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日本2016年的數據表明,2016年10歲到30歲以下的人有33,156人失蹤。說到失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被誘拐,要麼就是在哪不小心發生了事故,但近幾年來日本發生了新的失蹤形態。
這些人一般都是10歲到30歲以下的人,有些人不是被誘拐,也不是在哪裡發生了事故,而是在網上發布「求收留」的訊息,找到了收留的地方,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的原因有很多種,一些沒有回家接受採訪的人,她們離開家的原因是這樣的:
受不了媽媽說她學習不夠努力消失了;
因為家庭關係複雜不想呆在家裡離家出走;
大學退學後因為前途問題跟父母發生衝突選擇離開家;
和媽媽發生矛盾,媽媽對她說:「你不要回來了。」;
跟媽媽吵架後離家出走;
跟父母吵架後住在男人家,結果住的男人對她施暴,又逃了出來。
看似讓人瞠目結舌的幼稚理由,但對10歲到30歲以下的人來說,那消失的3萬人中,這些原因在逐步增長成為「失蹤」的原因。
離家出走的人都是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或者是跟父母吵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不願意回家是因為關係沒有修復,有煩惱也沒有辦法跟父母傾訴,所以寧可跟陌生人在一起,也覺得陌生人會比較能傾聽自己的訴說。
但離家出走,是要付出代價的。有些孩子是不知道藉助在陌生人家裡要犧牲自己的身體,有些人則是被一些花言巧語騙出去。
那離家出走的孩子
都去哪裡了呢?
孩子們會選擇在網路社交軟體上求助留宿,馬上就有人願意收留。
而這樣就會變成…
女方:通過發生關係換取住宿的現象,隔一段時間就會換一個地方,有些孩子甚至被迫發生性關係。
男方:通過提供住宿解決需求的現象。
當然也會有覺得這些人需要幫助而讓離家出走的孩子入住家裡
漸漸地還會演變出許多誘拐未成年事件
9個人頭事件犯人也是通過讓女中學生住家裡的時候發生的。
也有的人通過離家出走的人以「包住宿」的條件僱傭他們工作。
比起回家,離家出走的人寧可在居酒屋站著幹活到凌晨3點,拿著不高的薪資,不再聯繫父母,獨自生活。
那些離家出走一般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除了家庭也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於是在社交軟體上求助。也因為沒有正確的指引,離家出走的人沒有選擇去解決根本原因——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無家可歸,而是離家出走選擇逃避,走向未知的危險。
即便這些「失蹤的人」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即便是知道會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傷害。
如果有一個可以讓孩子們求助的機構,也能避免誘拐事件以及未知的危險發生吧。也有機構想要幫助這些孩子,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家庭的原因。
一些父母也有這方面的苦惱,覺得沒有辦法跟子女溝通到位,也有父母報班去上課,想通過更多的交流了解孩子們的想法,避免更多的「失蹤人口」。
造成日本社會一年消失3萬人口,這絕對不是偶然,也是日本正面臨的一個社會課題。
但造成這樣的現象
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選擇離家出走的孩子:
再怎樣,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不會害你的人,有時候愛的方式過激了,也會造成誤會,但在溝通上有誤會,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即便離家出走前是因為爭吵分開,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父母只會每日以淚洗面。可以在相關機構上尋求幫助,但不要邁出危險的一步,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離家出走的孩子的父母:
好的家庭環境是建立在溝通之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既然選擇養育一個生命,最起碼在孩子成年之前,應盡父母的義務,即便再怎麼憤怒,讓孩子「不要再回來」這樣話對成人而言可能是一時的氣話,但對孩子而言是童年的陰影。
接收離家出走的人:
在網路上看到尋求幫助需要留宿的人,如果這個孩子願意相信你,請立即聯繫相關協助機構吧,這才是幫助人正確的方向。因為如果她是未成年的情況下你收留了這個孩子,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收留,都有誘拐未成年的嫌疑,這是要負法律的責任的。
我們總是用最傷人的話說給最親近的人,卻更願意相信素未蒙面的陌生人,這樣的社交方式,難道不是病態的嗎?
視頻翻譯:秋秋字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