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骨眼上來談AR或VR又或者是MR,在一般人看來就是個過時的話題。 不火是現實,但在昨晚之前,我自己從未完全放棄對AR的期待。
支撐我期待至今的原因,就是那家“史上最神秘的創業公司”Magic Leap,它也是一家宣稱自己要利用“光場”技術改變世界的公司。 而就在昨晚,Magic Leap終於正式開售其第一款產品Magic Leap One的開發者版,同時被“放出”的,還有少數外媒實際產品體驗評測結果。
MIT科技評論的記者是這樣說的:
能看到海龜在房間裡飛來飛去,戳它們的時候還留下了小小的氣泡,她還開槍射擊了從牆上出來的機器人。 總的而言,視覺效果清晰生動,在某些情況下,我能夠同時看到幾個位於不同深度的數字圖像。
相比之下,The Verge的記者給出的總結更“要命”:
實際使用Magic Leap One要遠比手機上看Demo視頻的酷,但它在效果上的確太像微軟2016年推出的Hololens了。 儘管有些時候的確它能夠顯示多個焦平面,但使用中真的沒能感受到革命性的改變。 這和我們之前所期待的完全不符。
儘管不是所有體驗了新品的記者都像The Verge記者這樣直接給“差評”,但足以說明Magic Leap One的問題—— 它距離真正掌握光場顯示技術,還有很遠的距離。
或許,真的是時候放棄對AR的期待了。
為什麼原來對Magic Leap抱有期待?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Magic Leap這家公司的“妖”,早在2015、2016年,它其實一直是科技界報導的寵兒,因為它實在是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首先就是一整套華麗到不能在華麗、金額大到不敢再往高了想的融資記錄:
-
2014年2月:A輪融資,5000萬美元,具體融資方不詳;
-
2014年10月:B輪融資,5億4200萬美元,Google領投,其他數家知名VC跟投;
-
2016年2月:C輪融資,7億9300萬美元,阿里巴巴領投,Google、摩根士丹利、華納兄弟、JP摩根、高通等跟投;
-
2017年10月:D輪融資,5億200萬美元,淡馬錫領投,Google、阿里巴巴、摩根大通等跟投。
簡單做個加法,四次融資整體的融資額達到了驚人的18億87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29億人民幣。
關鍵是,這一連串數字都是在產品遙遙無期(至少在當年是這樣看),行業中其他競爭者主要利用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達成的。
但隨之一個更加令人糾結的問題就來了,為啥全球最頂級互聯網公司、最頂級投行等會對它抱有那麼高的期待呢? 答案其實就是兩個字—— 光場 。
人類苦平面現實技術已久,目前只有殘酷
橫貫整個PC和智能手機時代,各種計算機所構建的虛擬世界,都是通過二維平面化的圖像信息來傳遞。 但隨著計算機的能力越來越強,實際上計算機已經能夠創造出極為複雜的虛擬世界,其中就包括一些極為貼近真實世界的、人工構建的虛擬世界。
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很多遊戲,特效全開的時候截個圖,你甚至要看多兩眼才能認出來不是真實的。
可換一個角度說,顯示器將虛擬世界顯示出來之時,卻也丟掉了其中絕大部分的數據,因為即便你能夠用數十億個晶體管元件追踪數量可觀的“虛擬光線”,最終出現在人 眼之前的依舊是平面二維像素化顯示的顯示器中的平行光線。
對虛擬世界是如此,對於人也是如此。 以目前所有的VR設備為例,其基礎原理都是通過在左右眼顯示不同的2D畫面(更趨近於平型光),讓大腦利用畫面形成空間感(錯覺)。 相比之下,人類的眼睛平常捕捉的實際上是實際的光線,而且人眼在看距離不同的物體時,眼睛還會不斷變焦(晶狀體焦距決定了哪一個距離的物體能夠看清楚)。
尷尬的結果就出現了,因為VR一開始有真實感(錯覺),而且其中物體場景會變換,所以人眼實際上也在一直重複“嘗試聚焦”的肌肉動作,但實際上,幾乎所有VR設備 都無法根據眼睛的活動來調整畫面內容的二次聚焦。
這一短板在實際使用中,導致了很多用戶在長時間佩戴VR設備時,會出現眩暈的情況,間接將用戶使用VR設備的時長限制在了數十分鐘以內。 極大地阻隔了人在虛擬世界中沉浸的單次時長。
AR的情況略有不同,但2D顯示技術同樣要背“鍋”。 像Google Glass這樣的單眼設備,顯示的焦距過近,人如果在現實場景和Google Glass之間切換焦點,很容易會觸發疲勞。 而像Hololens這樣的雙眼設備,雖然用上了更加先進的光學鏡片,讓虛擬世界可以“疊加”在現實場景之上,但在原理上,“疊加”動作實際上跟VR是一樣的。
一邊是早就想衝進虛擬世界懷抱的人,一邊是已經高度發展的虛擬世界,中間只隔著一道顯示技術的“鴻溝”。
從目前的進度來看,上千名員工,高達18億美元的融資,似乎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這項技術實現、甚至只是拉近它與我們的距離。
Magic Leap One,有限但終究是目前最強的AR設備
當然從具體參數上來看,Magic Leap One依舊是我們目前能夠買到最強的AR顯示設備。 而且就目前外媒的商用反饋來看,在產品細節如佩戴舒適度、續航、性能、使用上,Magic Leap One已經做到了相當的高度。
並且在具體參數上,它的確要比微軟家的Hololens好上一大截,同時在價格上還要比後者便宜接近20%。 如果後期開發者能夠跟上,的確得算是最具性價比的AR設備了。
至於何時能夠消滅文中提到的虛擬和現實之間的“鴻溝”,看光場這個進度,沒個十來年基本不可能。 甚至“模擬光線”這條路本身就走不通,而是要走更加複雜的“機器腦”等路線,那樣耗費的時間還將會進一步延長。
總言之,想融入虛擬世界,還前路漫漫。
本文由 李賡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