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谷歌:五角大樓,我不跟你玩了!

谷歌員工贏了!

矽谷週五(6月1日)最新消息,谷歌云計算業務主管 Diane Greene 宣布, 谷歌與國防部合作的項目 Maven 在明年3月到期後,將不再續約。

這場三個月的谷歌“AI軍事門”風波,歷經千人上書抗議,十餘位谷歌員工辭職,終於暫告一段落。

爆料:谷歌跟五角大樓合作

風波起源於三個月前。

今年3月,谷歌被媒體爆出與美國國防部合作,把人工智能技術用於分析無人機鏡頭當中。 這個合作只是國防項目 Maven 的其中一部分。

從整個Maven 項目來看,主要針對的是計算機視覺部分,通過人工智能分支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幫助無人機更好地從移動或靜止圖像中自動追踪感興趣的對象—— 不管這 對像是人還是器械。

這裡面說的無人機,並不是我們常見的航拍無人機,而是軍用無人機,美國很早就研製出了具備攻擊能力的武裝型無人機。

讓無人機鏡頭更好捕捉各種對象,到底有什麼用呢?

最早爆料的《泰晤士報》認為,一旦使用人工智能來分辨視頻圖像,可能會用於改進無人機攻擊目標的準確性。 連美國軍方也承認, 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夠在軍事打擊中提升精準度,還可以減少自家軍隊的傷亡。

打擊敵人時更精準、能減少無辜百姓傷亡、還能減少自己人傷亡,聽上去很好,不是嗎?

但就是這個項目,帶來了擔憂,也帶來了連續多個月的爭議。

爆料者認為,這無人機項目可能與美國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門等國家使用無人機空襲,導致數百名無辜平民致死的無人機有關。

無人機空襲導致平民受傷,這對處於戰亂的國家來說,並不鮮見。

英國記者調查局曾在2017 年公佈過一個數據,在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內,美國對巴基斯坦、索馬里、也門發動了563次主要由無人機執行的打擊,大約有384名到807名平民在空襲 中死亡。

儘管今年3月才被爆出谷歌跟國防部的合作,但在美國國防部的官方新聞裡,Maven 計劃很早就透露出跟業界合作的意圖。 而且,國防部原本希望,合作成果會來得更早:2017年底,把計算機算法部署到戰區。

就在國防部這篇官方新聞稿裡,美國副國防部長 Bob Work 說,“國防部必須在整個項目中更有效地整合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以保持優於競爭對手的優勢”。

而且,在這場討論人工智能如何幫助贏得戰爭的科技峰會上,國防部官員Col. Drew Cukor 坦誠,因為政府內部並沒有機構能夠滿足人工智能技術上的需求,所以必須緊密地跟工業界的伙伴 合作。

那工業界的伙伴是誰呢? Cukor 並未明說,但是他在會上提及了谷歌。 他認為,五大互聯網公司正積極地追逐發展人工智能,而且“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前董事會主席施密特已經把谷歌稱作人工智能公司,而不是一個數據公司。”

有意思的是,在國防部網站搜索施密特名字時發現,施密特擔任了國防部旗下國防創新委員會(Defense Innovation Board)的科技顧問。

數千員工抗議,十數人辭職

“谷歌不應該加入戰爭領域。”

很快,一封來自谷歌員工的聯名信公開了。

從4月初至今,近 4000 位谷歌員工簽署了給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的抗議書,希望谷歌不要參與到國防部的 Maven 項目當中來。

除了退出 Maven 項目之外,員工在聯名信中還希望谷歌應該制定、執行明確的政策, 聲明谷歌和其承包商未來都不參與到戰爭相關的技術中來。

聯名信截圖

聯名抗議信的功效似乎並不大,谷歌對外發布聲明說,公司與五角大樓的合作“專門用於非攻擊目的”,而且,提供的是類似開源算法TensorFlow,這跟谷歌提供給其他任何使用雲服務 的客戶是一樣的。 該技術“只被用於標記圖像,再由人進行複核,旨在挽救生命並使人們不必做非常繁瑣的工作。”

顯然,這次聲明並沒有提及谷歌會暫停這個國防項目 ,這讓聯名信裡的一些員工直接選擇離開。

上個月14日,美國媒體 Gizmodo 報導,超過十數位谷歌員工以辭職抗議谷歌的做法。 一些員工甚至直言:

“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已經對(谷歌)回應員工關注、聆聽員工的方式感到越來越失望”;

“如果我不推薦別人來到這里工作,那我為什麼還要留在這裡呢?”

直到上週四,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才在員工集體內部會議上透露,谷歌在製定一套指導準則,細節尚不清楚, 但將禁止在任何武器裝備上使用 AI。

又等了幾天后,終於在今天(6月1日)等來了谷歌官方的最終確認: 谷歌跟美國國防部的 Maven 項目在明年3月到期後將不再續約。

這條消息是由谷歌云服務主管 Diane Greene 在谷歌內部宣布的,Diane 是谷歌內部高管對 Maven 項目的重要維護者。 在谷歌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飛飛曾表示反對的時候,Diane 作為李飛飛的老闆,力挺了這個項目。

谷歌跟軍方合作多年

“ 谷歌人,你們為什麼現在才生氣?”

這是美國媒體 theOutline 對谷歌的發問。 theOutline 是由前彭博的總監 Joshua Topolsky 打造的一個新媒體。 這樣的質問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谷歌並不是第一次跟美國軍方合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9 年前後。

早在2011年,美國國防部的一份預算文件透露,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數據已經成功整合進了國防部的 Real-World 計劃。 這個計劃主要是讓士兵通過軟件,在電腦上就能模擬戰爭實景訓練。 而整合計劃,早在 2009 年就出現在官方文檔裡了。

2013年,國防部預算文件再一次提到谷歌業務。 這一次,同樣是谷歌地球,它的可視化測繪功能運用到了“全球戰鬥支持系統”裡。 這個系統能夠追踪個體的身份、狀態、全球貨物從出發到終點的移動位置。

從2014年到2017年,谷歌通過旗下收購的一家公司 Skybox Imaging 與軍方合作。 這家公司在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可能並不為大家所熟知,但它非常擅長捕捉詳細的地形照片和視頻,2014年以5—10億美元的價格被谷歌收購。 2015年開始,Skybox Imaging 向海軍研究實驗室提供衛星圖像。

密探在聯邦合同和經費數據庫(www.fpds.gov)進行搜索時發現,以國防部、谷歌為關鍵詞,谷歌作為合同承包商出現的次數為18次。

但是,谷歌並不是唯一一家跟國防部有合作的科技企業。 跟谷歌參與軍事相提並論的,還有微軟和亞馬遜。 亞馬遜為國防部提供圖像識別技術,而微軟則為軍隊和國防單位提供雲服務。 亞馬遜還是美國情報機構(CIA)雲服務的主要提供商,與中情局曾簽署了6億美元的合同。

100年前的抗爭

科學和戰爭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類似的爭議100年前就出現了。 甚至有一位科學家為了抗議科學用於戰爭,自殺了。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一位叫克拉拉的德國化學家,抗議把氯氣用於戰爭,舉槍自盡,死在兒子的懷裡。

克拉拉抗議的對象,卻是她的丈夫——著名的化學家弗里茨·哈伯。 因為哈伯,就是那個幫助使用氯氣來製造化學武器的人。

氯氣,這種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因為方便生產和偽裝,是一種危險的化學武器。

當時,同為化學家的哈伯參與了德國的軍事工作。 在他的督導下,氯氣作為化學武器首次部署在比利時的第二次伊珀爾戰役中:

5730筒氯氣,全部靠人力拖運到前線,當德軍徒手打開,168噸氯氣借風勢被釋放到空氣中,直奔英法聯軍。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戰役,德軍傷亡3.5萬,協約國1.5萬​​人中毒,其中5000多人死亡。

但是,這次釋放的化學毒氣並未使德軍在戰局上有所突破,等待他們的,只是來自英國的報復性毒氣襲擊。

到底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軍事上,會不會造成更大規模傷亡? 又該如何避免高科技為軍事作倀? 100 年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我們面臨的是同樣的道德和倫理爭議。

一位離開的谷歌員工提議,谷歌會議室應該命名為“克拉拉•伊梅瓦爾”,就是用以紀念這位因抗議科學參與戰爭吞槍自盡的化學家。

就在谷歌“AI軍事門”風波爆發的同時,美國國防部的另一個計劃已經在路上了,那就是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計劃(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JEDI)。 這是一份價值100億美元的單一合同,並將在年底之前決定誰將成為合作夥伴。

被認為最有可能的勝選的三家公司?

谷歌、微軟、亞馬遜。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矽谷密探©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6760.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谷歌:五角大樓,我不跟你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