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大裂谷是一條縱貫非洲南北的斷層陷落帶,被人們稱為“地球臉上最美麗的傷疤”。如今,它仍在繼續擴張。地質學家預測,未來的非洲大陸將被一分為二,中間將會出現新的大洋,這將是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後的世界第五大洋。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這條總長度達6500公裡、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從衛星上看,宛然一個巨大的“之”字形,從北向南延伸。如果乘飛機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從機窗向下俯視,這條大裂谷則像嵌刻在地面上的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疤”,讓人感到驚異與神奇,心中頓生敬畏之情。
東非大裂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連續谷,它中途分叉為東西兩支,後又匯合。分叉的中間包圍著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大裂谷的東支是主裂谷,北起西亞的約旦谷地,然後經過紅海,進入非洲北部,由衣索比亞向南一直延伸到肯亞、坦尚尼亞,其大部分位於衣索比亞境內,最後到達尚比亞河河口入印度洋。西支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穿行,規模較小,長約1700多公裡。
ADVERTISEMENT
東非大裂谷肯亞境內,裂谷的輪廊非常清晰,大約可用三個“8”加以概括:平均800公裡長、80公裡寬、800米深。它縱貫南北,將這個國家劈為兩半,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亞獲得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稱號:“東非十字架”。
實際上,東非大裂谷並不只是侷限於東非範圍之內,而是地跨中東與東非,所以人們將其稱“非洲—阿拉伯大裂谷系統”。
雖然東非大裂谷十分狹長,但它的總面積大得驚人,總面積約五百多萬平方公裡,差不多相當於整個非洲面積的六分之一。這裡海拔很高,在兩千多米以上,主要為東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卻是平坦的平原,兩側的陡崖峭壁高達幾百米至2000米,猶如刀削斧劈一般。
很多人或許以為,既然是裂谷,應該就是幽暗、深邃、環境惡劣的,其實,恰恰相反,東非大裂谷算得上是非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臉上最美麗的傷疤”,古往今來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東非大裂谷不僅有山有水,還有眾多珍貴的野生動物和珍稀植物。這裡湖泊眾多,一共有三十多個,彷彿一串寶石項鍊,從北往南連續分佈。其中,著名的坦噶尼喀湖,由於它南北長度超過670千米,而東西寬度只有40—80千米,長寬相差懸殊,所以被稱為“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除此之外,它還是僅次於俄羅斯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這裡的平均水深1130米,最深處1470米。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些特殊的“湖泊”—“熔巖湖”,其實它只不過是火山口而已。由於東非大裂谷所處地帶地殼運動強烈,火山眾多,頻繁的、連續的火山噴發常常使得溢位的熔巖在火山口窪地內保持液態,就像一個沸騰的“湖泊”一樣,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尼拉貢戈火山,自從1884年以來,它已經至少噴發過20次,所以,尼拉貢戈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最危險的火山之一。
東非大裂谷的火山,有死的也有活的。裂谷西支就有80多座,其中30座是活火山,而東支肯亞段亦有多座火山口,集中在谷底奈瓦沙湖、納庫魯湖和巴林戈湖附近地帶。奈瓦沙湖風景秀麗,湖中有大量的河馬和水鳥,和兀立在谷底的隆戈諾特火山錐遙遙相望,其間數座活火山口揚起薄薄的煙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納庫魯湖背靠門南蓋依火山口,是世界火烈鳥最集中的棲息地,數量最高達600萬隻,停似一片飛雪,飛如漫天紅霞,蔚為壯觀。
但是,並非所有的火山都是危險的。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的乞力馬紮羅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脈,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它原本也是一座火山,山頂上還保留有一個直徑約為2公裡的火山口,只是歷史上沒有乞力馬紮羅山火山爆發的記錄。如今,這座山峰形成了奇特的風景,因為它位於赤道附近,日照充足,但由於它的海拔在5800多米,使得它“一山有四季”,山頂終年都被冰雪覆蓋,如果攀登此山,登山的路上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氣候條件,著實令人驚歎。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者、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認為,地球表面曾經有一個統一的大陸,名為“聯合古陸”,它從2億年前的侏羅紀開始逐漸分成若幹塊體,然後各自漂移,才形成瞭如今的海陸格局。
1968年,法國學者勒皮雄將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包括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澳大利亞板塊,隨後,學者們又劃分出若幹中板塊和小板塊。非洲板塊在1.65億年前開始與南美板塊分離,它的範圍包括大西洋中脊南段以東,印度洋中脊以西,北至地中海,南抵南極板塊。至今,這塊巨大的板塊仍在繼續漂移,向北推擠,朝著歐亞板塊俯衝。
一般而言,大峽谷都是河流沖刷而成的,可是,寬度達幾十公裡的東非大裂谷根本不會是河流作用的結果,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是大地殼運動的結果。
在地球大陸上,由於地殼的拉張作用,巖石圈板塊彼此分離、斷裂,形成了許多裂谷帶,總長度約1萬公裡,東非裂谷帶只不過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條。由於地殼運動,東非地殼在3000萬年前擡升形成高原,但擡升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地殼中的脆弱部分發生張裂,從而斷陷而成為裂谷帶。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斷進行著。
研究發現,東非裂谷帶具有明顯的地質異常:第一,這裡是火山多發區;第二,這裡是地熱異常帶,目前已經在東非裂谷帶沿線的衣索比亞、肯亞等國家都發現了熱儲溫度高達200℃以上的地熱田;第三,這裡正在進行著現代成礦作用,紅海海底深約2000米的凹地中存在著溫度為34-57℃、鹽度高達240‰的海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鐵、鑽、錳、銅、鉛、鋅、金、銀等金屬元素。
種種跡象表明,東非裂谷帶正處於劇烈活動期。據20世紀60年代美國“雙子星”號宇宙飛船的測量結果,東非大裂谷北段的紅海擴張速度為每年2釐米;在非洲大陸上,東非大裂谷每年加寬幾毫米至幾十毫米。而且,肯亞的測量機構在東非大裂谷地區進行測量後推斷:東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毫米的速度下沉。
2005年9月,衣索比亞的阿法爾沙漠發生一次火山噴發,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地面上出現了無數裂縫,其中最大的一條有60公裡長、8米寬。如此快速的地殼張裂速度,讓人們驚訝不已。
2006年11月2日,來自英、美、衣索比亞的科學家組成的考察隊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觀測之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預言:非洲大陸將被一分為二,中間將會出現新的大洋,這將是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後的第五大洋!
這個第五大洋的形成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是目前的階段,只是一條裂谷帶,中間很多火山、湖泊等;第二階段,擴張成新的洋盆,也就是類似陸地上盆地的構造,目前的紅海就處於這一階段;第三階段,成熟的大洋,就像現在的大西洋一樣,但是,大西洋仍在繼續擴張。雖然,我們在有生之年肯定無緣看到新的大洋誕生,這也不是幾千年或幾萬年能夠形成的。但是,地殼運動的力量卻是無法阻擋的,海陸變遷將有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