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隱私還是便利? 谷歌的AI黑科技和百度李彥宏的尷尬

今年的谷歌I/O大會毫無懸念,又懸念叢生。 之所以毫無懸念,是因為大會的唯一主題詞肯定是人工智能,幾乎所有新產品背後都貫穿著機器學習技術;之所以懸念叢生,則是因為外界都在期待和關注這家科技巨頭到底能 將AI技術推向怎樣的新高度。

人性化的背後是隱私

昨天發布的諸多新軟件產品,在AI時代煥發出的新體驗讓人大開眼界。 Gmail可以自動預判幫用戶撰寫郵件;Photos可以自動幫用戶分類和修圖;Assistant不僅可以同時聽懂用戶的兩個不同指令,還可以自動幫用戶預訂餐館;News可以自動為用戶搭建新聞專題, 提供熱點事件的來龍去脈;Lens可以自動為用戶進行信息推薦和文本轉化。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當然,全場最炫酷的一幕是Assistant的自動預訂功能展示。 用戶只需要把需求告訴Assistant,AI就會在後台自動給商家打電話預訂。 在現場展示中,觀眾基本聽不出打電話的居然是一個AI機器人,其對話的自然流暢程度幾乎已經可以以假亂真。

這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功能來自谷歌的Duplex語音項目,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雖然訂餐館約理髮的現場展示天衣無縫,但谷歌並沒有吹到天花亂墜。 Duplex是專門針對特定場景進行預先訓練,目前也只能用於特定目的的用途。 可以理解,如果遇到特別話嘮、不斷打岔的商家,這個機器人也會犯暈乎。 谷歌打算將這個功能用於各種電話預訂服務,獲取更多數據進行訓練。

機器學習最需要的就是數據和訓練,而海量用戶和數據是谷歌推進AI研發的最大優勢和基石。 谷歌有的是十億級別用戶基數的產品:Android全球用戶去年就超過了20億,而搜索、郵箱、視頻、瀏覽器和地圖等諸多產品幾年前就突破了10億級別。 谷歌幾乎免費為全球用戶提供完整的一套互聯網服務,同時也獲取了海量的用戶數據,用於自己的廣告服務和AI研發。

但另一方面,用戶想要享受到谷歌AI技術帶來的諸多人性和便利體驗,就需要將自己的個人數據和網絡行為越來越多地託付給谷歌。 換句話說,你有多相信谷歌,就能享受到多少便利功能。 在AI時代,谷歌正在成為用戶的網絡大管家,獲取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數據和隱私。

具體舉例一下:Gmail為你自動撰寫郵件,意味著谷歌知道你通訊錄上的朋友、地址、電話等信息,收集你平時習慣的說話和用詞方式;Photos為你自動分類修圖照片,意味著 谷歌知道你照片裡的所有朋友;Assistant體貼入微、關懷備至,意味著谷歌知道你的各種消費習慣、出行記錄、支付信息;News知道你的喜好傾向和關心話題;Lens知道你拍了什麼照片 什麼物體。 當然,還有存有你所有密碼的Autofill功能。 一言以蔽之,谷歌幾乎知道你在網上、手機上的所有秘密,如果你授權的話。

李彥宏的自信與尷尬

有趣的是,我記得前段時間,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公開表示“中國用戶願意放棄隱私換便利”,引發了不少網絡眾怒,甚至是央視等官媒批評。 他的原話是,“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相對來說也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其實,李彥宏後面還有兩句話,不能斷章取義。 他說:“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

單純就事論事的話,李彥宏所說的完整意思並沒有問題。 這原本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推進人性化服務和AI技術的正向循環。 用戶信任互聯網公司,把自己的數據授權給他們;而互聯網公司在保證用戶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數據提供便利服務,利用數據進行機器學習訓練,借助數據獲取廣告營收。 這正是谷歌所做的,是谷歌的業務模式,也是推進谷歌AI技術的動力。

那麼,為什麼李彥宏說這話會遭致群情激憤? 個中原因顯然大家都知道。 隱私從來都是一個敏感話題。 即便商業模式如此,谷歌也不一定敢說這話,更何況是負面纏身的百度。 此前的一系列過度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公眾責任的負面事件,尤其是屢禁不止的虛假醫療廣告問題,已經嚴重破壞了百度的品牌形象和公眾信任。

李彥宏有學識、有技術、有事業、有顏值,也是目前最為成功的矽谷海歸創業者。 如果不是百度層出不窮的各種負面,他應該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優質和陽光的企業家偶像。 同樣,百度也是中國技術研發與儲備首屈一指的互聯網巨頭,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領域更是走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最前沿。 去年7月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李彥宏坐著自動駕駛車行駛在北京五環路,談笑風生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但從未間斷的負面事件,使得百度的品牌形像一次又一次地蒙羞。 而魏則西事件就是百度公眾形象迄今的最低谷。 李彥宏在2016年6月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曾經表示,自己也會上網看公眾對百度的評論。 當年10月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時,同樣遭到了余怒未消的學生抗議。 李彥宏在台上若無其事,百度搜索也顯示什麼都沒有發生。

相信李彥宏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企業高管,那隻能說明他認為公眾已經忘卻了百度的負面,對自己和百度的形象擁有強烈的自信,才會一次次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 。 正如他公開表示,谷歌是因為競爭不過百度才退出中國市場。 實際上,在谷歌高層衝動之前,谷歌在中國大陸搜索市場一度佔有30%的市場份額。

AI時代更要責任與道德

一家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公司,其業務基石是用戶和數據。 獲得用戶的數據和信任,背後則是沉重的責任。 而一家致力於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公司,則需要更大的責任與道德,首先必須是一家重視安全、有道德、擔責任的公司,才能保證AI技術被用於善意。 否則, 技術的濫用,數據的洩露,都會給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用戶隱私保護不利這方面,社交巨頭Facebook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三方開發者私下出售用戶數據,讓Facebook面臨著監管部門的沉重壓力,市值也一度蒸發了500億美元。 扎克伯格不得不多次向公眾公開道歉,親自前往國會接受長達十個小時的車輪戰聽證會。 相比之下,我並沒有看到李彥宏有同樣的道歉誠意。

在微軟Build大會和谷歌I/O大會上,兩大科技巨頭在談到人工智能的同時,都強調了保護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的重要性。 微軟CEO納德拉花了不少時間談論人工智能背後的三大原則——隱私、責任與道德,並在微軟組建AI道德委員會。 谷歌CEO皮猜則表示,科技可以是積極力量,但深切感到有責任正確處理和運用。 今年的谷歌I/O大會談論了很多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運用;新版系統Android P花了不少精力,用於改善數字健康,減少用戶對​​智能手機的沉迷與依賴。

實際上, 高舉“不作惡”大旗的谷歌雖然沒有百度這樣的負面纏身,但他們的每一次技術更新,都面臨著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 完全可以說,谷歌的不作惡,更多是來自於頭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來自遭受的一次又一次處罰;正是政府的監管壓力,迫使谷歌在用戶數據面前守住 紅線。

2011年谷歌因為非法處方藥廣告,曾經被美國政府處罰5億美元;2011年,谷歌因為違規推廣自己的Buzz社交產品,同意接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長達20年的審查;2012年谷歌繞開Safari瀏覽 器違規獲取用戶隱私,遭受了的2250萬美元罰單;2013年谷歌街景車輛採集用戶數據,遭到美國700萬美元處罰。 最近一次打擊來自有劫富濟貧文化的歐盟,谷歌因為在搜索結果中偏袒自家網頁遭受了歐盟24.2億歐元的天價處罰。

此次谷歌I/O大會發布的AI產品,絕大部分都不能在國內使用。 國內互聯網巨頭也在大力研發自己的AI技術,在生活便利功能方面,國內巨頭甚至比谷歌做得更好,例如高德百度地圖在生活服務方面就優於谷歌地圖。 不過,人工智能的背後首先是責任與道德。 希望國內互聯網巨頭在學習矽谷前沿技術的同時,也能承擔起相關的責任。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新浪科技©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527.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隱私還是便利? 谷歌的AI黑科技和百度李彥宏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