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前員工 Ken Kocienda(2001 ~ 2006 年)的新書「Creative Selection」即將在 9 月 4 日出版,書中詳細介紹了蘋果的設計流程,回憶他在從事初代 iPhone 和 iPad 開發工作時發生的一些軼事,還包括如何向喬布斯進行演示等內容。
爲了給新書造勢,他提前釋出了一段摘錄,其中有不少內容值得一讀。
摘錄中的內容的實際發生時間是 2005 年,蘋果當時暫停了 iPhone 的所有內部開發活動,通知所有的工程師去研究鍵盤概念。絕大多數軟體設計團隊並不知曉手機的最終的工業設計是什麼樣的,唯一知道的事就是被要求為一款「全螢幕」手機打造多指觸控用戶界面。
爲了完成設計,UI 設計和工程團隊使用了十分粗糙的硬體原形作為參考,也就是摘錄中被稱作「沙袋鼠」的東西。
初期,蘋果設計師確定了按鈕至少要 44 畫素那麼寬,因為這樣可以被人類的手指輕易觸發。但這也給鍵盤設計帶來了難題,如果照搬整個標準鍵盤將會讓同一排的按鍵變得非常擁擠,幾乎不可能按準。
雖然設計師和工程師們為作業系統的其他部分努力了好幾個月,但主要輸入法卻一直無法讓人滿意。2005 年末 iPhone 軟體主管 Scott Forstall 命令擱置其他所有事情,要求整個團隊提出可行的鍵盤解決方案。Kocienda 就是團隊的一員,他探索了很多種不同的設計。
從草圖中可以看出,他曾設計了一種字母帶按鈕(左圖),26 個字母按順序橫向排列,但只顯示了 A 和 Z。點一下這個字母帶的某個位置後,上面的部分就會顯示並放大點選處附近的幾個字母,這樣就可以選擇某個具體的字母了。
右圖則展示了一種單鍵多字母的設計(類似於英文版九宮格),系統可以推測使用者實際是想要輸入哪個字母,上面的部分會給出建議(QuickType 前身?)。
讓人不敢相信的是,Forstall 選擇了一個與此非常相近的設計作為最後競賽獲勝者,差不多如下圖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