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眾籌點映、長線放映、觀影社群,大象點映的宣發革新

文章摘要: 大象點映作為一個發行平臺大象提供內容和平臺服務(電影、電影背後的創作故事、全國的點映活動)

目前電影市場主流的宣發模式是:片方投入大量的錢做宣傳和發行,以影響儘可能多的主流觀眾,讓影院多排片。這是一種典型的B2C模式,片方的資源與資金越多,越容易獲得排片。但這種模式對資源有限的文藝片、紀錄片並不適用。

創業邦最近了解的大象點映平臺,則推出了C2B的眾籌觀影模式,經由垂直宣傳渠道先找觀眾,再由觀眾通過平臺發起觀影活動。創始人吳飛躍認為這個新模式本質上是「電影+眾籌+社交」的跨界創新,完成了各方需求的匹配:片方宣發成本減少;影院上座率上升;觀眾分眾化觀影需求的滿足。

眾籌與社交

2015年時吳飛躍拍了一部關注工人詩歌的紀錄電影《我的詩篇》,雖然在國內外拿了不少獎項,但在發行階段遇到困難,200萬宣發費基本打了水漂。同時,團隊通過自創的網際網路模式,讓觀眾可以自發組織眾籌點映活動,在一年時間完成了1000場放映,收穫了250萬票房。公映結束後,吳飛躍團隊開發了「大象點映」平臺,旨在幫到那些沒有宣發預算的片方,主要是紀錄電影和藝術電影走進影院,找到它的觀眾。

發起人模式是大象點映商業模式的核心,具體來說,使用者可以選擇片庫裡的一部電影發起點映,通過平臺稽覈後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兩週)召集觀眾買票,當影院上座率達到一定要求後(80-90%的上座率,具體依不同影院而定)即可成功觀影。

發起人既是大象點映的使用者,同時也是點映活動的組織者,他和大象點映平臺以及影院之間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商務合作關係,因此也沒有收益分成。但爲了幫助發起人把活動辦得更好(比如邀請當地KOL作為觀影和映後交流嘉賓、現場宣傳物料的設計製作等),團隊會給發起人一定的活動經費支援。

這個模式還自帶社交屬性,在大象全國各地的點映活動現場,發起人會負責觀影現場的活動,包括簽到,派發觀影紀念品,維護觀影秩序,邀請觀影嘉賓或者媒體,組織映後現場交流等。平臺也會在很多點映活動結束之後,邀請電影主創(通常是導演和製片人)和影迷朋友進行線上交流,由於觀眾與電影型別的匹配。「很多場放映,觀眾看電影花了1個半小時,映後交流花了2個小時、3個小時,」吳飛躍說。

除了在自行開發的「大象點映」平臺上(微信服務號「大象點映」、「大象點映」app)進行眾籌點映,團隊也和其他很多平臺進行了聯動合作,比如財經自媒體吳曉波頻道,電影自媒體如Sir電影等。

通常的互動形式是,大象提供內容和平臺服務(電影、電影背後的創作故事、全國的點映活動),和媒體共同以合適的形式引導喜歡這些內容的使用者關注電影,參與或發起覆蓋全國的點映活動。

另一方面,一些使用者或社群覆蓋全國的自媒體(如民謠與詩、第十放映室等)會與大象點映合作做全國社群的統一觀影活動。自媒體根據自己的調性和使用者特點選擇影片和放映日期、釋出活動召集社群使用者觀影互動,大象提供落地放映相關的所有平臺服務。

長線放映平臺

吳飛躍認為,大象點映面向的人群是那些「對電影有好奇心和要求,對現實有思考」的較高素質的觀眾。這個人群並不滿足於商業院線排片公映的影片,而尋找那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藝術電影和紀錄電影。這類影片在當前的院線一般沒有排片或極少有排片機會,這是一個觀影需求還沒有被有效匹配的市場。

大象點映從藝術電影、紀錄電影這個分眾市場缺口切入這個市場,通過持續的眾籌點映活動,積累了一批天使使用者,之後又將很多經典電影簽入了大象片庫當中,通過其首創的C2B長線放映平臺,讓這些經典影片重新登陸大銀幕。

接下來平臺還會逐步擴大所選擇的影片型別和所服務的使用者的範疇。平臺最近和《犬之島》這樣的引進片達成了合作,在接下來暑期的幾部重要的中外影片,也會以大象點映「百城首映禮」的方式來跟觀眾見面。

吳飛躍將大象點映看作國內第一個長線放映平臺,進入大象點映片庫的製片方,可以不必與商業大片爭奪首週末或前兩週的排片。平臺解決了長期祕鑰的製作、硬碟寄送等技術問題,從而提供滿足電影長線放映需求的服務。

觀眾和影院可以隨時在大象的片庫中選擇影片,發起點映活動或直接排片,甚至策劃影展。不僅文藝片、紀錄片的新片發行,剛下映的影片也可以第一時間簽入大象的長線放映平臺,以往只能在電影節上搶票的經典老片,也可以通過大象點映重回大銀幕。

大象點映的創新之處在於,一部電影可以突破院線公映有限週期的限制,找到更精準的觀眾。

目前大象點映的片庫已經有100多部影片,合作過的影院有2000多家,先後有2000多位眾籌觀影發起人在全國300多座城市完成了3000多場放映活動,平均上座率在80%以上。此外,大象點映在100座城市建立了大象的影迷群,吳飛躍預計有30幾萬使用者跟隨大象看電影。

大象點映最近開啟了「導賞師計劃」,邀請制平臺認為具備使用者服務意識和寫作能力的人成為平臺認證的導賞師。目前已經達成合作的有著名影評人賽人、韓鬆落等人。

由這些作者寫作導賞文,在公眾號「大象電影星球」(為導賞師新開的一個公眾號)大象點映APP、微信服務號等自媒體矩陣上同步發行,讓更多影迷可以看到這些優質的內容。吳飛躍認為使用者對平臺獨創導賞內容還比較歡迎:「雖說現在還處於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但全平臺分發的閱讀量平均也都在1萬上下。」

變現上,在2B層面,大象點映作為一個發行平臺,可以獲得影片的票房分成。這是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用以反哺使用者高質量觀影活動的組織上。

吳飛躍看重的是通過好電影所完成的高素質影迷的積聚,基於對這些群體觀影體驗的提升,大象點映準備衍生出更多的服務、形成更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大象點映由吳飛躍和蔡慶增最早創立,兩人是上海交大的同學。畢業後吳飛躍在第一財經電視做了十年商業報道與財經紀錄片,蔡慶增在世界500強企業做IT工作,後來兩人先後辭職一起創業。目前團隊的工作背景主要是創作、發行和IT幾大類,其中發行團隊大部分來自大象點映的發起人。

大象點映的天使輪由團隊自己投入,已經完成了Pre-A輪融資,預計在今年的四季度啟動A輪融資。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眾籌點映、長線放映、觀影社群,大象點映的宣發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