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亞洲最大訂貨季“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五大觀察:聆聽中國設計師產業最靠近終端的真實聲音!

“這一季設計師品牌的作品明顯更成熟,品質更好了!”

“品牌比往季更加豐富!可供選擇的空間更大了”……

以上是《華麗志》記者深入 2018秋冬上海時裝週MODE展 現場一線隨訪時,幾位買手在採訪中的原話。

作為上海時裝周官方配套展會,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以下簡稱“MODE展”)已發展到第七季,不僅展會基礎設施和專業服務不斷迭代優化,展商复展率和專業買家比例亦逐年 攀升。 據MODE 展負責人 張潔 女士透露,不少展商和品牌在開展第二天就反饋, 銷售業績已經達到上一季四天的總和

通過實地隨訪買手,我們獲得了非常多有價值的一手信息,中國設計師產業最靠近終端的現狀也呈現得更為清晰真實,基於買手端的真實反饋,《華麗志》整理出以下五大觀察 :

  • 更多百貨/購物中心/傳統零售商關注並採買
  • 買手店的呈現形式和商業模式多元化
  • 買手店運營專業化,服務多元化
  • 買手店繼續下沉,長沙、武漢、西安、鄭州四城最熱
  • 設計師轉型為買手,甚至主理集合店
觀察一:更多百貨/購物中心/傳統零售商關注並採買

配飾設計師品牌Modern Museum摩登博物館的創始人何敏表示,MODE開展兩天已接到近10個訂單,買手多來自集合店,同時也不乏中國精品零售百貨的買手,比如K11、SKP 等 。

Modern Museum摩登博物館還是一家設計師品牌集合店,目前已在北京僑福芳草地和朝北大悅城開店。 她說道:“開設多品牌集合店,在風格上不會很單一,尤其對於配飾品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創立自己的品牌之前,何敏就已經從事買手行業多年。 “很多設計師品牌的作品不一定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買手的經歷讓我更清楚作為一個設計師品牌如何與市場接軌。此外,我在經營集合店的過程中能夠最先了解到市場的 回饋,這對於做品牌也是有幫助的。”

除了K11、SKP,來自梅西百貨、巴黎春天、萬象城、高島屋、愛琴海購物中心等零售商的買手也出現在MODE展現場。

來自美國著名的高檔百貨Barneys 的時尚副總監Jackie Kim 對《華麗志》說,MODE展為買手和零售商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平台,她本人深感,能夠一次性看到如此多的 ,甚至從未見過的中國本土品牌乃至海外品牌,著實讓她大開眼界,這樣的規模令她感到非常興奮。

觀察二:買手店的呈現形式和商業模式多元化

傳統意義中的設計師品牌集合店/買手店多選址於街邊和零售商業體,隨著中國零售業態的不斷迭代,買手店也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形式和商業模式。 比如:

海口設計師品牌集合店 Abosolute Cai 的主理人蔡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了微信小程序“Abosolute Cai買手店”,方便用戶更便捷地線上購買。

“快閃集合店”Popup Union 閃殿買手經理賴珍琪告訴《華麗志》,這是她第二年來MODE,此次前來希望與更多品牌洽談合作。 Popup Union 閃殿通過聯合商業地產為新銳品牌提供快閃共享空間,跨界匯聚了買手集合店、潮牌、創意家居、輕餐咖啡等多個品牌業態。

賴珍琪表示,從上一季開始,團隊確定將設計師品牌作為主要客戶。 原因主要是:設計師品牌規模迅速擴張;購物中心零售品牌調整,其中設計師品牌和集合店等調整加速。

觀察三:買手店運營專業化,服務多元化

主理人 Judith 在上海靜安寺附近擁有一家60多平的多品牌集合店 RevRev。 目標客戶主要是25到40歲的都市白領,2011年開店至今,團隊在運營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邏輯體系”。 比如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陳列而非按照品牌分類;基於對自己目標群體需求的了解,將單品重新組合每年進行2~4次lookbook拍攝;客戶到店後則會為她們配備造型師,現場給出 搭配建議。

來自吉林延吉的趙女士在當地經營一家50多平的集合店,她表示會與造型機構合作,這樣可以互相引流客戶,是雙贏的做法。

買手店成為了大眾消費者了解併購買設計師品牌的關鍵渠道,“ 我們是橋樑,也是篩選器 ,為她們篩選出既結合當季時尚元素,又適合日常穿著的單品。 ”Judith 說。

鄭州“旻元匯”將自己定位為買手體驗式生活館,創始人旻旻進入服裝行業已有十年,此前是商業品牌在當地的託管商。 據她介紹,作為鄭州最早的設計師品牌集合店,已擁有上千會員,主要是35~45歲的女性。 旻旻表示,從2011年開店至今,她的店鋪已經不再是純設計師品牌買手店,而是會提供更多時尚和生活方式領域的體驗服務,在這家300多平米的生活館中 ,還擁有健身房等其它體驗空間。 “現在不僅賣的是商品,更多是希望通過不同的體驗向女性分享生活方式。”

觀察四:買手店繼續下沉,長沙、武漢、西安、鄭州四城最熱

新華社剛剛發布的《2017全球時尚產業指數·時裝週活力指數報告》顯示,從參展MODE 買手店地區分佈看,2017年浙江省店鋪數較多,佔全國30%以上,其次是湖北和福建 省。

在本季MODE展現場隨訪中, 長沙、武漢、西安、鄭州 等地成為買手和 Showroom 口中提及頻率最高的城市。

來自上海的女裝設計師品牌Fancy Tree 的創始人Jennifer感嘆,這兩年長沙和武漢的買手店市場尤為繁榮。 她表示,自己的品牌在長沙某買手店的銷售情況特別好,儘管沒有透露品牌的具體銷售,但她表示這家店的單店總業績有100多萬。 同時她表示,對於設計師品牌來說線上只是作為一個渠道,落單情況一般, 反倒是實體店的銷售落地更好。 “實體店正在回流”,未來她會更多考慮入駐二、三線城市的商場。

來自海南的蔡怡在海口經營一家佔地約230平米的設計師品牌集合店Abosolute Cai,但她坦言,相對於四川、重慶等外地消費者而言,海南大部分本地消費者接受設計師品牌的 速度較慢。

Robin 在溫州蒼南縣龍港鎮經營一家名為Morestylish 的設計師品牌集合店,他表示客戶主要是該鎮20到40歲追求個性化消費的人群,鎮上經商的人特別多,因此整體購物實力 很強。 據 Robin 介紹,自己最早是男裝設計師出身,開店初期主要做批發市場,到2014年正式轉型為設計師品牌集合店。 “批發市場的產品太氾濫了,如今的消費者追求的是獨特性。”

觀察五:設計師轉型為買手,甚至主理集合店

女裝設計師品牌Fancy Tree 的創始人Jennifer從近兩年開始成為了幾家設計師品牌集合店的買手 。 對於這樣的新身份,Jennifer認為設計師做買手有著天然的優勢:更熟悉品牌;對服裝如材質、廓形結構等的把控更專業。 “既然客戶有這個需求,不如自己來做。”  

作為設計師品牌RAEHAN 的創始人韓劍飛,同時經營了一家品牌集合店,這是他第一次來到MODE採買,同時表示很希望下一季自己的品牌也能夠參展MODE。

除了設計師轉型買手,也有越來越多從其它領域跨界進入這個領域的,比如來自寧波鄞州區的Smile 此前是一位音樂老師,出於對時尚和服裝的熱愛,辭掉了原來的 工作,在當地萬達廣場附近新開了一家名為“Dejavu緹紗”的買手店,此行MODE的買貨預算在50到80萬之間。

買手們的心聲:希望設計師品牌更穩定、持久

在問到如何看待中國設計師品牌時,多品牌集合店 RevRev主理人Judith 表示, 設計師品牌開始理性起來,價格與市場更加接軌,設計上更考慮市場需求 。 “當中國設計師品牌成熟度提升起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情。”

Judith 特別提到,在選擇合作的設計師品牌時,她們會從品牌的背景,價格,服務等維度去考量, 其中最重要的是看該品牌的設計風格是否穩定 。 “如果設計師品牌沒有自己的核心,這對我們的合作也是不利的。”她透露。

“旻元匯”的旻旻告訴《華麗志》,他們專注於與國內設計師品牌合作,目前合作的品牌包括設計師馬凱的個人品牌 M essential,設計師王長榮創辦的時尚運動品牌 WANG CHANGRONG。

旻旻 非常看重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持久性 。 “希望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個性標籤多一些,系列更豐富,連貫性更強一些。”提及選擇合作設計師品牌的標準,她以王長榮為例表示:“王長榮先後在例外,Marisfrolg 擔任過主 設計師, 經歷過在商業品牌的歷練,在對產品系列、出貨時間、SKU、貨品連貫性等方面的經驗更豐富,我比較偏向於這類商業感比較成熟的設計師合作 。 ”

在接受采訪時,旻旻表示已經在MODE現場與某男裝品牌和某帽飾品牌簽訂了訂單。 她透露此行每個品牌的買貨預算在60~100萬之間。

MODE展正提升著亞洲時尚產業的效率

在中國服裝等產業供應鏈愈發成熟,設計師品牌的心態更加成熟的大環境下,無論是實體線下各大零售商和大量的買手店,還是線上的電商平台,都正成為 推動設計師品牌加速與市場碰撞的關鍵渠道,這些碰撞無形中幫助了大量“小而美”的設計師品牌提升了自身商業化的效率,已初具亞洲最大訂貨季雛形的MODE展,正通過 不同維度層次的專業服務,借力上海時裝週,為亞洲時尚產業中各關鍵商業環節搭建了極佳的平台,最終,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產業交流與交易的效率。

丨圖片來源:上海時裝週提供

丨責任編輯:Elisa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亞洲最大訂貨季“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五大觀察:聆聽中國設計師產業最靠近終端的真實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