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Google正在失去DeepMind?

DeepMind正在一步步的去除Google的痕跡。

這是事實。

2014年1月,Google宣布6億美元收購這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公司。 為此,Jeff Dean和Geoffrey Hinton還曾坐/躺在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的私人飛機裡,專程趕赴倫敦對DeepMind進行了審查。

那一年,DeepMind的官網首屏,用大大的字體寫著:“DeepMind很高興成為Google的一部分”。 2015年改成:“DeepMind很興奮加入Google的隊伍”。

2015年底,DeepMind搞出了AlphaGo。 2016年,AlphaGo開始名滿天下。 而DeepMind的官網也悄悄發生變化,這一年,DeepMind官網新版上線。

首頁再也沒有Google的字樣,只在“關於我們”的頁面,不是非常顯眼的地方,提到了Google,而且明確表示DeepMind是Alphabet集團的一部分。

不僅是官網發生變化。

2016年3月,AlphaGo對戰韓國圍棋九段棋手李世乭。 那是DeepMind在大眾視野裡一戰成名的前夜,從賽場、發布會到直播,它的名字都是Google DeepMind。

一年多之後,烏鎮,AlphaGo的對手換成了柯潔。 DeepMind的名字沒能列入主辦方,只出現在活動的副標題裡,前面也不再有Go​​ogle。

DeepMind後來再露面,名字前帶Google的習慣好像是徹底沒有了。

同樣是搞AI研究,同樣是大牛雲集。 外界對於Google Brain和DeepMind之間的關係,一直有種種猜測。 去年在烏鎮,量子位就問過Google這個問題。

當時Jeff Dean回答說:“DeepMind的工作可能更傾向於開發更加純淨、理想化環境中的算法;我們則傾向於關注複雜一點的問題,也需要考慮落地的問題。”

他還特意強調兩個團隊之間沒有衝突,反而有很多互補和合作。

是外界想多了麼?

可能不是,而且矛盾看似正在激化。

剛剛,外媒The Information就一股腦的爆出一堆DeepMind的猛料。 這也是DeepMind和Google之間糾葛,首次有大量實錘放出。

又傲嬌又燒錢

總結一下。 根據報導,DeepMind留給Google的印象,可以歸結為兩點。

一是傲嬌。

波士頓動力,一家同樣名滿天下的機器人公司。 不時以各種表現神奇的機器人震驚世界,比方踹不倒的機器狗,後空翻的機器人等等。

安卓之父Andy Rubin離職的時候,佩奇想讓DeepMind接管Google的機器人部門。 不過DeepMind創始人兼CEO哈薩比斯拒絕了這個主意。

原因很簡單。

哈薩比斯有點看不上波士頓動力。 在他眼中,波士頓動力實在是沒用上多少AI,接管這個業務,就意味著從AI上分散他的注意力。

還有。

Google的雲計算業務,此前一直發展不力。 後來VMware前任CEO、聯合創始人Diane Greene被Google請來領導雲計算業務部門。

面對艱鉅的任務,Greene的對策是主推AI雲服務,以便在雲計算的競爭中搶得先機。 道理很簡單,如果Google雲提供的工具能幫助企業以復雜的方式分析數據,就能推動更多存儲和計算服務的售賣。

於是Google雲找到了DeepMind。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DeepMind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很高的聲譽,所以Greene團隊希望能夠藉其品牌進行市場宣傳。 比方,在Google雲服務中打上“Powered By DeepMind”的字樣。

但這個看似簡單的提議,也被DeepMind無情的拒絕了。

因為他們覺得Google雲的市場目標不清晰,而且這個合作會削弱DeepMind的品牌。

還有。

一位Google前高管透露,DeepMind創始團隊曾經在和Google員工進行討論時,顯得對Google已經開發出來的機器學習算法不怎麼欣賞。

而Google員工則認為,在Google所有AI團隊都要向高級副總裁Giannandrea匯報的情況下,DeepMind卻享受著一種特殊待遇。 此前,還有員工在全員會議上讓Giannandrea“給個說法”。

在人才招聘上,DeepMind和Google Brain之間還有直接競爭。

更重要的是,和DeepMind有衝突的不止Google Brain。 2014年,穆斯塔法的團隊準備和YouTube合作,改進推薦算法。 然而,兩個團隊磨合得非常艱難,他們處在不同的時區,在彼此之間該共享多少數據的問題上又爭執不定。 於是,這個項目爛尾了。

二是燒錢。

去年英國政府公佈的文件顯示,DeepMind在2016年營收為5270萬美元,而虧損了1.62億美元。 其中,工資、差旅、辦公軟硬件等費用支出就達1.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一倍多。

有兩名熟悉​​內情人士回憶說,不少Google原有的AI研究員對DeepMind收購案表示驚訝,也包括Google Brain的一些員工。

當時,Google Brain的研究項目聚焦於一些比較實際的目標,比如優化Google地圖的圖像識別功能、增強Android的語音識別能力。

他們和DeepMind之間摩擦不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各自項目對整個公司賬本底線的影響。 Google Brain已經證明了自己對公司的價值,而DeepMind昂貴開支的合理性卻始終受到懷疑。

2015年新CFO Ruth Porat上任後,也開始向DeepMind施加壓力。 據DeepMind前員工回憶說,這位“華爾街最具權勢的女人”要求DeepMind“展示出一些除了品牌之外的價值”。

幾個月後,穆斯塔法的“應用”部門還被要求對自己項目的影響做出財務預估。

五年大限將至

為何DeepMind和Google有點矛盾重重?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

真的。 Google收購DeepMind之後第一年,哈薩比斯和穆斯塔法還需要向Google高級副總裁Alan Eustace匯報業務。 到2015年初,這位曾經管理Google搜索業務的老兵退休了,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們改成向佩奇匯報。

這個匯報層級也遭受過質疑,但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2015年,Google重組為Alphabet公司,新的架構似乎可以在DeepMind和其他部門之間劃出一條更清晰的分界線。 這本應解決一些問題,但,並沒有。

2017年9月,作為Alphabet重組的最後一步,Google把Waymo、GV和Verily等公司剝離裝入一家新的控股公司:XXVI。

DeepMind當時是不是也從Google剝離了?

即便現在也沒有清晰地答案。 DeepMind和Alphabet的發言人分別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而且還建議把問題拋給對方回答。

但顯而易見的是,DeepMind獲得了Alphabet和佩奇的預算支持,但並沒有像另外一些部門一樣,獲得獨立發展的地位。 這也意味著無法從外部融資。

毫無疑問,它當然在Alphabet範圍內,但卻並不能和Waymo、Calico等並稱Alphabet子公司。 但是,它和歸屬於Google的Google Brain等團隊也完全不一樣。

組織架構上的問題沒解決,時間還到了相當關鍵的時刻。

明年3月,就是Google收購DeepMind五週年,隨著DeepMind來到Google的75名早期員工,包括DeepMind CEO哈薩比斯自己,都可以自行決定去留。

你說時間點微妙不微妙?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量子位©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1030.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Google正在失去Deep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