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人類的生存不僅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宇宙負責,對這個古老的、浩瀚的、孕育了我們的宇宙負責。
——卡爾·薩根
從根本上講,如果宇宙最終要死去,那麼人類文明無論再怎麼發達,屆時也不太可能擁有什麼生存空間。
這種滅亡將如何到來,取決於宇宙本身的特徵。科學家普遍相信宇宙是在約150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中由虛無產生的,並且在不斷膨脹中。
使物質聚集的引力與使它們相互遠離的斥力對抗著,如果宇宙中有足夠多的物質,引力將佔上風,這樣的宇宙就是“閉合”的,它最後將由膨脹轉為收縮,在一場大坍縮中返回到誕生時的狀態——個沒有體積的奇點,一切物質和文明都將在這場坍縮中毀滅,回歸於無;如果引力不足以抵抗斥力作用,宇宙就是“開放”的,它會永遠膨脹下去,其中的物質會變得越來越稀薄,陷入永恆的荒涼、寒冷與空虛;如果引力與斥力的作用恰好平衡,這樣的宇宙是“平坦”的,它也會永遠膨脹下去,但是變化速度會與開放宇宙有所不同。
ADVERTISEMENT
誕生的一刻就註定了宇宙最終的命運。科學家正在設法稱出宇宙的重量,試圖從大爆炸火焰的餘輝中揣度宇宙的結局。根據現有的理論和觀測資料,宇宙是非常接近於“平坦”的。科幻小說家(還有一些科學家)曾經設想過,在未來的時間裡人類或許可以找到另一種存在方式,甚至逆轉熱力學第二定律,從而度過宇宙的死亡。
但以人類目前擁有的知識來看,這些設想還沒有任何可能實現的依據,宇宙的毀滅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這真是令人沮喪。令人安慰(或者更加沮喪,這取決於你思考的角度)的是,整個宇宙的死亡要過很久很久才會到來。在這漫長的萬億年間。可能會有其他災變來結束人類文明,使我們根本無須去操心如何應付宇宙滅亡的問題。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第二代恆星,
它是由宇宙第一批產生的行星死亡後拋出的物質集結而成的,已經燃燒了將近50億年。作為一顆恆星,太陽的質量並不大,因此它不會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轟轟烈烈地死去,在70億~80億年之後,它會進入生命的終結階段,膨脹成為一顆體積非常大的紅巨星,
把包括地球在內的幾顆離它較近的行星吞沒掉,其核心會收縮成一顆暗淡緻密的白矮星。
我們的後代先要設法逃過被紅巨星時期的太陽焙成灰燼的命運,還要尋找新的能量來源以支援生命和文明——迄今,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能量幾乎都可歸於太陽的賜予。樂觀一點想,幾十億年的時間也許足夠人類研究出長距離旅行的空間技術,去一顆新生的恆星附近建立新的家園。
除了太陽之死這樣不可避免的大事件之外,天文尺度上還有一些意外可能擾亂我們的生存。例如一個黑洞
或一團足夠大的反物質有可能漫遊到太陽附近,猝不及防地使太陽迅速坍縮或者湮滅;一顆足夠近的大質量恆星產生超新星爆發,
可能把大量光和熱拋向太陽系;一個微黑洞可能撞上地球,在地面上鑽出許多瑞士乳酪一樣的孔洞,最終把地球整個吃掉。如果說這些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極小,不必為之多費心,那麼小行星、彗星與地球的致命遭遇,就不能掉以輕心。6500萬年前有一顆隕星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結束了恐龍時代,
也給哺乳動物稱霸世界清出了道路,這種說法在眾多證據的支援下顯得相當可信。月球表面那些永不風化、水蝕的環形山,也昭示著碰撞在太陽系裡並非罕見。現在,此類碰撞已經不像太陽系形成早期那麼密集,但仍然有大量的(相對於人類想要的安全感來說)近地小天體存在,時不時會有不速之客從地球附近擦肩而過。
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尋找這些撞上地球後可能引起災難的近地天體,希望把它們一個個編列成冊,進行嚴密監視。據估計,可能還有一半的此類天體沒有被發現。
那麼,地球本身是否會發生什麼災難性的自發變化?地球在誕生之初是一個熾熱熔融的球體,
經過46億年的時間,它的表面已經變得相當冷了。地球內部原子的放射性衰變會產生熱,但既然在過去這麼多年裡這些熱並沒有使地球內部溫度高到足夠打破引力束縛以致爆炸,將來也必定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這種衰變作用正在減弱。由於地球散熱很慢,它也不會因此變得過於冷,至少在太陽滅亡之前是如此。地震和火山只是局部災難,不會威脅整個人類的生存。
但是,板塊運動、地球軌道變化及某些尚不為人知的原因造成的全球氣候災變則不然,下一個冰期或海平面上升將給人類帶來嚴酷的生存考驗。
還有一些災難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尺度上。超新星爆發或地球磁場減弱,可能使到達地表的宇宙射線數量增加,
使生物體患上輻射病或大大增加有害的基因突變,這對一個物種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另一方面,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節節升級。在人們開始大規模聚居而公共衛生及排水系統尚未發展起來的時代,烈性傳染病曾經進行過人類史上最可怕的屠殺,它能夠一次殺死全球1/3的人口。微生物在幾分鐘或幾天內就能繁殖一代,人類至少需要十幾年,依靠進化與它們對抗基本上是沒有指望的。但人類正不斷地研製出新葯,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夠切斷傳染源,把疫情控制在小範圍內。因此,如果沒有發生意外事件導致社會正常運作全盤崩潰,傳染病一般不會造成大規模災難。不過,烈性傳染病的退場,使艾滋病這類傳染能力相對較弱但傳染途徑特殊的疾病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成為新的棘手問題。
微生物是可怕的,體積大的生物反而不容易成為人類的對手。
老鼠和蟑螂雖然令人討厭而且繁殖力特強,但基本上沒有希望發展到使人類束手無策的地步。大型猛獸對單個人來說固然可怕,但對人類整體的威脅微乎其微,事實上我們已經要拼命保護它們的生存了。來自地球外的智慧生命時常在好萊塢大片裡成為末日的凶險敵人,
但實際上很難想象一個能夠進行長距離宇宙飛行的外星文明,有什麼必要越過許多光年來把地球這個微不足道的小星球滅掉?!
生物界最大的、最緊迫的威脅來自人類自己。地球儲備了億萬年的資源正在迅速被消耗掉,我們急需尋找新能源、新生產方式來養活已經超過70億的地球人口。而且,這動盪的世界頭上還懸著足以把地球毀滅許多次的核武器,一旦理智失控、大戰爆發,即使地球不會化為粉塵,即使核打擊後仍有生命延續,隨之而來的核冬天也會使文明不得不從零開始。我們因為利益和文化的衝突相互屠殺,然而真正的敵人並不是我們的鄰居,而是貧窮、愚昧和自然法則的冷酷無情。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一種天災是絕對無法避免的,唯有無知、自私、狹隘、冷漠與不必要的庸人自擾能比天災本身製造更大的混亂。如果我們能夠保持理性,多施仁義,盡心盡力發展科學文明,便有可能躲過隕星撞擊、氣候劇變、太陽死亡,甚至度過宇宙的終結——也許最後一點是無法逃避的,但不生存到那一天,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有能力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