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2016年醫療保健產業面臨的網絡攻擊中,有72%是勒索軟件,是僅次於金融服務的產業,彰顯醫療保健產業加強網絡安全的迫切性。
美電信商Verizon公佈《2017 Verizon Data Breach Report》指出,在2016年醫療保健產業面臨的網絡攻擊中,有72%是勒索軟件,是僅次於金融服務的產業,彰顯醫療保健產業加強網絡安全的 迫切性。
然據近期非贏利資安促進組織Informa TI on Systems Security Associa TI on的調查,只有38%的資安專家認為他們所屬組織有適當的資安風險訓練計劃。
醫療保健產業市調公司Black Book Market Research針對美國322個醫療相關機構決策層人士的調查也發現,84%的機構並未有專責網絡安全人員,且僅有11%在2018年有增聘計劃, 也只有15%的機構設有信息安全長(CISO)等職位。
另一項由Accenture與美國醫學會(AMA)合作針對1300名美國醫生做的調查顯示,64%的機構曾因遭遇網絡攻擊造成4小時的停機;29%的機構因網絡攻擊停機一整天; 並有53%的受訪者表示網絡攻擊可能會使病患的生命安全受影響。
Forbes列出醫療機構或可用於促進資安的五步驟。 首先,醫療機構必須有足夠的意識,了解網絡攻擊不僅有可能會把持病患個人病歷要求贖金,甚至可能損害病患生命安全;第二,醫療機構可定期更新安全認證的強度,如定期增加口令 或PIN的強度,或增加其它安全認證方法。
第三,定期訓練員工對資安風險的認識與責任,例如員工應對惡意電子郵件有所警覺,定期更新對新形態資安威脅的知識;第四,找來受信賴的公正第三方檢驗公司的 資安系統,檢視員工訓練績效,並建議改善方法。
最後,在使用新系統,尤其是用於病歷交換的系統,最好皆確認其是否能保證高度安全性,並定期檢視安全漏洞,倘公司使用智能型手機App,確認診療信息並未存於手機 上,如此至少能確保手機遭竊或遺失時,敏感信息不會遭取用。
醫療集團Commvault表示,現今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流行,也讓IT人員越來越難管理資料的安全性,所幸新技術像是虛擬機器可讓醫療人員在不涉及安全性的情形下取 用敏感資料,不過醫療機構還是應訓練員工對BYOD風險的認識。
關注電子發燒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資訊及技術乾貨
下載發燒友APP
打造屬於您的人脈電子圈
關注發燒友課堂
鎖定最新課程活動及技術直播