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本草生活:30平米的單店成本30萬,用標準化做新零售的中醫診所【基層案例】

文章摘要: 羅峰計劃複製現有本草生活中醫診所的模式圖片由本草生活中醫診所提供 > > > > 給中醫診所做

圖片由本草生活中醫診所提供

5月清晨,北京最繁華地段的街頭已經車水馬龍。在世貿天階的本草生活中醫診所裡,店長正帶著店員們做營業前的準備,羅峰則四處遊走,用他設計師般的嚴苛目光掃過店裏的每一個物件。

中醫世家出身的羅峰,大學時學計算機,畢業後幹過網際網路、做過記者、當過公務員,旅居洛杉磯、香港和東京,現在是本草生活的CEO兼團隊萬金油。工作之餘,設計圈、咖啡圈、藝術圈是他時常出沒的地方。

在羅峰看來,基層醫療是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而這些服務為更多的基層使用者接受纔是關鍵,將基礎的中醫服務打包成更消費化的形態融入市場競爭中,是本草生活中醫診所最擅長的,其功能定位是中醫醫療的院前管理。

近日,動脈網(微訊號:vcbeat)對羅峰進行了專訪,聽他談談他眼中的基層醫療和他的作品「本草生活」。

> > > >

從「看中醫」到「本草生活」,最終選擇從線下切入  

近年來,國家頒佈了很多基層醫療政策,涉及的領域有社羣衛生服務中心、村醫、中醫診所、家庭醫生。這讓羅峰和他的同行們很雀躍,他們認為中醫診所終於迎來了政策的春天。

羅峰相信凡事唯快不破,他立即開始創業。2015年,羅峰組建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看中醫」的APP,使用者可以線上上預約,由中醫提供上門看診服務,是一種典型的「網際網路+中醫」模式。那一年,他們憑藉這種模式拿到了A輪融資。彼時,雙向補貼是「網際網路+」的慣用生存模式。但補貼過後,一切照舊。

通過網際網路,患者對醫生沒有產生信任。「基層醫療是如何把醫療服務放到基層中間,讓大家能接受。我覺得基層醫療更強調落地,降低醫療門檻,或者說將醫療市場化、產品化。」羅峰這樣解讀。他意識到應該把中醫放到最自然的生活中去,這需要一個線下的消費場景,於是有了本草生活中醫診所。

> > > >

極致的成本控制,單店成本壓縮至 30

在北京開一個診所成本很高,而羅峰表示,開設一家本草生活中醫診所只需要花費30萬元左右。因為一開始他便要做一個標準化小而美的中醫診所,為使用者提供不一樣的中醫診療服務。

為此,在裝修風格的選擇上,羅峰採用簡單精緻的和風。他認為,和風能給人帶來嚴謹、秩序、安全又自然的感覺,向用戶傳遞自己的「匠人精神」。他相信好的設計能讓進店使用者感到舒適。在羅峰的設想中,使用者可能是逛過「無印良品」,手捧「喜茶」,便信步走進本草生活,在自在的環境中體驗自己喜歡的健康產品,在與醫生輕鬆的交談間獲得健康生活建議。

同時,團隊方面,採用輕模式運作,不足20人的團隊卻分工有序,有的負責後臺開發,有的負責產品設計。「我喜歡精銳小團隊,效率高、靈活性強,這和我們開店的邏輯是一樣的。」羅峰表示。

在籌備診所的各個環節中,羅峰特別在乎選址這個環節。他不依靠房產中介,每一個商圈物業都要親自考察。「北京其實有許多成本很低的優質開店位置,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

羅峰對選址的要求很明確,一方面,要有配套齊全的商圈寫字樓綜合體,一是爲了避免老商圈中的路徑依賴,保證使用者體驗加成,二是爲了保證有效的主動流量,寫字樓和居民區缺一不可;另一方面,交通便利,距公交站、地鐵口不能太遠。

第一家本草生活中醫診所位於建外soho,主要提供中醫問診、外治手法、內治處方諮詢等服務,價格介於68-188元之間,並配套提供中藥及中醫周邊產品。

圖片由本草生活中醫診所提供

> > > >

給中醫診所做「減法」,讓健康管理如逛街般愉悅  

本草生活中醫診所與傳統中醫診所不同,羅峰從醫生、服務、產品的角度切入,做了許多「減法」。 本草生活的定位是針對院前市場,做中醫的健康生活專家。「我們提供均質化服務,希望幫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羅峰說。簡單來說,羅峰所做的「減法」主要包括3點。

第一,醫生團隊年輕化。 在本草生活,看不到鶴髮白鬚的老中醫,取而代之的是年輕的醫生。但是據羅峰介紹,本草生活7成以上醫生為70後和80後,他們來自公立三甲醫院,擁有5年以上執業經歷。其中最年輕的醫生才30歲出頭,「這樣的中醫在每個城市其實都有很多,搭建這樣的中醫團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門店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不用擔心醫生資源供給的問題。」羅峰表示。

第二,服務標準化。 在本草生活,使用者感受不到令人緊張的醫患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基於使用者滿意度調查、使用者動線分析的均質化優質服務。為此,羅峰在設計管理制度的時候讓店長和店面脫鉤,定期流動能夠讓店長全面掌握使用者的特點和需求,提供一致的服務。此外,羅峰賦予店長很大權力,「‘海底撈’的服務員可以為客戶免單,我們的店長也可以。」讓店長和使用者成為朋友。

第三,產品標準化。 在本草生活,聽不到醫生用夾雜文言的特有深澀術語與使用者交流,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的簡潔問診。羅峰認為,中醫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問診話術、演算法、表達、診療手段及中藥處方都沒有實現標準化,而內在的標準化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基礎。羅峰嘗試用計算機程式碼將中醫理論壓扁、單元化,把中醫個性化的望聞問切、一問一答,收束成均質化的輸入、輸出。

此外,本草生活對「鄰居」很挑剔,他們屬意新零售中醫診所,典型代表是前神州專車COO創辦的瑞幸咖啡。

給中醫診所做「減法」並非易事,「減項」若太多,中醫診所會因為太「輕」而滑向純粹的消費場景,而「減項」太少的話,中醫診所則因為太「重」而重回純粹的醫療場景。在羅峰看來,這個「輕」與「重」之間的平衡只有靠不斷嘗試來找到。「我們差不多用了兩年的時間來調整,跳過無數坑,現在大概掌握了。這個領域裏沒有人比我們更懂這種平衡。」

> > > >

半年內實現盈利,本草生活模式得到市場驗證

據羅峰介紹,本草生活已經有6家中醫診所,營業超過5個月的中醫診所已經實現盈利,而較新的中醫診所尚未盈利,但營業狀況良好,他正在尋找下一輪融資。

「線下的中醫診所融資不講故事,單純談生意。」羅峰對本草生活的膠囊診所模式非常有信心,他認為找到了均質化作為實現路徑的本草生活已經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傳統中醫從業者追求的是個性化,專科化的精與尖,無法實現標準化和均質化,另一方面,一般人無法用均質化的方式來做健康管理。「本草生活在這個領域是獨一無二的。」羅峰說到。

到2018年底,羅峰計劃複製現有本草生活中醫診所的模式,在京內拓展至50家。「京內中醫診所運轉上軌道之後,我們將嘗試向京外拓展。」羅峰表示。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本草生活:30平米的單店成本30萬,用標準化做新零售的中醫診所【基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