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體系都不需要區塊鏈這個體系可以不需要區塊鏈
原標題:火幣袁煜明:區塊鏈的本質、意義與商業體系設計 | 清華x-lab公開課
啦啦啦,上週四由清華x-lab及校研團委創新創業中心聯合打造的面向清華大學全體學生、教師、校友的「區塊鏈」系列公開課程第三節課正式開始,這一講的嘉賓是來自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的院長袁煜明。大資料文摘為不能來到現場的同學們帶來了講座實錄,請大家來先睹為快吧!
在接受新內容之前,也可以複習一下學過的知識喲~~關注大資料文摘,閱讀相關文章。
IBM任常銳:讓區塊鏈真正為商業所用 | 清華x-lab公開課
節點資本王明遠:區塊鏈為什麼能改變世界 | 清華x-lab公開課
股份制的缺點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回到母校和大家一塊來交流。我2003年考入清華,當時在機械系學習了一年,然後轉入自動化系學習,後來本科、碩士都是在自動化系完成的。畢業以後先在國泰君安,然後到興業證券做TMT的行業研究,所以當時包括像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都是我的研究範圍,直到最後在今年年初選了區塊鏈的方向,加入了火幣,主要研究區塊鏈。
今天我的題目是叫「如何用區塊鏈來改造生產關係」。今天內容分為幾部分,第一是股份制有很大的缺點,為什麼有缺點,缺點在哪裏;第二是區塊鏈為什麼能夠改造生產關係,改造的原因是什麼,根本驅動力是什麼;第三是區塊鏈能夠改造生產關係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最後是基於供給區塊鏈商業體系的設計,如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的商業體系。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是分散式賬本嗎?是點對點傳輸嗎?還是非對稱加密?可能還有很多人會覺得是去中心化。
但我覺得都不是,這些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本質。
我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共贏,我們在同一條船上。
網際網路思維,如果用兩個字概括,可能是使用者,可能是閉環,見智見仁。區塊鏈思維,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那就是共贏。
協作共贏是人類能在自然界崛起的最根本原因。就像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的: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之所以我們人類能打敗各種比我們強大得多的野獸,最終在自然界崛起主宰地球,很大程度靠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形成了集體,一塊協作共贏。
最開始人類的協作靠的是語言文字,之後有了造紙術、印刷術就效率更高了,再到股份制、網際網路,都是在幫助人類實現協作共贏。現在到了區塊鏈。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裏,股份制是個很先進的機制,能把大家團結到同一條船上合作共贏。
股份制是怎麼出現的?是出現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都要坐船出去冒險,可是單個人都沒有那麼多錢,只好大家一塊湊一湊錢,成立股份公司,每次出海探險回來,按照股份來分配利潤。
所以當時股份制是很先進的機制。
但現在社會已經又向前發展了五百年了,發生了很多變化。仍然去套用大航海時代的股份制,其實已經是刻舟求劍了。
給大家說三個段子:
第一個:網際網路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第二個:A股所有軍工企業的市值加起來,不如三瓶酒。
第三個: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買不起上海10平方米的房子,北京也買不起,但是,只要賣掉1%的股份,馬上可以買下整套別墅。請問,樓市和股市,哪個的泡沫更大?
這三個段子之所以成為段子,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這三句話都很荒謬。但更可怕的是,這三句話都不是魔幻現實主義,都是現實,都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可以去指責人心不古,指責投資機構利慾薰心,就知道炒房炒股票,指責網際網路企業家缺乏社會責任感。但我們有沒有去深思過,這種荒謬的事情這麼多,肯定是有原因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最本質的原因就在於股份制。
大航海時代人家當年開船出去,別無所求,就爲了獲取利潤。但現在的企業,為什麼還是隻把利潤作為唯一的標尺。
軍工企業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利潤的標尺下的確沒法和白酒企業比,所以市值就是沒有三瓶酒高。
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其實為社會降低了資訊傳播成本,大幅提高了社會效率,其實是很有價值的,但股東不滿意啊,沒有創造利潤啊,只好想盡辦法讓羊毛出到豬身上,讓狗買單。
包括為什麼很多A股很多公司一年利潤沒多少,買套房子都買不起,賣掉一點點股份就可以買下一套別墅?當然這裏肯定有一些股票是垃圾股,炒作到比較高的市值,但還是有很多股票,技術上有很多突破,行業地位很高,就是沒有利潤。
基金經理願意去給這些股票估值溢價,願意以比較高的市值去對公司估值,所以他們市值還是高。但基金經理投資過程中也很難受,雖然他們有樸素的想法覺得這些企業很偉大值得投資,但市盈率太高總是感覺和自己的理念不符,也容易被基民罵。
這些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股份制下只追求利潤,企業只對股東賺取利潤負責,市場把利潤作為評估公司的唯一標尺,從而造成的畸形。
現代的企業,是個龐大的體系,非常複雜。好的機制,應該可以把各方面力量都調動起來。但現在只有幾個大股東在焦慮,在著急怎麼做利潤。
其他人呢,比如客戶,拿的是公司的產品,產品好用就行,和公司股份沒關係;比如供應商,拿的是公司的貨款,和公司股份也沒關係;比如推廣渠道,他們只拿返點,和公司股份也沒關係;就算是員工,多數員工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工資,不是股份,所以公司股份怎麼樣和他們沒關係。
這不是一個共贏關係,不是一種好的機制。
我們來看看區塊鏈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51%攻擊。如果單個礦池的算力超過51%,就可以爲所欲爲。但比特幣這麼多年下來,為什麼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事實上出現過很多次,包括BTCGuild、ghash,都曾經接近甚至超過51%的算力。中本聰已經不知所蹤,為什麼他們沒有選擇操控比特幣?因為一旦礦池算力接近甚至超過51%,群眾就開始擔心,幣價會下跌,礦工們紛紛退出礦池,最後礦池自己也去主動限制算力增長。
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有凝聚力,是因為礦工、礦池有崇高的情懷和對比特幣的熱愛嗎?或許有一些,但多數礦工都是普通人,最主要的,是因為比特幣設計的是一種共贏機制。大家都在一條船上。
大家注意我前面詮釋共贏機制時,用的不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對於團結廣大礦工來說,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我們是在一條船上,你要是打自己的小算盤,船會沉。
再舉個例子,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他當年創立以太坊的時候只有20歲,也不知道怎麼如何創辦一家公司。他怎麼辦?他發了一圈郵件,回覆他電子郵件的前10位成為聯合創始人。在傳統股份制公司的體系裡看很不靠譜,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以太坊獲得了成功。現在Vitalik已經是幾百億的身價,是歷史上身價最高的碼農了。
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當年Vitalik不是那麼幼稚,設立了一個股份制公司來做以太坊,現在是什麼後果。
第一種,就是把程式碼完全開放出來。那就是給社會做貢獻了,什麼好處也得不到。現在整個IT世界的執行,每天都需要全球資訊網,需要Java,需要關係型資料庫,但有人還記得是誰發明了他們嗎?那些人對IT產業做出的貢獻,我覺得要比比爾蓋茨,比扎克伯格更大,但他們最後完全沒有在財富上得到體現。
第二種,就是通過股權融資,通過捐贈,頑強地活下去。就像中國的AcFun,也就是A站。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位是二次元愛好者,雖然我也不是,但我知道A站是中國二次元文化的源頭,是很多很多粉絲心裏的聖地。A站一直恪守「我就算倒閉,也不會收使用者一分錢」。
但節操帶不來利潤,A站被賣來賣去已經賣了六七次了。你在粉絲心裏是個寶又怎麼樣,帶不來利潤的只能被賤賣。前一陣二月份時,一度A站已經關了,官微發了一條特別悲壯的微博「我想再活五百年」。
無數的粉絲在下面留言,挽留,鼓勵,祝願。可是這不是一種共贏機制,粉絲再多,他們不是股東也不是管理層,他們改變不了現狀。很高興地看到最近A站又艱難地復活了,但我感覺A站未來的路都還是比較艱難的,不太可能像以太坊那麼風光。
第三種,就是靠做廣告,靠向土豪收費,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樣的公司太多了,我不一一舉例了。那些APP,曾經大家都很喜歡,但最後爲了賺錢,都開始變味了,也被很多使用者罵,他們終究變成了他們當初討厭的樣子,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所以區塊鏈的商業架構,比起傳統的股份制來說,是一種質的提升。
區塊鏈如何改造生產關係
這裏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麼區塊鏈能改造生產關係,我們梳理了四大最根本的驅動力,一個是區塊鏈如何改造生產關係,五大表現形式,客觀、理性地來分析區塊鏈相比傳統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先說四大驅動力:
1.加密演算法的程式碼代替傳統契約
合同,有短期的有長期的,有正式的有非正式的,或者更寬泛的概念叫契約,其實這兩個詞在英文裡是同一個單詞「contract」。狹義的說,所有的商品或勞務交易都是一種契約關係,廣義的說,所有商業體系的規則和約定,不管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通過契約的。
傳統的契約,爲了保障真實性,需要簽名、蓋章、複寫,一式幾份。而現在基於加密演算法的程式碼,可以用數字簽名來證明身份,用雜湊指標來確保內容沒有被篡改過,用智慧合約來保證程式能自動執行。
這是一個很根本的驅動力,因為商業體系裡最重要的東西,契約變了,會引發商業體系一系列的巨大的變化。
2.實現資產廣義化
大家都看過資產負債表,都知道一個公司的資產包含哪些類別,貨幣現金,存貨,應收款,預收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等。按照傳統的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論,資產和對應的資產收益率,決定了公司的利潤。
但自從有了IT和網際網路,我們發現很多過往的理論都不成立了。有很多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常年不盈利但就是估值非常高,有很多人想要從傳統的財務分析的理論來自圓其說,比如不看PE,PB,比如改看現金流,看EBITDA等等,但還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最開始不僅沒利潤,連收入也沒有,財務報表完全沒法看,但估值就是一直很高。這時候你是很無力的,不知道怎麼解釋這種高估值。
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以前學物理的時候都學過暗物質吧。其實暗物質是沒法直接探測到的。但人類在天文學觀測中發現,有大量現象是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沒法解釋,直到有人提出來,可能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質,一下子豁然開朗,都解釋得通了。
IT和網際網路的世界裏有很多暗物質。
比如你有很多使用者,或者你有海量的資料,或者你有很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產品經理,或者你有很多很好的創意和想法。這些對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價值,只是在傳統的財務報表上沒法體現。
但有了區塊鏈以後就不一樣了,一切都可以用通證固化下來。成為使用者可以獲得token,成為員工可以獲得token,貢獻資料可以獲得token,貢獻創意也可以獲得token。Token的價值裡,把這些隱性的資產終於第一次顯性地表達出來了。只有顯性地表達出來,才能更有利於我們把這種資產的價值發揮出來,對價值進行評估,以及可能的價值交換。
3.實現所有者、生產者、使用者的統一
按照傳統規則,比如你是一個餐廳的顧客你就只是顧客,你哪怕天天去餐廳吃飯,最多成為VIP客戶,餐廳也不是你的,當然你有本事搞定餐廳老闆娘另說哈。而且你覺得餐廳的菜應該怎麼做,餐廳裡的花應該怎麼擺,也輪不到你,你不是餐廳的員工。
傳統世界的企業家有句話,叫使用者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我由衷地欽佩這樣的企業家,知道把使用者和員工放到股東之上。實際上能這麼堅持的企業家是很有限的,企業管理層的職責就是向股東負責。能在融資時把10%的股份拿出來分給早期使用者的,也只有像Reddit等極少數企業。
而在區塊鏈的世界裏不需要你做這樣的排序,你的使用者也是你的員工也是你的所有者,大家到了一條船上,這纔是一種共贏的機制。
4.細化權責劃分的顆粒度
著名經濟學家科斯有一個論斷:權責界定越明晰,經濟就越容易達到帕累托最優。作為一個非經濟學專業的人,我看到這樣的話一開始是不理解的。這還不簡單,把合同寫得詳細一點,各種條款都寫得儘可能寫清楚不就好了麼。
我們團隊的經濟學副教授告訴我,在傳統世界裏是做不到的。有一個概念叫檸檬市場效應,在美國俗語裡,檸檬市場就是次品市場。
但事實上,除非是賣非常標準化的產品,要不然產品的賣方永遠是擁有比買方更多的資訊。比如二手車市場,賣家再怎麼說自己的車好,開了一陣後都可能發現存在各種問題,所以賣家說什麼買家都不信,就是壓低價格,那這麼壓低價格下賣家只能賣劣質二手車,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這叫非對稱資訊學,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未來我們有了區塊鏈,可以很大程度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賣二手車的合同不再是個普通的合同,而是一個智慧合約,買家在買車後,無論是發現車哪方面有問題,都可以約定好,哪些是賣家責任,哪些是買家責任,分別對應賣家應該賠多少,然後自動執行,當然這過程需要結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最終消除雙方的資訊不對稱,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優化,這就是權責劃分的顆粒度細化的效果。
以上是四個驅動力,這是根本動力,接著再討論五大表現形式。
1.降低信用門檻
我們都知道,槓桿很重要。雖然槓桿有風險,但必須承認槓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個商業世界的效率。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企業和個人能有槓桿?最核心的是因為他們有信用。所以,信用能產生槓桿,我們信用門檻能夠降低,就能激發很多生產力。
我讀中學時曾經有過很神奇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我當時想了很縝密的方案,把每個人成年以後的30年人生證券化上市,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但控股權在自己手裏,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成年後歸還本人,結婚的過程是個換股的過程,最後誰控股取決於誰的家庭地位高。
貧困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獲得資助,主業無聊又不敢辭職下海的人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嘗試挑戰,經紀公司可以通過方式鎖定那些懷才不遇的北漂,多麼美好的未來啊!
可惜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律所、會計事務所。現實的世界,信用的門檻是很高的,需要給第三方中介機構支付高額的費用。比如一個公司IPO,律師費和審計費各需要幾百萬,就不要說承銷保薦費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了。公司規模小一點投行都懶得搭理,更何況個人。除了少數超級明星,普通人這輩子都不可能上市。
但有了區塊鏈以後,一切都變得可能了。由於無需中介就可以實現各個節點的相互信任,每個個體的資訊,哪怕是細微、不重要、價值有限的資訊、交易都可以放到鏈上來公證,沒有人能篡改,也沒有人能賴賬。把個人時間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區塊鏈應用,但至少變得理論上有可能了。
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現有的商業體系裡是無法實現的,但現在都變得有可能了。所以信用門檻可以被大幅降低,從而激發很多生產力。
2.打破公司組織邊界
按照科斯定理,企業的邊界即為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等於市場的交易成本。之所以企業會存在,就是因為市場行為中是存在交易成本,這個交易成本是廣義,所有不誠信或資訊不對稱產生的代價都以交易成本表示。
所以不如用企業來管理,企業管理效率不差的情況下,企業內部交易成本更低。但是如果你有一種好的市場機制,也能把市場行為的交易成本也降下來,那很可能就不需要大規模的公司了。
舉個例子,去年12月份有個新聞很多人都關注了,就是谷歌宣佈由AI科學家李飛飛執掌谷歌AI中國中心,大家都對李飛飛充滿期待。可是有誰知道李飛飛是如何在AI屆崛起的嗎?她的第一步成功,是來自ImageNet。
大家要明白一點,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最難的並不是演算法本身,而是海量的有標籤的資料,來去訓練演算法。那這些標籤怎麼來?李飛飛當時下載了近10億張圖片,準備給那些圖片貼標籤。這個事情,大家想一下,如果找專業的公司來做怎麼樣?
我以前調研過外包產業,一般是在三四線城市,僱傭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管吃管住,有嚴格的培訓、獎懲、質量稽覈制度,我覺得可以說是管理的極致了,但其實效果並不好,人員流動很大,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我估計李飛飛當年的科研經費實力肯定負擔不起。
李飛飛怎麼辦的呢?她採取了眾包模式,通過亞馬遜的AMT平臺,她僱傭了5萬人來幫她做圖片分類,而且僱傭這些人的成本是很低的,AMT上有超過一半的人薪水都是比美國規定的最低標準還要低,因為他們利用的是自己閒暇、碎片時間。
所以,很多時候打破公司的組織邊界,有可能效率會更高。
亞馬遜的AMT平臺,就是通過清晰明確的規則,來消除市場的交易成本,就可以取得比外包企業更好的效果。當然AMT平臺沒有用區塊鏈,所以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不同等級的工作者,單位時間的薪酬、以及接任務的機會都不一樣,不同國家工作者的待遇也不一樣。
亞馬遜從來不公開他的規則,就有很多人質疑。如果採取區塊鏈,那麼更好地消除不透明性,交易成本就更低,就更有利於打破企業邊界了。
所以未來企業這樣的形態可能逐漸被社會組織給取代。取而代之的,一部分是一個一個的自僱人士形成的小作坊,但還有很多,是通過一種鬆散耦合的形式,來達成大規模社會協作。
3.削弱渠道價值
當前我們的商業世界,是渠道為王的。有人會說,不是內容為王麼,不是,那只有極少的一點點頭部能做到內容為王。
絕大數情況下,做日用品的掙不到幾個錢,都給商場超市打工了;開商場超市的一年也掙不到幾個錢,都交房租了;原以為網際網路可以一定程度地消滅渠道,結果網際網路入口本身成爲了控制力更強的渠道;做個電商都把利潤交給電商平臺了;做遊戲的現在流水的大頭全都給網際網路渠道了。
這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做產品和內容的,辛辛苦苦想出創意,設計產品,加工製造,質量把控,到頭來沒掙到多少,被渠道商坐享其成,長此以往誰還好好研發生產產品。
好的體制應該是有「自來水」的,這個概念是對應水軍的,水軍花錢纔有粉絲,「自來水」不需要花錢粉絲自然而然來了。
通過區塊鏈,生產者第一次可以把產品和內容直接推廣出去,由廣大人民群眾來評判,好的內容,群眾就願意轉發,因為他們也可以獲得獎勵,大家都是自來水,不需要再去被傳統渠道盤剝,也不需要被網際網路渠道,被那些流量入口盤剝。好的產品和內容,即使不是頭部,也會傳播開去,自然價格會上去。
生產者和使用者,第一次坐到了同一條船上。渠道商,要被擠下船了。
當然,大家注意一下我的表述,沒說消滅渠道,而是說削弱渠道價值。渠道肯定是有價值的,只是不應該由渠道來主導整個商業世界。
4.組織長尾供給
這部分的內容綜合了我和工信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新加坡國立大學周巨集騏教授交流所得。
雖然2014-15年共享經濟的概念就已經火了,但傳統的網際網路更多是一種分享經濟,不是共享經濟,因為他的供給都是有少數頭部商家來提供的,這種情況下,會非常悲哀的出現消費降級。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不管去全國哪裏旅遊,風情街賣的都是一樣的紀念品,都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來的,你想買有特色的,對不起沒有,義烏不能爲了你們幾個文藝青年專門定製不一樣的;再比如網際網路上,比比皆是的都是團購、拼單,價格可能是降低了,但賣的都是爆款,就是符合大眾審美的東西,一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其實反而是被抹殺了。
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裏就不一樣了,我有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我想要一罐八寶粥,有來自巴西的鷹嘴豆,法國的黑松露等等各種食材,你可以把你的需求列出來,再付出一定量的token讓別人相信你,來一塊組織生產這個東西。
或者有些個性化的東西還需要專門定做,需要3D列印等等,也都可以實現。你可以這個理解為C2B,C來組織長尾的B的供給,但前提是C有足夠的信用來證明自己,這就需要區塊鏈。
5.改變企業追求壟斷天性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大家都看過吧?可能在大家印象裡,這部電影的主線是小李子的那個角色柯布,妻子陷入夢境不能自拔最後身亡,然後他懺悔、救贖的過程。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部電影另外有條主線,就是一個利慾薰心的資本金齊藤,爲了打敗競爭對手壟斷市場,不惜花重金僱專業團隊去植入費舍的夢境,就爲了讓他放棄他老爸的企業。
這是個非常黑暗的故事。電影裡有句臺詞我印象特別深。就是他們在討論如何買通飛機上的空姐空少時,齊藤淡淡地說了句,不用了,我已經買下這個航空公司了。為什麼他這麼隨意的砸錢?就是因為這裏的利益太大了,資本家都想要追求壟斷行業後的巨大利潤。
有人會說,不是有反壟斷法麼。但法律的判決是嚴謹慎重的,幾年前有過騰訊與360大戰,去年又有過菜鳥和順豐的資料之爭,都有過是否屬於壟斷的爭論,但也沒有最終結論。在我們看來,最好的不是用法律去判定和懲罰那些壟斷者,而是,從根本上,把資本家追求壟斷的天性消除掉。
資本家追求壟斷,是因為追求壟斷行業後的利潤。但在區塊鏈模式下,每一條鏈,每一個生態,雖然會希望更多的人蔘與進來,但因為不追求利潤,不會非要去爭個你死我活。所以很多鏈會去開放介面,會去做跨鏈,去做價值的交換。這纔是種更加共贏的機制。
區塊鏈的體系設計
我們體系設計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是圍繞供給,從供給出發,一切圍繞促進生產力。請一定記住這點,這個基本思想會貫徹在待會的體系設計裡,後面有些觀點也許你一時覺得不理解,就想一下,我們是基於供給的,可能就理解了。
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不兼顧需求與供給,這是經濟學的兩個基本概念啊。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從經濟學的歷史來看,1776年,亞當斯密就已經提出了供給曲線;但一直過了100年,到1871年,奧地利學派纔在心理分析和主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需求曲線;再到1890年,馬歇爾發表《經濟學原理》,把二者集大成。之後兩者交叉,然後移動,然後博弈論,再到行為經濟學。所以,從歷史來看,需求的研究必然是滯後於供給的。
現階段區塊鏈還處於初期,供給是稀缺的,所以研究需求的意義不大。就如福特當年做的調查,「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沒有人會知道需要一輛汽車。
所以,我們現在,處於的是區塊鏈經濟的1776年。現階段,我們只專注於供給側,研究如何激發和激勵生產力。
第二條原則,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體系都不需要區塊鏈,不要爲了區塊鏈而去區塊鏈。
這裏兩個意思,一個是完全標準化產品,比如做個抹布啊,襪子啊啥的,這個壓根不需要區塊鏈,用基本的生產管理就可以了;一個是供給無瓶頸。如果供給有瓶頸,比如就算是做襪子,但是是1000雙限量版的襪子,那也是可以用區塊鏈來調節的,待會後面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體系設計裡兩個最主要的問題,通證怎麼來,通證怎麼用。不要告訴我說通證怎麼來,用法幣買,通證怎麼用,換成法幣獲利了結。那還要區塊鏈幹什麼,去澳門賭場就好了。事實上區塊鏈體系下的玩法非常非常多,會讓你歎爲觀止。
我們先來看通證如何產生:
這裏我們參照了CSDN 孟巖先生提出的0-3級分配體系。這裏我們劃分了0-2級的分配體系。0級分配是挖礦,1級是市場行為,2級是系統的巨集觀調控。
0級分配,可以簡單理解為挖礦,是讓系統產生增量token的。工作量證明,比如比特幣挖礦,比如你在這個餐館消費多少次,論壇寫文章寫多少篇,都是廣義的工作量;忠誠度證明,比如POS是一種,持有幣就可以獲得利息幣,時間越長,中間沒有拋售,那就獎勵利息越多;工作效果證明,那就要看結果了,不是說你論壇文章寫得多就可以,比如看轉發量,點贊量,評論量,來決定要給你多少token獎勵;還有一種是提供外部資源,不論你提供頻寬,儲存,包括你提供了錢,都是一種可能的獲得token的途徑。
再說1級分配。就是指在這個體系裡的市場迴圈流動,從而可以獲取的token。
比如生產傳播獎勵鏈,這個和工作量證明、或工作效果證明的獎勵模式都不一樣,你覺得這篇文章好,你可以給作者獎勵token,但你並不是白給的,你可以轉發出去,下一個人如果覺得好,那就獎勵作者,也獎勵你,就這樣一層層傳遞。優秀的產品和內容的作者獲得了巨大的獎勵,前期的傳播者,承擔了渠道的角色,也取得了很不錯的獎勵。
提供信用,就是你為系統提供了信用和背書,無論是做擔保、增信、或者是監督、鑑別,尤其涉及到鏈下資訊的上鍊,都應該有獎勵。
提供流通。我們知道流動性是可以有溢價的。
雖然說渠道不是商業體系裡最重要的,但也是有價值的,包括在使用者間流通、或是跨鏈流通。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在供應商和使用者間提供流通,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時候,雖然有很多token的權利,但真正想要用這些權利的人,未必有時間和能力獲得token的獎勵,反過來說能去挖礦的人未必有興趣去使用token,所以需要第三方來連線供應商和使用者。
提供組織性。包括組織社羣、維護系統、記錄賬本等等,都應該獲得獎勵。
再說2級分配。1級分配都是市場行為,2級分配是系統的巨集觀調控。
巨集觀調控,最主要兩個目的,收斂性和魯棒性。
收斂性就是要抑制持續的單向流動,最後導致系統崩盤。比如token的集中度持續提升導致的壟斷,系統可以向富人多收費來縮小貧富差距;比如傳銷式泡沫,或者說龐氏泡沫,可以對短期的大幅上漲的資本利得收費;再比如擠兌與踩踏,導致的價格瀑布式下跌,系統可以設立備付token池,出現這種情況時就回購以穩定市場。
魯棒性就是抵禦惡性衝擊。比如烏龍指,或者系統崩潰,或者黑客攻擊。這裏一個是系統得設計好,某個應用、某個子鏈發生問題,應該可以不影響其他部分,其次,系統應該有預警機制,超過閾值就熔斷;系統可以用備付token池賠償各方損失,備付池不夠時也可以給使用者發類似債券的token,日後按照一定收益率彌補。最好不要採取強行分叉的辦法。
下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給通證的供給設定上限。
比特幣2100萬枚上限,讓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覺得,必須要設定一個上限,但我們認為不應該去刻意的設定上限,而應該掛鉤整個體系的產能供給。
比如一個畫家,token應該掛鉤畫家所有的畫畫作品,token總量就是有限的,像乾隆這種特別能畫的另說哈;但比如一個畫家聯盟,會持續吸納新畫家的那種,供給就應該是無限的,要不然對後加入聯盟的畫家就不公平。
而且token應當掛鉤供給的最重要因素,比如你這個社羣以追求人氣為目的,最終靠廣告變現,那可以按工作量來,使用者只要多瀏覽、多發文,都可以獲得token,如果你這個社羣是追求高質量、有深度的原創內容,那必須按工作效果,按每篇的使用者點贊量,甚至生產傳播激勵鏈的方式來給予token。
接下來再來看通證怎麼用。
可能很多通證的權利都在這5種裡:債權、物權、收益權、投票權、使用權。前四種大家應該都理解,使用權,就是類似住了一個月的酒店可以取得免費住一晚的使用權。
這些都是屬於低階權利,是用傳統金融工具或者普通積分就可以實現的,這些,都可以不用區塊鏈。當然你也可以用,但區塊鏈帶來的提升不明顯。
好,重點來了,高階權利。什麼叫高階,就是組合式、條件式的權利,複雜度和靈活性要求較高,你沒法用傳統金融工具或普通積分來實現,必須用智慧合約。我們這裏羅列了7種。
第一,佔有注意力權,這個適用於一切C端使用者購買決策的體系,如果B端使用者的話不一定適用。比如現在我們的論壇、微信群都充斥著大量的廣告貼,防不勝防,以後就可以建立機制,你要發廣告可以,先拿出token來,設定好要給多少人看,比如100個,那100個看完後這個廣告帖就自動消失了。
再比如我們現在的用戶數據被網際網路公司隨意佔據,想給我們做使用者畫像,想給我們發垃圾簡訊、垃圾郵件都隨便發。以後這些資料都不能隨便給出,使用者可以選擇不給,或者如果給出去,那也是得用token換,而且收了100條垃圾簡訊後那個號碼就失效了。
第二,信用證明權,適用於一切流程中存在欺詐風險的體系,尤其是那些權利和義務不是同時發生的體系。這個和前面的提供信用獲取token不一樣啊,那個是用信用來換取token,這裏是用token來獲得信用。
比如很多商業活動都需要你抵押或者擔保的,用來防止你欺詐,或是事後問責的,現在都可以用token來實現;再比如你要發起一個流程或活動,不管你是要搞一個團購,組織一個聚會,發起一次眾籌,甚至做一個創業專案,你都需要先拿出token來,要不然,別人參與了,付出了時間精力或資源,最後你放棄了怎麼辦,你得讓別人相信你。這些token不是發工資,只要專案進行著,還是那個發起人的,只是發起人需要證明他有誠意和決心。
第三,好評&差評權,這個適用於一切供給存在質量差異或誠信風險的行業,像電商啊,或者服務業啊都需要。我們現在坐計程車,下車時司機會和你說,給個五星好評吧,通常我都會給,反正我的好評很廉價;或者有時我們和司機吵架,我說我要投訴你,給你差評,司機會說,你給啊,我看著你給。司機不怕,為什麼,我們的差評也很廉價,一個差評左右不了司機的飯碗。
反過來說,有一些壞人會去惡意給差評,然後敲詐商家,這種壞人一旦多了,很大程度阻礙了我們好人給差評的權利,但系統也沒辦法管。像前一陣六六投訴京東,那是以自己的名譽作背書才最終讓京東道歉認錯的,如果是我們普通人,你就有給一個差評的權利,商家為什麼怕你。說到底,是我們的好評、差評都太廉價了。
我們需要設計一種機制,兩種token,好評token和差評token,你用這個系統越多,token越多,而且差評token的獲取要比好評的難很多。你在網上買10次東西,可以一次好評token都不給,但第11個商家很耐心地和你聊你的需求,幫你找到了你原本都說不清楚卻很想要的東西,你可以把10次購買攢下的換成一個好評token都給他;你可能平時從來不給商家差評,但有一天碰到個老油條,給你賣了假貨還各種編造理由,毀滅證據,你跟他槓上了,好,你把過去買了100次東西攢下的,換成一個差評token打給他。
一旦有差評token轉到了這個地址,以後大家都能看到,都會防著這個無良商家,他想把這個差評token轉出怎麼辦?系統可以設定好,轉的時候要付出很高的gas,你沒法隨便轉出,而且大家都能看到你把一個差評token轉出了。這樣的體系,才能真正讓好評,差評發揮作用。
第四,時間優先權。這個適用於單位時間內供給有限的體系,通常大家都得一塊等,先到先得。但其實這對生產者來說是一種資源,是可以把這種資源利用起來變現的。現在也有商家也有嘗試的,比如航空公司都有金卡會員的通道,但太少了。
以後不管你是去餐廳吃飯,去看電源的首映,還是買一個爆款的手機或者車,或者在節假日去搶熱門景區的票,老使用者,都可以有時間優先權。
第五,價格優先權,這個適用於使用成本剛性、定價彈性的體系。大家注意這個設定,如果是買個煎餅5塊錢,你說你用了token打8折,那這個token不就是1塊錢麼,相當於商家做了促銷返利,這種不一定需要token。
但比如健身房、理髮店的會員價,比如買一個軟體app或者遊戲的點卡,商家的投入成本、開發成本已經在那兒了,用的人越多,可以把他的成本攤掉得越多,他其實也不知道怎麼來給使用者定價,所以我們可以用token,你token用得多,折扣就越大。這個時候商家可以很清晰地算出來,到底怎麼定價,我是最划算的。
第六,概率優先權,就是那種供給稀少且不可切割的體系。比如名人面對面,像巴菲特的午餐機會是拍賣的,誰出的錢多,就可以和股神吃飯。
老巴反正無所謂,但作為一個通常的明星,或者意見領袖,你搞拍賣,一個是拍賣價格太低了很難看,一個是這麼幹很傷粉絲的心,也沒有充分把粉絲調動起來。正確打法是什麼?你聽偶像的課或演唱會,買他的書或手辦,為他出謀劃策,為他打call,都可以獲得token,你的token越多,你就有越高的機率被抽中和偶像共進午餐。
再比如外太空旅行,到現在為止越過卡門線,也就是地球太空分界線的人只有500個,我估計身體素質符合條件的至少幾十萬,那到底誰上去呢?當然可以也按價格,誰有錢誰上去。
但就這麼賣也是屬於失敗的商業打法。全世界有很多天文愛好者,他們會去買各種昂貴的望遠鏡,參加各種觀測活動和講座,其中很多人還喜歡開飛機或跳傘,這些商業活動都可以獲取token,最後誰的token多,誰就更有概率被抽中遨遊外太空。
第七,決策否決權,這個適用於存在多數服從少數需要的體系。有人可能會詫異,當然是少數服從多數,為什麼還會倒過來。我舉個例子,你們都有沒有過經歷,自己的網盤上放了很多資料,社交平臺上有很多朋友,部落格上發了很多文章,遊戲升級到了很高的等級,最後網際網路公司說關就關,資料說沒就沒,你沒有辦法改變。
以後有了token就可以改變了,只要還有一定量的使用者不願意關,那就不關,沒有中心化的運維,那就用去中心化的運維方式。再比如公交線路的關閉,經常網上有人討論多少路車沒什麼人坐應該關掉。有人說這個用token幹嘛,看一下後臺系統每天有多少人坐,坐的人少就關了唄。不對。
應該讓使用者用token投票,他是老使用者,token多,就可以投否決票。可能有100個人坐1路車,但如果關了,他完全可以切換到3路車、4路車或其他交通工具,他就不會投否決票,但還有10個人坐2路車,雖然人數少,但如果這趟車關了,他就得換工作了,這種情況他們一定投否決票,那就寧願關1路車也不能關掉2路車。
以上這些,現有的體系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嗎?不能。
如果脫離了智慧合約,這些體系還能執行嗎?不能。
這纔是區塊鏈的價值。
區塊鏈的體系中,通證錨定了體系裡最重要的權利,且該權利需要運用智慧合約來實現。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區塊鏈體系中最重要的權利可以不用智慧合約,這個體系可以不需要區塊鏈。還是那句話,不要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對於什麼東西要上鍊,再多說一點。證明上鍊、身份上鍊、資產上鍊、資料上鍊、業務上鍊,這些都可以上鍊,但不等於都一定要上。未來必然是鏈上鍊下混合,重要資訊與行為才上鍊。
舉個例子,大家知不知道法庭審判有一種機制叫庭外調解,民事訴訟庭外調解的優先順序比法庭審判更高,只要兩個願意庭外調解,法官就不管了,但是刑事訴訟不行,比如有人殺了人,哪怕受害者家屬說我不追究了,沒用的,必須提起公訴,所以我們進行類比。一般性的問題沒那麼重要不需要上鍊,鏈下解決就可以了,重要的才上鍊。
再區分一個概念,我們剛纔說了那麼多通證怎麼用,其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權益,就是每次你用了就消耗了,用一段時間就用光了,一種是持有權益,你只要證明你有token,就可以享受權利。這兩者對於體系會有不同的影響。如果持有權益越多,使用者傾向於囤token,市面上流通的就變少,token容易升值,但也可能出現太大泡沫最終崩盤;如果使用權益越多,流動性會變好,但容易貶值,導致使用者喪失信心而離開這個體系。
所以流動性和保值性需要平衡,理想的情況是市場上有足夠的流動性,token保值,大幅升值或貶值的預期都沒有。
這裏一個是可以在使用權益和持有權益上設計好比例,一個是可以調節通證的發行,讓發行和使用相匹配。
最後我們來歸納一下區塊鏈商業體系的設計原則。
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很多原則了,但最最最最重要的一條,是這條。永遠也不會有終極形態,也沒有誰有上帝視角,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的試錯迭代,不斷地改進我們的系統。
所以,最好不要把整個體系設計成都是硬程式碼,應該更多是軟程式碼,纔有利於進行系統的更新升級。
我們把10條原則再彙總一下,都是我們前面已經論述過的:
區塊鏈體系設計應當從供給出發,一切圍繞促進生產力。
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體系都不需要區塊鏈。
通證的體系設計必須有收斂性,抑制單向流動。
通證的體系設計必須有魯棒性,抵禦惡性衝擊。
通證的供給不應刻意設定上限,而是掛鉤整個體系的產能供給。
所有低階權利都可以用傳統金融工具或積分實現,都可以不用區塊鏈。
區塊鏈的體系中,通證錨定了體系裡最重要的權利,高階權利需要運用智慧合約來實現。
資產上鍊不等於生態中所有資訊與行為都上鍊,必然是鏈上鍊下混合,重要資訊與行為才上鍊。
要設計好通證使用權益和持有權益的比例,匹配通證發行速度,以找到流動性和保值性的平衡點。
沒有終極形態,沒有上帝視角,只有持續試錯迭代。
最後的最後,還有個一個問題,通證經濟是否必須落在區塊鏈上?
其實並不是。理論上兩者是可以分離的。
但實際上,社會已經對任何商業化公司的公信力喪失信心,即使是像facebook,也會讓使用者懷疑在非法利用用戶數據;即使是滴滴,也會讓使用者懷疑不僅沒給老使用者權益反而用大資料殺熟。沒有哪家商業公司可以自證清白。只有區塊鏈可以提供token執行的系統基石。
區塊鏈就像是人工地基,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蓋幾層的平房,但是,如果你想要蓋摩天大廈,必須要有非常堅實的人工地基。
機制亟待改進完善
當然,現在區塊鏈也存在很多問題,被很多人批評,主要問題就是有一些壞人、投機分子,不想好好做事,就想割韭菜跑路。
我覺得批評得都沒有錯,這些問題必須解決,要不然區塊鏈就無法發展甚至無法生存。大家一定要有危機感,船真的可能會沉的。但我也相信,未來區塊鏈的機制會進一步的改進,讓壞人無法作惡,讓好人得到獎勵,真正實現共贏。
對區塊鏈的機制的改進,經常會有人有意見,認為這麼改會變得中心化啊等等。包括區塊鏈行業也有一些原教旨主義者,認為09年的比特幣架構是最好的,一切改變都不正確。但就像我前面說的,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實現共贏。所有沒有完全實現共贏的機制,都不夠區塊鏈。
股票市場在最開始梧桐樹協議時,是很初級的,有很多人鑽空子割韭菜。經過幾百年的不斷改進,出了很多規則約束才逐步完善。
所以我們需要對規則去做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比如資金要有第三方託管,比如管理層要有限售機制,比如Vitalik提出的DAICO模式,儘可能地降低欺詐風險,並提高問責制。
部分現場問答
Q:區塊鏈專案的評估模型是什麼,最看重的三個維度是什麼?
A:我們有一個Smart模型,S(Strategy)看行業的空間大不大,是不是有用區塊鏈的必要性。M是管理(management),看專案的推程序度和執行力怎麼樣,模型和機制設計得好不好。A(activity)是看一個社羣的使用者活躍度怎麼樣,R(Reliability)就是看團隊可信度怎麼樣,T是技術(tevhnology),看它技術好不好。
Q:現在區塊鏈的技術瓶頸有哪些?
A:技術瓶頸的話最主要的是不可能三角,可擴充套件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三個沒法得兼。很多時候像以太坊被人詬病TPS太低。有很多人在探索新的方式,那些方式一定程度要麼犧牲去中心化,要麼犧牲安全性。這是最主要的瓶頸,也不是純粹的技術瓶頸,更多是系統設計的瓶頸。
另一個很重要的瓶頸是目前的錢包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還是有點複雜,很多人不會用,導致使用者規模還是很低,很多應用就無法展開。
Q:未來在什麼樣的場景,比如說遊戲類可能更接近於上鍊,本身就是一些資料化的東西。未來各個行業應用裡很多跟國家實體經濟還有一些距離,所謂兩個平行的世界。請給大家分享一下哪些行業在您這展望會和市場結合,類似於遊戲,還有哪些?
A:是的,現階段來說兩個可能會比較快。一種是本身是純數字資產,不涉及線下的,不涉及資訊真偽的鑑別問題,這種可能相對會快很多。第二個本身有社群的,明星粉絲群體也好,體育粉絲群體也好,本來這個群體需要去組織的,你用區塊鏈方式去組織可能會更方便。遊戲兩塊都佔一些,有群體,又是數字資產,所以會進展快點。
這些屬於短期落地更快一些的,不是別的實體東西不會落地,那些只是需要的時間更長一點。類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當年的時候大家覺得網際網路應用只能是寫郵件,聊QQ,看入口網站,你在那個時候說網際網路能夠用來叫車,能夠用來騎自行車,能夠叫外賣不可想象,是需要逐步的過程。所以區塊鏈需要一步步成熟的過程,往後能夠跟實體都結合起來的。
這裏具體的行業屬性沒有那麼重要,並不是說一定汽車行業不能替代,或者醫療行業不能替代,這個差別並沒有那麼明顯,還是要看具體的專案的情況。具體的專案錨定的東西不一樣,錨定的東西能不能上鍊都可能會有影響。
Q:現在傳統企業如果上鍊的話上鍊模式和盈利模式有哪些?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賺到錢。現在怎麼樣會盈利?目前行業有沒有盈利的?
A:說盈利就是不對的,是傳統思維,股份制思維,不過我們可以討論投入回報率。傳統企業上鍊本身做技術開發不難的,很多IT企業可以給你提供整套的系統,只是做了以後有沒有價值,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提高。
如果沒有token,如超級賬本,那麼整個體系可以保證不可篡改性,相當於把門加了一個鎖感覺更可靠,是不能夠直接掙錢的,如果說投入回報,如果拋開帶來的品牌提升的話投入回報是零,投入回報就是讓大家覺得這個事情更可靠。
如果有Token的話,價值不能夠直接用盈利衡量,肯定有價值的。這種方式對整個生態體系有很大拉動作用的,你可以把整個體系調動起來。我舉個例子,網易星球,既沒有募資,也沒有做交易,只能用黑鑽買豬肉,買網易嚴選的東西,還是挺有用的,好多用網易星球的人,每天晚上聽網易雲音樂的歌等等,有好多工需要完成,把任務完成一遍才能夠獲得多少獎勵。網易網際網路產品很多,很多產品之前沒有調動起來,現在相當於把產品串起來,這種價值是有的,只不過這種價值體現形式未必以盈利方式來體現。如果簡單一點,可以理解為渠道價值,但事實上帶來的改變比渠道價值要更大。
Q:在社交平臺場景中,token可以鼓勵優質生產內容傳播,但如果有虛假或惡意資訊,如何抑制?
A:可以設計機制,每次釋出資訊時都得抵押token,如果被舉報並證實是虛假或惡意資訊,就取消獎勵token的資格並把抵押token充公。
其實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平臺也都有這種處理謠言並封號的機制,只是沒有token的情況下執行難度會更大。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