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誰說谷歌戰百度一定要在中國?

又到了平均幾個月就發生一次的“谷歌回中國”時間。

但跟以往相比,由於這次有官方媒體加持,又有百度方面的回應,似乎谷歌返華開始變得有鼻子有眼。

於是大量媒體和網友都燃起了八卦之火,“百度戰谷歌”又成為了科技界最熱門的詞彙。

可能在很多吃瓜群眾心目中,百度再戰谷歌的劇情,應該是接上八年前的搜索之戰繼續開鑼。 但殊不知,科技界從來沒有等八年之後再上演同樣戲碼的道理。

時過境遷,技術的迭代升級、產業的聚變和大環境的變化,讓百度和谷歌都已經與當年不同,所謂的百度再戰谷歌,很可能與大眾期待的劇情完全走樣。

比如說,是誰規定了一定要等到谷歌磨磨蹭蹭來華戰百度,而不是百度走出去,主動找谷歌玩耍?

事實上,如果我們願意客觀看待今天百度與穀歌的產業周期,就會發現這個可能性非常大,而第一戰的導火索,很可能叫做無人駕駛。

 

鳥槍換炮的百度谷歌,不會再重溫什麼舊夢

八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市場,那時候搜索引擎還是科技市場焦點中的焦點,大眾認知裡,可能也在期待谷歌重回中國與百度再發生一場“搜索之戰”。

然而“不幸”的是,今天中國市場的搜索產業格局早定,面對百度的嚴密覆蓋,谷歌似乎很難再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谷歌即使再以搜索入華,很大概率也只能在垂直領域中生存發展。 更重要的是,搜索業務本身的市場潛力已經抵達天花板,在這個領域重兵囤積再打一場,已經變成了無利可圖的事情。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谷歌今天的重心早已不在搜索上。 AI first戰略確定之後,AI已經成為谷歌全球市場的唯一關鍵詞。 無論是谷歌的經濟命脈移動廣告,還是押注未來的AI語音、智能硬件和無人駕駛,這些領域都已經與傳統搜索發生了偏離。

今年谷歌I/O大會上,主角毫無疑問是語音助手、NLP等業務。 作為印證的是,谷歌以AI重新進入中國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 重技術輕內容,是谷歌再次適應中國市場的基本面。

所以說,AI才是谷歌與百度,甚至所有科技巨頭共同押注的未來,搜索再燃戰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AI的對決卻近乎是板上釘釘的。

而在所有AI產業變革中,顯然無人駕駛是商業化前景最好,帶來社會經濟意義最充沛的一種。 谷歌的waymo今天在盡一切可能狂飆突進,希望在今年完成商業化運營。 而東方的百度也在此前完成了無人車量產,獲得了多地上路測試牌照——要說火藥味,這可比搜索引擎濃郁的多。

如果說八年前,谷歌與百度最同頻的業務是搜索,那麼今天這個同頻,則都發生在上路實測、並進入量產階段,堪稱分秒必爭的無人駕駛上。

然而有意思的是,無人駕駛這個領域,更大的可能性不是谷歌入華,而是百度走出去。

  

無人駕駛的“世界大戰”,百度似乎有理由“主動”一點

百度與穀歌的無人駕駛,是一場什麼樣的對決呢? 不像搜索引擎的同質化博弈,在無人駕駛上,今天waymo和百度Apollo雖然節奏都足夠快,也是目前唯二公佈明確量產與實用計劃的兩家公司,但他們卻選擇了完全不同 的戰略方向。

waymo在體系打造上,正在秉承谷歌硬件的新戰略,完全採用封閉式體系,不共享數據、不開放平台與技術解決方案、與合作夥伴也是分分合合,聚少離多。

不同的是,百度Apollo的思路是做車中安卓,不僅與戴勒姆、寶馬、福特、路虎等國際一線車企合作,還為各種硬件開發與解決方案開發提供平台。

以封閉對戰開放,谷歌百度的這一場隔空對決中展現出了一種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既視感。 而當量產計劃已經開啟的時候,百度似乎有足夠的理由更主動一點。 有幾個理由可以支持百度走出去:

1. 無人駕駛底層平台,是個獨特的市場定位

無人駕駛是一種必須要科技與車企緊密合作,協同發展的特殊產業。 在以技術供應商身份自居的英偉達、英特爾、waymo等北美科技巨頭紛紛陷入與車企的“宮鬥劇情”,合縱連橫非常彆扭的時候,百度也許可以用非綁定的平台化姿態收穫 更多全球合作者。

2. 硬核技術,谷歌並不佔絕對優勢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技術水準遠低於美國。 在很多領域確實如此,但無人駕駛卻是例外。 無論是上路數據,還是迭代速率,Apollo似乎都有本錢和谷歌剛一波正面。

3. 谷歌進不來華,百度卻能從容出擊

谷歌可能入華,但先驅當然不可能是waymo。 因為無人駕駛是重產業鏈的領域,缺少合作者、落地方案、政府支持的waymo,很難想像可以在交通情況完全不同於北美的中國立足。 而已經多次亮相北美的Apollo,似乎就從容了很多。

種種可能性中,百度主動走向世界,與穀歌爆發無人駕駛對決的可能性,似乎遠遠大於所謂的搜索二戰。 而百度PK谷歌的無人駕駛,已經可以說是“汽車到底如何成為科技產品”的一次路線交鋒,意義也遠不是當年可比。

 

中美貿易戰大環境,正在催促中國科技巨頭走出去

科技巨頭間的較量,從來都不只是商業與技術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和全球貿易供需,往往是決定巨頭戰略的核心因素。

就像當年谷歌、微軟、IBM等北美巨頭進入中國,核心因素是中國需要引進科技產業,加速計算機時代到來。 今天百度必須走出去,很大因為中美貿易戰已經打響,中國必須在核心科技產業中保持全球競爭力,並與世界多個經濟體一道,反制美國不斷升溫的單邊主義貿易傾向。 而無人駕駛與AI技術,恰恰在這場大博弈中展現出了重要地位。 考慮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妄圖挑戰世界貿易秩序的宏觀變量,可以看到百度Apollo出海的大環境必要性。

首先,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傾向,正在讓全球科技共同體發生難以預估的不確定性。 中國需要在重點領域與美國一較高下,尤其是佔據世界貿易要衝的科技領域更是如此。 而無人駕駛正當其時,所以無論是樹立全球合作典型,還是與美國爭奪底層核心科技控制權,百度Apollo都有獲得大量支持,代表中國科技走出國門的必要性。

其次,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歐的雙邊開放合作正在緊密生成。 而歐洲是汽車製造業的核心集成區,也就自然成為了無人駕駛浪潮中的重鎮。 目前來看,中歐緊密合作無人駕駛產業升級,對抗美國的霸權貿易主義,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中歐之間的無人駕駛合作,也就變得意味深長。

 

總體來看,相比於谷歌試探性地慢慢悠悠回歸中國,百度走出去的機遇與步調,是更為緊迫,甚至是箭在弦上。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不要老期望著上演什麼江湖舊夢了。 科技界從來只爭奪一種資源,這種資源的名字叫做——明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腦極體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6976.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誰說谷歌戰百度一定要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