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腦科學產業創新基地,並撬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7月18日上午,蒲慕明、強伯勤、陳凱先、郭愛克、段樹民、駱清銘等中科院院士、專家齊聚上海鬆江,召開腦科學和智慧技術研討會,G60腦智科創基地的神祕面紗同時被揭開。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表示,該基地將瞄準產業化,建立中遊下遊三大平臺,開發非人靈長類模型、腦科學與類腦智慧新技術、腦疾病診斷、藥物檢測和幹預手段。
當天,入駐該基地即將產業化的首批科研成果和技術亮相。包括突破性新技術——體細胞克隆猴、正在申請專利的腦功能檢測工具集等。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鬆江)和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鬆江基地)揭牌成立。 本文圖均為 中科院科技攝影聯盟 供圖
將建成三大平臺
G60是連線上海、杭州、金華,一直通到雲南昆明的滬昆高速公路。以它命名的G60科創走廊目前已從“高速公路時代的2.0版”邁向“高鐵時代的3.0版”,助力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
ADVERTISEMENT
7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上海市鬆江區人民政府簽署相關投資框架協議,G60腦智科創基地在鬆江成立,並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鬆江)和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鬆江基地)。
G60腦智科創基地旨在研發出腦重大疾病診斷、幹預和治療的關鍵技術或藥物。
蒲慕明在會上表示,中國腦科學和類腦研究重大科技專項即將啟動。G60腦智科創基地的目標是建成國際非人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發中心、國家級腦智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中心、長三角創新藥物研發及智慧技術產業輻射源點。為達成上述目標,該基地將建成三大平臺:非人靈長類模型研發平臺、腦科學與類腦智慧新技術研發平臺化、腦疾病診斷、藥物檢測和幹預手段產業化平臺。
為什麼是鬆江?科學家們看中了這裡的區位優勢,北接蘇州,南連嘉興、杭州,西通合肥,以及當地高標準的科創配套環境。他們希望從這裡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打造全國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排頭兵,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上海市鬆江區人民政府簽署相關投資框架協議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領先國際同行
18日上午舉行的腦科學與智慧技術研討會上,體細胞克隆猴技術被國際同行譽為近20年來全球生物科技裡程碑式的突破。
據與會科學家介紹,目前已有多個國際制藥業巨頭“砍掉”腦疾病藥物的研發部門,因為長期沒有取得突破。而他們面臨的瓶頸之一就是缺乏與人類大腦最接近的實驗動物。
“總不能拿人來做實驗吧,倫理審查通得過嗎?”有科學家表示。
實驗科學最離不開的就是統計。研究人員經常需要一次次重複實驗,來避免假陽性,減小誤差,並儘可能排除幹擾因素。實驗小鼠、狗等成了實驗動物,但它們與人類的差異巨大。
同屬靈長類的獼猴為科學家提供了完美的備選。但獼猴從出生到性成熟至少要四年時間,而且一胎一般只產一仔。
在經過無數次嘗試後,中科院神經所科學家率先攻克了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目前克隆一隻獼猴的時間已被縮短到半年時間。
體細胞克隆猴是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發等產業化發展的“利器”,它是首個最接近人的克隆動物。由於遺傳背景相同,它們可以減少實驗動物個體間差異對實驗的幹擾,大大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量。比如,原來要使用100只實驗動物,來進行統計計算,但雙胞胎一樣的克隆動物可能只需要一半數量,甚至更少。這將解決大量倫理問題。
研究人員還可以對它們進行相關遺傳操作。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落戶鬆江,有望吸引國內外製藥公司前來合作,並將推動獼猴全腦神經聯接圖譜、腫瘤等疾病等研究。
在研討會上,有人問,是不是國外科學家受到嚴格的倫理規範限制,而中國的倫理規範限制相對寬鬆,從而給中國科學家贏得了機會?
事實上,美國、日本等國家競相開展體細胞克隆猴研究已有多年,其中世界公認的美國克隆專家米塔利波夫前後用了15000枚猴卵母細胞,但未取得最終成功。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表示,同樣的科學問題,國外科學家也在爭分奪秒地研究。中國科學家是得益於國家的大力支援,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走在一些領域了國際同行前面。
“這不是國外科學家給的機會,而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中國的倫理標準同樣嚴格。”蒲慕明表示,基於體細胞克隆技術建立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有望成為神經科學領域和藥物研發領域的理想實驗模型。中國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突破,有望吸引國內外製藥企業前來合作。
未來可以通過“電子遊戲”檢測大腦
中科院神經所顧勇研究員在會上介紹了由中科院腦科學和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團隊最新研發的一套腦功能檢測工具集。
顧勇介紹,目前醫療機構中使用的腦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診斷多為量表,採用打分制,因此評判標準較為主觀,受不同醫院不同醫生診斷的影響。而且不同腦疾病的分類也不夠明確,不同病種間往往存在重疊。
而新研發的腦功能檢測工具集,可以檢測十幾項大腦認知與運動控制功能,涵蓋記憶、注意、決策、執行、視聽、情緒、眼動及手動等。整個工具集的使用者設計介面簡易友好,像是打電子遊戲,人們闖一關,就測試一種腦功能,“遊戲玩家”的表現被電腦記錄下來,並在測試結束後立即給出一個簡易直觀的評估報告,而資料則會在後臺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給出更加詳盡的結果和結論。
不久的將來,該工具集有望率先在上海市範圍的醫療機構中使用。目前在該工具集的基礎上,研發團隊還在進一步新增、整合和優化各項任務,對每一項測試功能進行研發相應子工具集包,以適用於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腦疾病檢測,併為將來進行早期幹預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