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豚馴養員袁萬軍琢磨讓海豚運動「減肥」
台海網5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范希平 文/圖)「這兩隻海豚,是我們基地的寶,絕對不能出事,一定要全力照顧好。」昨天上午,在廈門火燒嶼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採訪時,基地馴養組負責人袁萬軍對導報記者說。廈門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救護了兩隻海豚,基地工作人員基本是年輕人,他們分工協作,24小時看守著海豚,確保兩隻海豚的日常救護馴養萬無一失。
救助 受傷海豚前來「療養」
廈門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位於廈門島西海域的火燒嶼,這是中國首家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位於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是廈門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定點觀測位點之一,承擔著鯨豚救護、科研、學術交流、技術協作和科普教育等多項任務。基地工作人員上下班都乘工作船,時常在途中看到中華白海豚在海上嬉戲游弋。
袁萬軍介紹說,兩隻寬吻海豚是漁民誤捕受傷,來到基地救護治療的。兩隻海豚都是寬吻海豚,這種海豚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地帶,吻部較長,因此也稱瓶鼻海豚。兩隻都是雄性,一隻大約25歲,一隻大約15歲,體長都是2.5米左右,體重大約150公斤。
愛護 兩隻寶貝「伙食」超好
袁萬軍和同事們一走進救護池,海豚就開始快速遊動,從鼻孔中噴氣發聲,似乎是在向朋友們打招呼:「你們好啊!才來啊!等你們好久了!」袁萬軍和同事們顧不得和海豚打招呼,分頭到各自工作崗位忙乎。忙活了一陣子,工作人員拿出了小桶,裝著處理好的魚,給海豚開飯。工作人員提著個小桶一出現,海豚就開始歡快遊動,好像在說:「太好了,有得吃了!」海豚的食譜是魷魚、多春魚、巴浪魚,還有部分秋刀魚。
袁萬軍洗乾淨手,來給海豚餵食。他和同事一邊餵食,一邊用手勢示意海豚發「海豚音」做發音檢測,檢查海豚身體如尾鰭等部位,指揮海豚躍出水面翻滾。袁萬軍說,這是給海豚做例行檢查。兩隻海豚都取了名字,大的一隻叫濤濤,小的一隻叫樂樂。年輕的樂樂長得圓滾滾的,有點偏胖,平時要讓樂樂適當多運動一下。
曾經有一段時間,樂樂突然不進食了,袁萬軍可是著了急。經過幾天耐心觀察,袁萬軍推測,可能是消化不好,有點積食。隨著樂樂逐漸恢復進食,他終於放心了。
袁萬軍說,這兩隻海豚目前還承擔著海豚人工繁育課題研究的重任,意義重大。
專業 建瀕危動物「避難所」
袁萬軍和同事們介紹,也許人們會以為海豚飼養員是一份很輕鬆很有趣的工作。其實飼養員每天都要例行觀察它們的精神狀態、活動內容、遊動姿態、呼吸頻率、呼吸音、眼、口、呼吸孔、肛門、生殖裂、體表等有無異常變化,以及進食和排便情況,以了解它們的總體狀況,必要時還會採集分泌物、血液等樣本做實驗室檢測。馴養員每天還要監測水溫、水質變化,清潔場館,準備動物餌料,飼餵動物,並根據維護動物健康的需要做一些醫療訓練,耐心觀察陪伴海豚佔了很多時間,他們由此充分了解海豚,也獲得了海豚的信任。
火燒嶼海豚救護基地掛著「福建省瀕危物種救護中心」的牌子,是福建省瀕危物種救護中心、全國水生瀕危物種救護網路成員單位,需要救護其他水生瀕危動物。袁萬軍把導報記者帶到水池邊介紹,這裡還救護了七隻綠海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些綠海龜,來自菜市場、漁民誤捕、市民養殖寵物等,其中一隻是熱心市民在東山島花錢買下送來的。這些綠海龜現在已恢復健康,預備今年擇日運到外海放生。
※馬英九又到花蓮 東大門夜市「暴動」粉絲勸進再選一次
※蘋果給地圖應用添功能 出門旅遊找景點更方便了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