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什麼?部分人或會認為,夢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中的那個“夢”,指的是人類思想的投射。同時,我們也發現,夢與現實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夢中出現的場景或者事件通常不會在現實中發生。
近期,外國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夢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通過夢境,我們或能感覺到他人的想法,甚至可以預知未來。
1962年,科學家便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邁蒙尼德醫療中心進行了夢境實驗。此次實驗邀請了兩組志願者參與,參與實驗的志願者本身不具有任何超感官能力,但他們相信這種能力是存在,這裡的超感官能力指的是心靈感應、超前預知能力等。
實驗前,科研人員會讓兩兩合作者進行簡單交流,隨後便將他們分別安排到兩個不同的房間。位於房間一的志願者被要求隨機挑選一副圖畫,不同圖畫色彩搭配以及圖案組成都是不同的。挑選過後,房間二內的志願者被要求進行睡眠。
ADVERTISEMENT
當房間二內志願者進入“快速眼動”睡眠狀態後,科研人員請房間一內志願者加強對圖畫進行觀察與分析。房間二內的志願者醒後,科研人員會讓他們描述夢中場景。
通過多位研究人員對志願者的答案進行綜合評估,邁蒙尼德醫療中心創始人兼心理分析學家蒙塔古·厄爾曼博士同精神病學家喬恩·託拉斯在《超感官溝通和夢境》一文中總結到,超感官能力測試結果顯示,在所有參加實驗的志願者中,有10組的描述為“相符”,僅有兩組的表述是“不符”。由此可證明,夢境有時可幫助人們感受到他人的想法。
除此之外,壓力桑那教授Gary Schwartz還進行了夢境預知能力測試。參與此次實驗的是克裡斯託弗·羅賓先生。實驗開始前,科研人員提前為Schwartz教授和羅賓先生設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10日遊旅行路線。在不向羅賓先生透露任何訊息的情況,讓羅賓先生猜測自己即將前往旅行的地點以及景點。
實驗的最終結果是,羅賓通過夢境成功地預測了部分自己即將前往旅行的景點的特徵。對此,Schwartz說到,羅賓先生所具有的這種預知能力不是虛幻的,也不是特殊存在的。除羅賓先生之外,生活中很多人其實都具備夢境預測的能力,有時候我們感到似曾相識的事物或場景有可能便是在夢中曾見過,只是我們忘記了或者忽略了。
科學家表示,做夢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夢境的產生需要大腦多個部位相互配合,而夢中情景也並非隨機產生,這些情景或多或少蘊含著一些資訊,只是很多時候被我們忽略了。科學家對於夢境的研究還在進行,未來,我們或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與瞭解自己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