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二維碼,收看2018《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區塊鏈商業峰會
就在歐洲時間 3 月 21 日,歐盟宣布有條件的通過了拜耳(Bayer)對孟山都(Monsanto)價值 660 億美元 的收購案,如果最終二者聯姻成功, 這次“合體”將成功誕生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及農化品公司 ,這也意味著 世界農業的命脈很可能從此被攥在這隻巨型商業怪獸手中。
自 2016 年 5 月拜耳提出報價以來,此項收購已歷時近 2 年,正是由於二者“締結”的超強殺傷力,引發了無數政治家、農場主及環保人士的擔憂。
歐盟反壟斷專員 Margrethe Vestager 21 日在發布會中表示, 因拜耳和孟山都做出讓步,提出了價值逾 74 億美元的補救措施,消除了歐盟對削弱市場競爭及阻礙創新的憂慮,因此歐盟方面批准了其收購計劃。
截至目前,拜耳已經獲得了 30 多個監管機構中超過半數的批准,包括此前巴西和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拜耳首席執行官 Werner Baumann 表示:“ 獲得歐盟批准是我們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功,也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事件。 我們與孟山都聯手,旨在幫助全球的農戶以可持續的方式種植出更有營養的食物,這對於消費者和環境保護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
可如果真的像 Werner Baumann 說的如此利好,大家忌憚的又是什麼呢?
而二者又憑藉什麼“威力”讓各方力量都如此抗拒他們的聯合, 又是什麼讓他們即使割肉讓利,自斷臂膀,也要衝破重重障礙走到一起呢?
巨頭間的欣賞
拜耳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全球性集團,擁有 10 餘萬名員工,350 餘家分支機構。 這家擁有 150 多年曆史的企業多年來形成了以醫療保健、作物科學、材料科學(已分離上市)三個方面分別運營的經營模式,並以其創新發明著稱。
“世紀之藥”阿司匹林便是它的重大發明之一 ,1897 年,拜耳開始合成並研究乙酰水楊酸的醫療用途,1899 年,拜耳以阿司匹林(Aspirin)為商標,將該藥品銷售至全球。 在此後的百餘年中,直至今日,阿司匹林仍被廣泛的用於解熱、陣痛及抗炎,甚至成為評價及比較其他藥物的標準製劑,成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
在醫療上,惡魔和天使本就在一念間。 拜耳的另一發明,Heroin,這個以“英雄”之名命名的藥物卻讓所有人都對其恨之入骨,因為它的中文名是——海洛因。 就在阿司匹林發現的同一年,也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同一位化學家 Felix Hoffmann 再次合成了二乙酰嗎啡。
在 1898 年-1910 年間, 拜耳將海洛因作為一種處方止咳藥出售,結果一度幾乎讓拜耳萬劫不復。
圖 | 同時發明阿司匹林和海洛因的 Felix Hoffmann
在2014 年先後剝離了傳統的化學和材料工業後,拜耳將關注點集中在了製藥和種子相關的農業化學方面,成為純粹的生命科學公司,並將農業化學和種子市場視為未來重要的競爭 點。
而孟山都這家百年生物技術公司身上更是充滿了爭議。 這家 1901 年成立的美國跨國公司同樣是以化學起家,但相比拜耳的“創新”,身上更多了幾分“果敢”的意味。
這位熱衷於“吃螃蟹”的公司在先後生產發明了殺蟲劑 DDT、落葉劑橙劑等飽受爭議的商品後,於 1970 年發明了除草劑草甘膦,並商業化上市。 隨後,於 1987 年首個將轉基因作物種植於田間, 並逐漸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種重要經濟作物的轉基因市場上牢牢掌握話語權,成為最大的種籽公司。
圖 | 電影《孟山都眼裡的世界》描述了孟山都公司的種種惡略行為
草甘膦(Glyphosate),是一種廣效型的有機磷除草劑,用來殺死雜草,尤其是與作物競爭的一年生闊葉雜草,1970 年由孟山都公司發明。 在孟山都推出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後,農民快速接受並廣泛試用。
2013 年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的毒理學回顧發現,對於相關的草甘膦配製劑和多種癌症的風險。
2015 年 3 月,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動物實驗,以及體外研究,歸類草甘膦“可能人類致癌物”(2A 類)。
2015 年 11 月,歐洲食品安全局公佈了草甘膦的最新評估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物質不可能具有遺傳毒性(即損害 DNA)或構成對人類致癌的威脅”。
而如此激進的行為,往往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出於債務、商業運營等多方面的考量,在 1997-2000 年間,孟山都經歷了多次可謂是“傷筋動骨”的拆拆補補,而 在整個世界農業市場中,也因為專利、轉基因作物及環境問題,面臨多方抵制,官司重重。
惡魔間的締約
目前拜耳的作物科學在植保領域位居世界第二,種子業務居全球第七 ;同時孟山都公司擁有 1700 多項專利,掌握著全球 90% 轉基因種子專利權,“ 大魔頭 ”這個稱呼對於二者來說毫不誇張。
對於孟山都來說,二者的結合可以為其研發創新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而對於拜耳來說,此次收購將是其進軍美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二者的結合將會誕生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及農化品公司,預測將能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 25% 以上,強強聯合,似乎意圖要壟斷整個世界農業的種籽及農化市場 ,民以食為天,那是否意味著之後的世界經濟也將在這個巨獸的股掌之中?
除了拜爾和孟山都,沒有人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果希望併購達成,拜耳和孟山都只能自斷臂膀,割肉讓利, 換句話說,就是用自家的大餐養肥對手,形成製衡。
這一次,面對歐盟的審查,拜耳和孟山都主動退步,提出價值74 億美元的補償條件:剝離拜耳的部分業務,具體包括全球的大田種子業務,例如油菜、棉花和大豆(個別例外情況僅限於 亞洲地區)、雜交小麥的研發平台、全球蔬菜種子業務、全球草銨磷業務及歐洲部分主要用於工業領域的草甘膦除草劑業務;孟山都方面,剝離其全球的殺線蟲劑NemaStrike 業務。
批准所附的條件還要求拜耳出售非選擇性除草劑領域的三個研究項目,向第三方許可拜耳的數字農業產品。
為了打消歐盟的顧慮,拜耳建議由其競爭對手之一,德國公司巴斯夫(BASF)對其項目進行收購,而歐盟並未對其剝離業務的買家進行指定。
“我們需要行業間良好的競爭關係,來確保農民能夠以合理的價格選擇種籽及殺蟲劑,”歐盟反壟斷專員Margrethe Vestager 說到,如果沒有補救措施,這項收購會大大降低市場競爭並 阻礙創新。 拜耳和孟山都的讓步,有助於保證世界農業市場的“生態”穩定,相互制衡。
重塑世界農業市場
對於 Vestager 的解釋,很多人並不領情,一些環境保護主義者甚至認為這是次“來自地獄的盟約”。 包括來自好萊塢的演員 Mark Ruffalo 等環保人士,用推特、郵件、信件等方式向她表達了不滿,他們認為這次合併很可能對人類健康、農業及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這些擔憂已經超出了併購本身需要考慮的競爭政策,”Vestager 說到。
而割肉讓利,也是這些商業巨頭合併案例中的常見手段,在最近的重塑全球農業市場的三大交易中,為了能使歐盟安心,在杜邦和陶氏和併購中,杜邦不得不出售其大 部分的全球研發業務,而這次合併也讓他們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種籽及農藥公司。 在中國化工收購全球第一農藥公司瑞士先正達的時候,同樣不得不剝離重疊產業。
而對歐盟的妥協讓步,還並不是這次併購的終點, 拜耳和孟山都也許需要作出更多的讓步來安撫美國對合併帶來壟斷的擔憂。 “與其說是阻止交易,倒不如說是時機的問題,”一位來自漢堡的分析師 Ulrich Huwald 認為,對於美國司法部的審查,他認為更適合稱是“政治拖延”。
拜耳表示,交易仍需滿足慣常的交割條件,包括獲得必要的監管批准。 目前拜耳與孟山都正在密切配合包括美國司法部在內的相關監管機構,以期在 2018 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而反對者也仍抱有希望,“ 目前戰場已經轉移,而美國仍有機會終止這項合併, ”來自民間組織 Avaaz 的法律顧問 Nick Flynn 說到。而對於轉基因,美國和歐盟慣以持有相反的態度,未來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End-
校審:黃珊
參考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europe/eu-approves-bayer-takeover-of-monsanto-after-concessions/2018/03/21/bb9f9d92-2cfe-11e8-8dc9-3b51e028b845_story.html?utm_term= .648575051506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3-21/bayer-clears-eu-hurdle-for-monsanto-deal-with-basf-sale-p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