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為地球做“CT”的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科研團隊

為宣傳“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的先進事蹟,“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提出的殷切期望,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展現吉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厚重的愛國傳統、資源優勢和代表性人物,讓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奉獻精神深深植入吉林省幹部群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血脈,吉網、吉刻APP推出“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道,本期聚焦的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科研團隊。

給地球做CT的團隊

什麼是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團隊?就是用物理的方法、原理和定理定律研究地球,為人類解決生存的資源、環境,以及地球的形成演化等問題,俗稱給地球做“CT”。

創造了我國地球探測技術與裝備歷史多項“第一”

記者瞭解到,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科研團隊,源於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建立的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內最早從事地球探測與資訊研發與人才培養的團隊,在我國地質事業各個發展時期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創造了我國地球探測技術與裝備歷史上多項“第一”。例如:研發了我國第一臺航空核子旋進磁力儀,在國內率先開展高解析度地震勘探等。據悉,團隊主要成員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現有骨幹人員95%具有博士學位,教授平均年齡46歲,65%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團隊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吉林省長白山學者1名,國土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2名,等等。

ADVERTISEMENT

移動平臺探測技術地殼一號鑽機等方面取得突破

團隊成員主要負責開展地球深部探測技術和應用(給地球做CT)研究,在移動平臺探測技術、地殼一號鑽機、核磁共振找水和地質資源多元勘探理論與技術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為解決我國淡水資源缺乏,尤其是西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缺水形勢嚴峻的問題。團隊首次提出了核磁共振與瞬變電磁聯合波場成像探測方法,尋找到深部水與地層電性結構之間的量化關係,使地下水定量解釋深度達到400米,突破了國外核磁共振地下水最大150米的探測深度瓶頸,探測效率為NUMISplus的3-5倍,解決了深層孔隙水探測和基巖裂隙水難以確定井位的難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生產核磁共振找水儀的國家。在2010年我國西南地區嚴重旱災發生時,為災區人民找到水源地26處,有效解決了災區的飲用水難題。此外,團隊還曾以加大科學鑽探驗證的深度和取樣力度為目標,成功研發了我國首臺“地殼一號”萬米大陸深部科學鑽探裝備,突破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填補了我國在深部大陸科學鑽探領域空白。

黃大年科研團隊

與其他科研團隊不同的是,黃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科研團隊的傑出代表,他於1982年加入團隊,1992年出國留學深造,2009年全職迴歸團隊,團隊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我們的責任更加重大,其他團隊是黃大年式團隊,而我們是黃大年團隊,我們的團隊不單是要科學研究,,還要有人才培養,同時還要有科學引領;在弘揚黃大年精神的同時,傳承黃大年事業更加重要,我們要將我們的科研、人才培養以及相關的師德師風做到最好,完成黃老師未完的工作和事業。”團隊現任負責人、吉林大學教授院長劉財說。

吃苦耐勞踏實工作銳意創新

多年來,團隊一直秉承“吃苦耐勞、踏實工作、銳意創新”的李四光精神。堅持“立德樹人為引領、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並進、培養高質量人才和產出高水平成果”的團隊建設理念。團隊每個成員一直秉承我是一名教師,把“做人”與“育人”、“教學”和“科研”做好,作為教師,教書育人,堅持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對學生嚴格要求,一視同仁。

“我們最核心的工作是將育人放在首位,為國家做戰略人才儲備,我們為人才提供好的科研裝置,導師對人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領,傳承黃大年老師的工作精神,老師們並不是要教學生,而是用自己的工作狀態影響團隊裡的每一個人。”團隊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劉洋說。

“研、嚴、妍”

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並豐富針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研、嚴、妍”的教學理念,培養複合型、多學科交叉協作的人才,適應社會人才發展需要。

劉財解釋到,“三個詞有不同的含義,研是倡導我們的教學一定是在研究中進行,不能是一灘‘死水’,教學研究,研究教學;第二個嚴是指要嚴肅學習態度,嚴肅教學管理;而更重要的是第三個妍,我們的學生要百花齊放,彰顯個性。”

為適應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團隊堅持應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養體系;為適應“新工程”發展需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引領、理工交叉融合培養為手段、以解決地質問題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全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實驗、實習一體化”的模式構建實踐教學內容,以“抽象理論形象化、野外現場室內微型化、資料處理視覺化”思路建設實驗室,以“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虛擬實體結合”理念建設實踐基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為地球做“CT”的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科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