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國際載人探月路線圖首次揭曉:人類可在月球表面停留40天

2018-02-24 18:27 | 參考訊息網

國際載人探月路線圖首次揭曉:人類可在月球表面停留40天

資料圖

日媒稱,自阿波羅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探月開始帶有現實意味,各國航天機構本月發表了瞄準本世紀20年代實現載人探月的具體時間表。時間表的主要內容為:本世紀20年代,建設繞月球軌道執行的新空間站;2030年左右實現人類在月球表面停留40天以上並開展調研。

據日本《朝日新聞》2月22日報道,本月,一份內容為“國際太空探測路線圖”的構想被披露出來。參與制定構想的是國際空間探索協調組織(ISECG),該組織由日本、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和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航天機構組成。鑑於美國去年底提出致力於探月的方針,ISECG時隔約4年半更新了國際太空探測路線圖。

報道稱,構想的核心是建設月球軌道空間站。在比國際空間站“希望”號日本實驗艙(直徑4.4米,長11.2米)還小一圈的船體內,將安裝電力系統、水迴圈裝置、空氣迴圈裝置、機械臂等。自20年代前半期開始,分數次將零部件送入月球軌道進行建設。

ADVERTISEMENT

運送人和物資的任務將由美俄兩國的火箭和宇宙飛船來完成。火箭和飛船均還在開發中,熱防護和著陸技術將比以往的宇宙飛船更加先進,計劃2020年左右實現首次飛行。

2030年左右,搭載4人的著陸船將從空間站降落至月球表面,停留約40天,在極地、火山口和地下空洞等區域就水資源開發及利用的可能性進行調研。4人在月球表面將分乘兩輛由原子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驅動、可行駛約1萬公裡的探測車,進行大範圍移動。按照計劃,他們將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分析,將資料傳回地球,然後再返回空間站。

另一方面,為測試新型宇宙飛船並開展實驗,預計將有效利用國際空間站和中國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站。但美國準備2025年以後取消國際空間站的預算,之後會否移交民間運營尚未可知。

參與制定構想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技術部主任佐藤直樹說:“自阿波羅計劃以來,還沒有人在月球上停留,但只要發現水資源,就能夠開展正式的探測。”

報道稱,根據這份國際合作探測路線圖,探測活動將使用美俄載人宇宙飛船和火箭,但登陸月球表面的飛船和物資運送的承擔者尚未確定,日本希望在高精度著陸和運輸技術方面展現自己的特色。

阿波羅宇宙飛船的著陸誤差以公裡計,而JAXA計劃於2020年度發射的“SLIM”月球著陸器的誤差只有100米,目標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點著陸。如果取得成功,那麼日本將掌握讓載人宇宙飛船安全著陸的技術。日本還在開發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時使用的“鸛”號無人補給飛船的後繼型號“HTV-X”。考慮到長期連線月球軌道空間站的可能性,新型補給飛船將努力實現在與微小太空垃圾相撞後也能支撐兩年的能力。

報道稱,如何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是一項課題。將1千克重的貨物運往國際空間站需要花費數百萬日元(1美元約合107日元),而運往月球表面則需要花費約1億日元。

報道稱,由日本製造的水迴圈系統計劃於今年運往國際空間站並進行驗證,這套系統能夠將飛船內回收尿液的85%轉變為清潔水。新系統消耗的電力只有原來的一半左右,裝置大小為原來的1/4。今後的目標是,對包括水蒸氣和汗液在內的水分的98%進行再利用。

(原標題《國際載人探月路線圖首次揭曉:人類可在月球表面停留40天》。編輯楊書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國際載人探月路線圖首次揭曉:人類可在月球表面停留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