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這類內容屬於VR大空間專案國內首個大空間自由行走VR/AR藝術展 作為位形空間的首個落地專案
在今年3月的VIVE X Demo Day活動上,我結識了位形空間的創始人彭俊熙。 來自深圳的位形空間是一家提供混合現實無限行走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通過自研的重定向行走演算法,位形空間可以讓使用者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獲得彷彿行走在無限的空間中的體驗。 前段時間,彭俊熙邀請我參加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由位形空間和設計互聯共同策劃完成的國內首個大空間可自由行走的VR/AR藝術展——「5×10:混合現實設計實驗室」。雖然因為工作原因未能參加,但我對於這種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跨界活動向來都有濃厚的興趣。爲了解關於位形空間以及本次活動的更多資訊,我電話採訪了彭俊熙,今天就分享一下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的故事。
從海外建築實驗室走出的創業團隊
位形空間成立於2017年11月,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倫敦學院大學巴特萊學院。在校期間,主修建築學的彭俊熙和另外兩個同學曾在學院裏的互動建築實驗室裏做過一個研究專案,該專案的目的就是解決人在VR世界裏行走和移動的問題。畢業回國之後,三人希望能學以致用,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化落地及推廣,這個想法就成爲了位形空間最初創立的初衷。
創業伊始,對於這項自研技術,彭俊熙和團隊其實也沒有具體落地的應用場景。通過大半年的發展,團隊將主要業務聚焦在了沉浸式娛樂方向,目前主要為一些行業客戶提供ToB服務。具體而言, 團隊基於自研的大空間定位技術,能夠在一個5米 × 10米的空間裡,為使用者呈現出一個近乎無限大的虛擬世界,然後配合自研或第三方的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VR/AR體驗。 目前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為博物館、藝術館、商場、購物中心、遊樂場以及小型主題樂園,彭俊熙表示,團隊希望最終能夠推出自己的門店,不過目前還是先用商業展覽的方式與市場接軌,等到條件成熟,再推進門店相關業務。
國內首個大空間自由行走VR/AR藝術展
作為位形空間的首個落地專案,此次推出的 「5×10:混合現實設計實驗室」也成爲了國內首個大空間可自由行走的VR/AR藝術展。 彭俊熙告訴我,這個藝術展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容體系,使用者從前導的AR體驗到結合微軟Kinect的動捕裝置,再到之後的VR內容,所有元素都是在一條故事線上完成的,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次完整的體驗之旅。
與我之前猜想的不同,這個藝術展並不出售門票,而是免費對外開放。這也意味著對於位形空間而言,這個藝術展是由海上世界藝術中心買單的一個ToB專案。彭俊熙表示,在這次合作中,對方比較認可團隊的技術實力,因此提供了資金讓團隊進行策展,而團隊也在這個過程中增長了內容、運營等方面的實戰經驗,同時還可以獲得現場觀眾對於內容的真實反饋,這些對於一支年輕的創業團隊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在之前VIVE X Demo Day活動的現場體驗中,位形空間的demo給我留下的一個最直接的印象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高階大氣上檔次。在戴上VR裝置之前,我身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之中,而戴上VR裝置之後,周圍的空間彷彿變大了,感覺自己穿越到了一個頗有格調的藝術館之中。當我看到一些有趣的藝術作品,聽到平靜舒緩的背景音樂,整個身心都被治癒了,而這種感覺與親身參加一個藝術展並無太大區別。在採訪中彭俊熙也提到,強調設計感一直是團隊的自帶基因。「其實我們比較擅長的建築視覺更多是與設計有關,我們會從設計的角度上進行空間和場景的佈置,以期帶給使用者與衆不同的體驗。」
與商業地產結合的線下娛樂業務
除了與博物館、藝術館合作的策展活動,位形空間更多的業務將落地在商業地產領域。在與彭俊熙的交流中,我瞭解到團隊今年年底即將落地一個與F1合作的線下專案。「這個專案會落地在一家購物中心,我們會把這個專案做得更加的色彩斑斕和輕鬆可愛,現場非常適合觀眾拍照留念,在形式上我們同樣會包含AR、互動裝置、投影以及核心的VR體驗,這些形式再加上相關的內容和IP,經過我們的整體包裝,形成一個完整體驗。目前這個專案能夠讓觀眾體驗40分鐘,而購物中心方面的收入主要是通過出售門票來實現,票價應該會比普通電影票略高一些。」
一般來說,許多購物中心每年都會在一些節日或週年慶的時間點佈置一些線下活動,購物中心方面也會有對應的預算。而消費者在每年都經歷這樣的活動之後,對於一些靜態展示也產生了審美疲勞,如何能引入一些新內容,一直是購物中心在思考的問題。針對這個需求,位形空間的團隊希望通過整體包裝,將傳統的靜態美陳(美術陳列)與結合了科技因素的動態美陳相融合,利用VR/AR技術手段,再加上一些敘事內容,最終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新穎的體驗方式。對於購物中心而言,這種互動性體驗專案自然會帶來更多的流量和更好的口碑宣傳,這正是他們的需求所在,而在此過程中位形空間希望扮演一個整包方(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從商業變現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於此類體驗的需求是存在的,這種比電影票略高的價格也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彭俊熙表示,團隊目前對標的是購物中心現有的展示活動,只不過是把展示內容置換成了VR/AR的體驗形式。從技術層面來說,這類內容屬於VR大空間專案,而這類專案的落地在過去一直是一個難題,創業團隊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很難大規模推廣,同時也沒有很好的渠道把這類專案以低成本的方式投放出去。現在通過與商業地產合作,團隊找到了一條商業變現的出路,而通過這種跨界競爭的媒介或渠道,團隊能夠把這種全新的體驗內容輸出到消費者,這其中無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未來:成為VR/AR行業的IMAX
到目前為止,包括這次的藝術展,位形空間已經有三款完整的內容已經完成或正在製作,而其中一款與北京悅誠科技合作製作的內容已經入圍了倫敦電影節的VR單元,這些內容已經或即將投放到市場。同時,由於團隊本身的技術實力與商業前景,位形空間也將在近期獲得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對於如何利用這筆資金,彭俊熙表示:一方面,團隊會增強核心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除了讓使用者在小空間內獲得大空間的體驗,團隊還計劃在未來把使用者的姿態結合進去,讓空間體驗更加逼真;另一方面,團隊將會在商業地產的落地上進行更加大膽的嘗試,比如製作VR遊戲或強互動的體驗內容,將VR內容敘事的時間再加長一些,同時驗證市場是否接受這種更高強度的互動形式。
最後,關於公司願景,彭俊熙認為,未來的VR/AR市場應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C端家用的一體機產品,另外一部分則是線下的高品質體驗產品,而後者將會是位形空間主要關注的市場。「其實這部分業務有點像IMAX,而我們希望成為VR/AR行業的IMAX,為消費者創造他們無法在家裏獲得的高品質極致體驗。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向下對接更多內容創作者、向上投放更多線下體驗場館,我們就會成為一家平臺化運作的公司,以我們的專利技術作為核心壁壘,用我們打通的渠道作為商業壁壘,讓大家在這個生態圈都能夠實現商業價值。」
從2016年至今,我接觸過很多內容團隊和方案廠商,對於如何判斷一支創業團隊比較有潛力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這支團隊的自研技術以及基於這些技術開發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位形空間的團隊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相信這支團隊推出的藝術展能夠帶給觀眾、設計師和藝術家很多靈感,而未來基於商業地產的專案同樣也讓我充滿了期待。
【913VR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及回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