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設計建議:千萬別用黑色

文章摘要: 按常理判斷,黑色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顏色,在平面設計和互動設計中肯定會經常用到。但Segment.io的創始人Ian Storm Taylor卻告誡設計師們遠離黑色,因為它會讓所有其他顏色黯然失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

編者按:按常理判斷,黑色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顏色,在平面設計和互動設計中肯定會經常用到。但Segment.io的創始人Ian Storm Taylor卻告誡設計師們遠離黑色,因為它會讓所有其他顏色黯然失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

我學到的最重要的顏色技巧就是在設計中避免使用黑色。我小時候的藝術老師Zamula女士在我上中學時就告訴我了。後來在羅德島設計學院我又聽說過好幾次。最初聽上去有些奇怪,但這建議真的靠譜。

問題在於,我們看到深色的東西時總是假設它們是黑色的。而實際上你很難找到純黑的東西。馬路不是黑的。你的辦公椅不是黑的。Sparrow(Mac上的一款知名email客戶端)的側邊欄不是黑的。網頁上的文字也不是黑的。

影子不是黑的

高中時我和其他藝術愛好者在藝術家教室裏打發時間。Zamula女士不斷向我們介紹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她經常給我們看的一本書就是Wayne Thiebaud的作品。她會激動不已的指出作者在畫影子時點綴其中的明快主色。然後她會告訴我們看看作者筆下明亮的藍色影子。

這書我讀了不下十遍,在舊金山家喻戶曉的Thiebaud很好地展示了影子不是黑色的。他的影子是其油畫作品中最飽滿的部分,在顯示屏上也是如此,在紙上看效果還好,在現實生活當中看更好。

你可能會問,沒錯,但那些是油畫啊,不是真的。好吧,你覺得我們的用戶界面比他的畫更真實嗎?

但我也這麼問過,有一天Zamula女士在一節美術課上用一個藍色的燈泡證明了這一點。她把燈泡擰到一個夾燈上,然後通上電,夾在一個凳子上。然後拿出一個純白色的球,放在純白色的基座上。當她開啟藍色的燈的時候,球的投影是橙色的,而非黑色。

我當時驚呆了。現在當我在舊金山的大街上散步時喜歡尋找最飽滿的影子。比如下面這張:照片中最深的部分不是#000000,而是#130f30。(亮度19%,飽和度69%)

黑色會讓所有其它顏色黯然失色

當你把純黑色和一組精心挑選的顏色放到一起的時候,黑色讓其它顏色黯然失色。黑色鶴立雞群,因為它不自然。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的所謂「黑色」的東西都有點亮光點綴其中,也就是說它們不是黑色的,他們是深灰色。並且那種亮光可能是別的顏色,所以它們甚至連深灰都不是,他們是帶有顏色的深灰色。

我們平時使用的手機應用有很多黑色,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深灰。Twitter的側邊欄,新版Photoshop的背景色,Twitter的引導條等。它們都使用了接近黑色的顏色,但都進行了處理,這樣就不會讓螢幕上的其它元素黯然失色。

或者你可以這樣驗證,Dribbble上有一個非常牛逼的功能是讓你根據顏色搜尋照片,如果你根據「純黑(pure black)」或「正黑(real black)」搜尋,哪些看上去更好看呢?顯然純黑色的不靠譜。

當然也不僅僅和顏色亮度有關……

飽和度同樣重要

除了避開#000000純黑色之外,你還能做點其他的事情。當你使用黑色時,加入一點其它顏色會看上去更活潑。新增量取決於顏色的深度。比如我的Path(一款手機應用)照片飽和度69%,而淺灰色可能只需要3%。

這已經成為我在Segment.io工作時的主要選色原則之一。我把少量橘黃色摻雜到我們的灰色中。我們為最淺的灰色選擇2%的飽和度,以此為開始,不斷增加,最深的灰色飽和度為22%,從而在Photoshop上形成一條顏色弧線。

但是還是那句話,別老聽我一面之詞。讓我們看看Facebook。為什麼他們的移動版介面看上去那麼贊?因為所有灰色都加入了Facebook藍。

理解並沒有那麼簡單

Zamula老師在中學裏就警告我了,很多人後來也警告過我,但真正理解起來、並建立起條件反射需要很長時間。 甚至現在我仍沒有把握能選擇合適的灰色。

底線是:當你在顏色選擇器裏面發現#000000 時,問問你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純黑色。換點兒更自然的顏色或許會更好。如果你感覺在冒險,那麼試著索性忽略顏色選擇器的整個左側邊緣的顏色。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設計建議:千萬別用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