒的迷霧中,她們大多把社會角色扮演得很好,即使不是,對「媽媽」這個角色的勝負欲也很強,一旦覺得自己沒有達預期效果,便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在哺乳初期和產後抑鬱的疊加期,媽媽的這種無助會達到頂峰。如果家人能夠真正地理解,完全地接納母乳媽媽,讓她們明白,關心她們的人一直在,只是等著她們給一個幫助的機會和方式,那在低自尊期的母乳媽媽便會有力量完全地接受自己。

May 經歷過母乳餵養,理解其中的不易,所以作為公司創始人,她也能更體諒女性員工,每年會在公司開展關愛母乳媽媽的活動,例如聯合合生元做的「母乳更+,喂愛一小時」,每天會給公司裡面的母乳媽媽休一小時的哺乳假,員工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從容吸奶或回家親喂。May 覺得讓媽媽多一小時的陪伴並親喂孩子,比起讓她們多工作一小時創造的績效,更有意義和價值。

希瑤是一個二胎媽媽,哥哥兩歲九個月。弟弟五個半月,還在哺乳期。

希瑤在一家新聞媒體單位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工作節奏很緊張,精神也緊張,隨時要應對突發事件、熱點新聞。

生完老大休完產假后,希瑤回到公司,雖然做好了背奶的心理準備,但工作和吸奶頻繁衝突還是讓她背負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工作群里對接工作的時候,我因為要餵奶,要哄睡,工作對接不及時,有時候會出錯。同事不好意思催,不代表項目等得了啊所以我壓力特別大。

也因為背奶,希瑤放棄了所有出差調研的機會。雖然領導沒說,但希瑤能感覺到領導那種失望的情緒,慢慢地,那些著急、重要的項目,都跟希瑤無緣了。雖然自己很努力,甚至比以前更努力,但那段時間還是在工作上被邊緣化了。

作為一個把工作看得很重,正值事業上升期的女中層管理人員,希瑤時刻都承受著內心的撕扯。

工作上焦頭爛額,家裡也戰火不斷。

希瑤是過敏性體質,加上職場背奶,心理壓力比較大,給老大母乳時發生了全身過敏住院,家人心疼,堅持讓希瑤斷奶,這也讓想堅持母乳的希瑤煩心不已。

那會兒,希瑤覺得自己裡外不是人:感覺自己不是好員工,更不是好媽媽。

「但我沒有選擇辭職,選擇了斷奶,我放不下工作,怕工作斷檔了,以後再也回不去了。」

結果老大隻喝了10個月母乳就斷奶了,這是希瑤到現在都比較遺憾的一件事兒。直到現在,老大一生病,希瑤都會想,是不是母乳餵養時間不夠長,才導致老大身體素質比較差。

老二出生就幸福多了,最近公司內部還聯合合生元舉辦了「母乳更+」公益活動,在公司內部呼籲大家都能給予母乳媽媽一個小時的哺乳假和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這個活動后,公司也有母嬰室了,哺乳期媽媽早晚不用打卡,午休的時間也變長了。

希瑤身邊很多同事,包括沒有母乳經歷的年輕人以及爸爸,開始關注到母乳媽媽面臨的困難,這讓希瑤及其他母乳媽媽覺得很暖心。家裡人也都是「有經驗的人」了,更能體諒希瑤的辛苦,希瑤有勇氣了,老二想喂到自然離乳。

有社會調查顯示,88%的職場女性沒有得到過一分鐘的帶薪假。有時候,不是公司沒有制度和福利,只是在職場壓力和競爭下,保障無法落實。希瑤的同事能夠情感代入,體諒哺乳期的希瑤,但情感代入並不等於行動協助,畢竟職場要的是效率和成果。

社會鼓勵女性參加工作,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要給到媽媽足夠的心理支持和經濟支持,這是一項需要財力物力投入、民眾意識提高的長久戰。還好,希瑤在母乳餵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看到一切都在變好

小魚是一個全職媽媽,哥哥七歲了,妹妹四歲。

懷哥哥那會兒,小魚還在上班。生產後雖然要背奶,但公司條件不錯,有哺乳室,有專門的冰箱,每天中午又有幾個母乳媽媽一起背奶、聊育兒經,小魚覺得這段日子還是挺閑適的。唯一的困擾就是,階段性忙起來的時候,連軸轉開會,不能準時吸奶,漲奶漲的難受,胸部像石頭一樣。

「不過現在想起來,身體上的不適真的忘得很快,真正的困難其實來源於自己。

懷妹妹時,小魚已經全職了,整個哺乳過程都很順利,但妹妹離乳這件事讓小魚特別焦慮。妹妹已經喂到兩歲了,但還是很依賴母乳,每天都要奶睡,而且特別依賴小魚,家裡其他人帶她的話帶不到一兩個小時,就哭鬧著找媽媽,小魚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不能有自己的行程。小魚開始有點厭煩了,很想斷奶,但又擔心斷奶這段時間妹妹會哭鬧,說不定還會生病……總之就是很糾結,又很無奈,常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慣著寶寶了,這會不會導致她以後的依賴性太強,分離焦慮也會很嚴重。

後來,小魚在內心的矛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就想我可以慢慢離乳嘛,把戰線拉得長一點也沒有關係。」

小魚從決定要斷奶,到真的完全斷奶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循序漸進地,先斷上午的一頓奶,加其他的輔食,過一段時間,再斷一頓奶。慢慢地,也就真的自然離乳了。妹妹也沒讓小魚擔心,是個安全感很強的孩子,上幼稚園也沒有分離焦慮。

其實,母乳的開始和結束,像是上天給女人適應母親角色的一段「特別時光」。很多人因為母親的本能選擇了母乳,看到寶寶喝到奶時滿足的微笑,自然而然地去抱ta,撫摸ta,跟ta說話,給ta唱歌,在第一次還根本不知道如何做母親的時候,是母乳幫助了她們,而離乳的時候,媽媽們又第一次明白,父母與孩子的愛,是指向別離。

zz是一個媒體工作者,孩子已經兩歲三個月了。孩子剛滿月的時候,就開始混合餵養了。

zz的孩子早產一個月,出生的時候體重還不到5斤。也因為這個原因,那段時間zz對母乳餵養有特別特別大的負擔感,感覺那條生長曲線就是她當時的KPI。「每次喂完奶,看孩子那麼瘦小,沒吃飽在那哇哇大哭,我也跟著哭。」

月子里,各種五全大補湯都喝了,奶量還是不足,zz感覺全世界都在委婉地勸自己,「給孩子加點奶粉吧」

孩子體重偏輕,糾結著,zz同意了,但zz接受過的育兒教育又一直在內心撕扯:專家都說了,新生兒餓幾天也是有足夠的能量儲備的,很多母乳餵養失敗都是源於媽媽的不自信。

月子里,有個「奶牛媽媽」朋友來看zz,無論zz說什麼,朋友都堅信zz一定可以:不能這麼早給孩子混合餵養,是不是你怕胖不肯喝湯?是不是你吃的不夠多?水喝的不夠多?

「我是不是,就是那個懦弱的媽媽。」周圍的聲音讓zz不僅懷疑自己。

那會兒有多焦慮呢,zz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有一天,餵奶疼的zz直流淚,因為奶水少內疚,因為要不要加奶粉很糾結,又一直也沒睡好……所有所有加在一起,zz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吃完午飯,zz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默默流眼淚,月嫂叫zz,她也沒理會,月嫂小聲說了句「別哭了,小心奶不好。」聽到這句話,zz一下子就崩潰了,嚎啕大哭。

哭了好久,zz才覺得自己稍微活過來一點。

好在zz的老公和家人很理解她,跟她說,一個快樂的媽媽比母乳更重要,只要我們愛著孩子,孩子不會在乎是喝母乳還是奶粉。她慢慢地接受了混合餵養,現在孩子兩歲多了,zz覺得當時糾結的要死的問題,在孩子成長道路上也都不是什麼大事兒。

開奶時的撕心裂肺、堵奶時的痛不欲生、皴裂時的萬箭穿心。

好不容易步入正軌,接下來又要面對晚上嚴重缺覺、胸部縮水下垂、在美食面前望而卻步,每三四小時的「人身限制令」……

母乳時間長,被說沒營養,母乳時間短,被說不負責任……

漫長而艱辛的哺乳之路,就像打怪,一不小心,每一關都足以令人崩潰。

所以它也成為新手媽媽產後抑鬱症的最重要誘因之一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少會記得,生命里最初幾年的吃喝玩樂,但在家庭生活中,濃濃的愛滋養著他們的整個生命,伴隨著長大,加固他們的安全感、幸福感,無論什麼樣的餵養方式,只要儘力了,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就足夠了。

我們鼓勵母乳餵養,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親喂的媽媽,也請放過自己。除了哺乳媽媽的身份外,你也是你自己,我們要尊重哺乳媽媽身份以外的,作為個人的心理感受和尊嚴。

畢竟,一個快樂的媽媽比母乳更重要。

娜娜現在算自由職業吧,孩子五歲了。

娜娜是一個電視人,在電視人都嚮往的平台,有不錯的事業前景。因為工作節奏很快,又經常要在外面奔波,哺乳期別說親餵了,擠奶的時間和地點都沒有:有時候躲在車裡,拿衣服擋著車窗,好不容易擠了一袋孩子的口糧,因為沒條件儲存,奶壞了,讓娜娜特別崩潰。

慢慢地,娜娜的奶量也變少了。

工作強度太大,增加了背奶的難度,再加上娜娜想在孩子上幼稚園前,多陪伴孩子,於是娜娜辭職了

母乳餵養了近兩年,孩子是自然離乳的。這兩年,雖然有很多艱辛,但看到孩子因為一直喝母乳,身體很好,沒怎麼生過病,娜娜覺得很值得。

「最主要的是,我覺得孩子很信任我,我倆感情特別好。」娜娜說這話的時候,特別自豪。

當然代價就是,娜娜覺得自己很迷茫,找不到自己價值在哪兒,感覺只有餵奶那一刻,看到孩子滿足的笑容,才能感受到自己身為媽媽,或者說,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對未來,娜娜也很焦慮,她曬娃的時候,她的同齡人都在單位混上主管經理了,而斷檔的自己,還要重新摸索,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有一次,娜娜跟爸爸一起翻相冊,娜娜爸爸看著娜娜小時候領獎的照片,說了句「哎,你這從小優秀,碩士畢業,最後幹了國小生畢業生都能做的工種。」娜娜當時特別傷心,回家哭了一晚上,「怎麼連我最親近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做的事,不認可我的價值。」

好在,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給娜娜指明了方向。因為孩子,娜娜對親子關係、心理教育產生了興趣,哺乳期就開始系統地學習育兒理論和心理知識,慢慢地,娜娜有了自己的育兒專欄,還考了心理諮詢的證書,幫助了更多的媽媽。

很多時候,大家都在精神層面歌頌媽媽偉大,在世俗層面上又不認可一個媽媽創造的價值,沒關係,孩子會告訴我們

在傳統意識和母性使然下,我們要求媽媽以家庭為重,成為養育孩子的核心力量;在社會壓力和思想進步的作用下,我們又要求媽媽實現自我價值,分擔經濟壓力。這種雙重壓力和焦慮在哺乳期被放大——作為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她們在哺乳期承擔著一生中最多的角色,平衡著一生中最多的關係。

懂得才是關愛的開始,母乳媽媽痛並快樂的道路上,願我們的理解和關愛,成為她們堅持的助力。

作為持續關注母嬰人群的企業,合生元發起「母乳更+」公益項目,聚集百位權威母嬰專家、明星、母嬰行業以及各個願意為母乳媽媽發聲的企業力量,為支持母乳餵養打造一個多方參與的公益磁場,給予母乳媽媽溫柔的理解和堅定的支持。不久前,合生元「母乳更+」系列活動還獲得法領館點贊支持,獲頒「法國品質合作夥伴」稱謂。

合生元先後聯手騰訊、愛奇藝百度媽媽網寶寶樹等多家企業發起「母乳更+,喂愛1小時」活動,旨在呼籲職場同事體諒母乳媽媽難處,為母乳媽媽排憂解難,分擔工作,讓她們可以踏實享受應有的1小時哺乳假,讓企業員工更加理解身邊的母乳媽媽難處,為母乳媽媽分擔工作。

每一個人都曾是孩子,也將成為父母,讓我們體諒和理解母乳媽媽,共同為母乳媽媽創造溫暖的支持鏈,給予她們在母乳餵養路上堅定前行的力量。守護珍貴母乳,延續天生保護。

懂得是關愛的開始

給媽媽和孩子成長的力量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跟拍不同身份的哺乳媽媽,我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