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工作的效率的最大化,分工合作是個良方。那麼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事實是否如此呢?
和你我同樣對此感到好奇的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開始了他的實驗。
1952年至 1961年的10年裡,斯佩裡先用貓、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腦實驗,取得了一些成績, 從1961年開始,他把“裂腦人”作為研究大腦兩半球各種機能的研究物件,對“裂腦人”長時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
(說白了,他就是把連線兩部分腦的胼胝體切了,然後測試相關能力)
(胼胝體就是連線左右半腦的結構)
最終呢,他得出了他的實驗結論:我們稱之為“斯佩裡左右腦分工理論”
如圖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
ADVERTISEMENT
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
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
正因為斯佩裡的分工理論,如今盛行著“鍛鍊左手從而提高右半球能力”的風氣。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是一個發展、不斷完善的階段。理論同樣如此。
割裂性地,絕對性地將左右腦的功能分開,是不完全正確的。
胼胝體的作用,不但是連線左右兩個半腦,而且還相互協調著左右半腦。這意味著儘管左右腦有其實現特定功能的特定區域,但無論是記憶、邏輯還是視知覺等活動,都需要左右腦的協調來完成。
現在並沒有研究證明,生活中的左利手右利手(就是左撇子和右撇子)是先天的。而且有些人左右手的熟練程度一樣(在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情況下)。這也就是說,將人的腦功能先天地分開極不科學。
所以,綜上,你沒有必要因為你是右利手而過分地擔憂自己的右腦功能。
就算是左撇子,上面“腦分工理論”提到的右腦的功能所體現出的能力,他也不一定強。
當然,適當的換手練習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提高腦協調能力,只是如果你是右利手,就不必太過分地追求使用左手。畢竟成年之後你使用腦的習慣,腦工作的習慣已經形成,再改過來比較困難(當然不是說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