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終於放棄了。
這家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科技巨頭,週五在內部會議上作出決定:不再與美國國防部續約Project Maven項目,雙方的合作2019年到期後結束。 根據這項秘密協議,Google原本要為美軍無人機提供頂尖AI技術。
然而關於這場風波的更多猛料,還在繼續爆出。 Google不願為人所知的真相,不斷從水面之下浮出。
甚至連The Intercept都出手了。 如果你熟知當年的斯諾登事件,就知道這家調查新聞網站火力有多猛。
科技巨頭搶單爭奪戰
Google高管十分重視與軍方的此次合作。 而且The Intercept報導,對這個大單垂涎的不止Google。
根據他們獲取的郵件,Google國防銷售團隊的艾琳·布雷克(Aileen Black)談到Project Maven交易時, 將其描述為科技行業“人工智能巨頭之間長達5個月的競爭”。
“總交易額為2500萬到3000萬美元,其中1500萬美元是在未來18個月內完成。”她寫道,“隨著項目規模擴大,每年的預算預計達到2.5億美元。”
艾琳發送的那封去年9月13日的備忘錄似乎提到了名為JEDI的項目,今後10年的總價值達到100億美元。 而Google則有意獲取該項目。 JEDI項目是在9月12日宣布的。
艾琳寫道,該項目推進速度很快,五角大樓“正在快速追踪”Google的雲安全認證,她認為這種進展“非常重要”。
Google內部郵件還指出,多家科技公司都在相互競爭,希望贏得Project Maven合同。 一位參與談判的Google高管寫道,亞馬遜等其他科技公司也在參與這類項目。 (亞馬遜尚未對此置評。)
Google高管表示,Project Maven不只是一個小型軍事實驗項目,而是與其他矽谷公司競相爭奪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雲計算合同“直接相關”。
這些郵件還進一步顯示,亞馬遜AWS雲計算部門也參與了Project Maven。
關於Project Maven的內部時間線也被The Intercept獲得,讓外界得以一窺合同的進展情況。
2017年10月27日,Google雲團隊訪問擁有大量無人機飛行員的比爾空軍基地,“會見操作用戶(空軍數據分析師),他們將從2018年6月開始成為我們技術的最終用戶和初級測試 員。”
之前一周,帶頭拓展Project Maven的約翰·沙納漢(John Shanahan)將軍訪問了Advanced Solutions Lab,會見了參與該項目的50位成員。 沙納漢宣稱“國防部今後的東西沒有內置人工智能技術都不應該上戰場。”
這個時間線還描述了Google如何與軍方展開持續合作來改進產品,包括用戶界面。
“雖然最初的核心技術重點仍是探索、分類和(有限制地)追踪某寫物體,但我們正在考慮如何解決客戶對更有挑戰的、能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使用場景的擔憂。”該文件 指出。
不止於此, 從郵件內容獲知,Google正和其他與國防部合作的公司一起開發一個機器學習項目,準備建立一個可以監控整座城市的複雜系統。
Google,欲蓋彌彰
今年三月,Google內部的抗議活動已經聲勢浩大。 數千Google員工聯名上書,抵制與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的這次合作。
Google高層試圖平息這些異議。
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雲CEO戴安·格林(Diane Greene)在媒體報導此事後的全體員工大會上表示, 該合同金額“只有”900萬美元 ——對於這樣一家規模龐大的科技巨頭來說,這確實算不上大項目。
而The Intercept獲得的郵件則描繪出一番不同的情景。
這些去年9月的郵件顯示, Google的BD部門預計軍用無人機人工智能收入將從最初的每年1500萬美元增加到2.5億美元。
事實上,在該合同被媒體曝光後,五角大樓又向Project Maven額外增加了1億美元撥款。
顯然這已經不是小生意了,同學們。
也難怪Google高層如此重視這單生意。 畢竟這能讓Google雲服務贏得更多的來自軍方的訂單。 不過,Google又不想該合作關係被外界察覺到。
參與去年9月的一系列電子郵件討論中,一個重要的討論話題,就是Project Maven合同可能引發的公關災難。 是否披露該交易成為一個重要的關注點。
插圖:Jim Cooke (Gizmodo)
“這是媒體損壞Google聲譽的絕佳機會。你們大概聽說過伊隆·馬斯克的評論,他認為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Google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在郵件中說。
“我不知道如果媒體開始渲染Google秘密開發人工智能武器,或者用人工智能為國防行業開發武器,會發生什麼事情。”她說。
Google政府銷售團隊指出,Project Maven通過一份授予給ECS Federal的合同被隱藏起來。
“該合同並不是直接與Google簽訂的,而是通過合作夥伴(ECS)簽訂的,而我們的條款則會禁止在沒有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發布新聞稿。”艾琳寫道。 國防部“不會在沒有我們同意的情況下透露任何關於Google的信息。”
儘管保密程度較高,但艾琳警告稱,此事最終還是會曝光,而與合同流程有關的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自由法案》被公眾獲取。 艾琳說,“由我們自己公佈條款難道不是最好的方案嗎?”
然而, 該項目從來沒有公開宣布,直到2018年3月被媒體曝光。
軍方力量
為了這件事,Google被罵成了篩子。
3月,Google內部3000多名員工聯名上書,抵制與五角大樓的合作。
4月,事件進一步發酵,包括Bengio等上百名學者、科學家二次上書,數十名員工因此離職,要求Google退出Maven項目,並且起草政策聲明Google永遠不會開發戰爭技術。
當然,也不是完全一邊倒。 比如華盛頓大學教授、《終極算法》作者Pedro Domingos就此公開提出了質疑。
他在Twitter上向Google員工喊話:如果前幾代技術人員都像你們這樣,拒絕國防相關的工作,我們現在就不會有互聯網,也不會有Google。
有人附議說:其他國家正在高科技領域全速前進,而且沒有道德約束。 Google在捍衛西方價值觀方面確實沒得說。
這確實也有一定道理。
互聯網、無人駕駛汽車、手持電子設備、人工智能、GPS……這些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高科技產品,最初的推動者,都是美國軍方。
當然,科學家反對科技用於軍事用途,也是一項傳統。
即便是Google本身,也一直和軍方有合作。 例如Google Earth就一直跟五角大樓有較為深度的整合。
Google,開槍
最後,放一段最近很火的視頻。
藝術家Alexander Reben最近放出了一段視頻,也許這可以看成是行為藝術吧。
在這段30秒的視頻裡,Reben沒有動手,但是語音發出了一個命令:“OK Google,開槍。”
不到一秒的轉瞬之間,Google Assistant人工智能助手,扣動了一部手槍的扳機,擊倒了一顆紅蘋果。 隨即,蜂鳴器發出刺耳的嗡嗡聲。
嗡嗡聲持久不絕。
到底是誰開了槍?
在這個案例中,Reben告訴AI開槍。 Engadget在報導中說,如果AI足夠智能以預測我們的需求,或許有一天AI會主動除掉那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人。 Reben說,討論這樣一個裝置,比是否存在這樣一個裝置更重要。
本文由 量子位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