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消失了122天的范冰冰,今天終於有了動靜。首先,是央視新聞於今早公布了關於范冰冰偷稅漏稅的調查結果。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范冰冰需要繳納包括稅金、滯納金、罰金總計8.8億元。
8.8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有網友舉例說明了一下:
隨後,范冰冰的微博在銷聲匿跡了四個月後,終於更新了一封致歉信:
兩方的回應也算是終結了這段時間的各種傳言,對於吃瓜群眾來說,終於等來了一個結果;對於范冰冰的粉絲來說,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從被揭露存在「陰陽合同」開始,范冰冰就幾乎消息全無,作為一位在國際上也非常有知名度的中國明星,這次事件不少外媒也報道了。
日本媒體也在第一時間更新了關於范冰冰的新聞。8.8億元人民幣摺合成日元的話,約為146億日元。
與此同時,也報道了范冰冰在微博上更新的致歉信。
日本網友也算是很關心范冰冰的新聞了,畢竟日本人知道的中國明星屈指可數,而范冰冰在日本確實很有名,連山下智久知道並且想合作的中國明星也是提到范冰冰。
但是對於這樣的結果,日本網友似乎也不是很滿意,尤其是在確定了偷稅漏稅的情況下,日本網友覺得似乎不是一封致歉信就能解決的。
女明星偷稅漏稅素顏出來謝罪是慣例吧,那會不會謝罪呢,感覺她的資產足夠用錢解決這個問題。
按照慣例應該要求其素顏謝罪吧,不過素顏也是美人。
當然,素顏謝罪什麼的都是後話了,之後范冰冰是否會站在公眾面前道歉也不好說。不過,這個新聞一登上日網,最讓網友跌破下巴的就是金額,這個金額聽起來就像天文數字。
能支付140億的話也是夠厲害的了,日本藝能界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中國有6200萬粉絲關注,雖說處罰金額很驚人,不過也不能比擬,日本的演員是賺不到這個金額的。
罰金、滯納金也是很驚人的數額了,能付得起也是嚇人。
在日本,賺的錢能夠支付起140億罰金的演員是沒有的,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很厲害了。
付得起本身就夠厲害的了。
日本網友說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藝人收入懸殊。對比中國藝人的收入來看,日本藝人的收入簡直少得可憐。
上面這張表格基本囊括了日本當紅女藝人,顏值派、演技派都在榜單上,位列女藝人收入第一位的是綾瀨遙。其中電視出演單集200萬日元,廣告出演一支7000萬日元,估算的年收入為6億5500萬日元(約RMB3953萬元)。
而在中國非常有人氣的石原里美和新垣結衣,在榜單上也只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其中,石原里美的年收入估算為4億3800萬日元(約RMB2643萬元),新垣結衣的年收入估算為4億3500萬日元(約RMB2625萬元)。
榜單上的這些女藝人在日本演藝圈基本都算一線了,而她們的年收入對比中國藝人的收入來看真的是少的可憐了。
日本節目也曾曝光過一張中國女藝人出演電視劇的片酬,其中范冰冰的片酬為5億2000萬日元(約RMB3136萬元),范冰冰一部電視劇的片酬比石原里美一年的收入還要多。
中國藝人收入高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很出名了,比收入高更驚人的是錢來得太快太容易。之前崔永元在曝光「陰陽合同」的同時,提到4天6000萬片酬。
網友推測4天6000萬片酬的主人公就是范冰冰。6000萬元摺合日元約為9億9440萬,相當於石原里美2年的收入還要多。
雖然,范冰冰工作室隨後對4天6000萬片酬予以否認,現在來看,和8.8億的稅金罰款相比,4天6000萬連零頭都不夠。
關於偷稅漏稅的處罰,中國網友也有自己的看法。而日本這邊,對於偷稅漏稅的處罰力度算是比較大的,1981年稅制改革後又將偷稅罪的最高刑期從3年提升至5年,也就是說偷稅漏稅在日本是要面臨牢獄之災的。
當然,重罰之下依然有人偷稅漏稅。原棒球選手,後成為藝人的坂東英二,曾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卻在2012年的時候被查出偷稅漏稅7500萬日元後,所有演藝活動終止,公開出來謝罪道歉。
怎樣處罰自有法律依據,比起處罰本身,更讓人們憤憤不平的是整個中國娛樂圈藝人天價片酬的神奇「合理性」。
人都說當你在家裡發現一隻蟑螂的時候,家裡可能已經爬滿了成千上萬的蟑螂了。
娛樂圈偷稅漏稅肯定不只范冰冰一人,心裡有把尺的藝人這段時間可能也是膽戰心驚的吧。
而在范冰冰偷稅漏稅坐實之前,又有多少藝人對自己拿的片酬心裡是有數的呢?中國老百姓對藝人真的算是很寬容了,拿高片酬可以,但至少對得起作為演員的職業水準吧,而不少流量藝人別提職業水準了,根本是在踐踏老百姓的容忍底線。最可怕的是,拿著天價片酬還理直氣壯,當老百姓都是瞎。
另一面,對比一些真正值得高收入、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科研家們,他們的年收入可能連明星一集的片酬都沒有。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明星離婚、分手,甚至芝麻綠豆大的花邊新聞都能輪番上熱搜,滿屏充斥的是一個浮躁的娛樂圈和同樣浮躁的社會。
比起科研新發現、科技新技術,人們更愛看娛樂八卦、速食新聞,把明星高高捧在天上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而這幾天關於諾貝爾獎的新聞登上熱搜,一時點醒了一些人,人們開始關注一些默默奉獻的科研家。
可是,這波醒悟就跟熱搜一樣,不用幾個小時就掉出了人們的視線,今天在熱搜上再也尋不到絲毫痕迹。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孩子們獲取信息的最大途徑就是網路,而我們攤開來能給孩子們看的就只是這些紙醉金迷和家長里短,書本上教的價值觀與現實中看到的大相徑庭,父輩們談「偶像」時說的可能還是某位科學家,而如今孩子們嘴裡的「偶像」可能只是個網紅。
這浮躁背後真正凄涼的,可能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